中國社會史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100770
- 條形碼:9787215100770 ; 978-7-215-1007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社會史教程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在中山大學講授中國社會史時所編的講義,敘述自原始社會至清代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包括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關系和經濟情況等,是探求中國社會一般法則的一部好教材。概念清晰,敘述流暢,總結、梳理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對現代中國社會史研究者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社會史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中山大學講授中國社會史時所編的講義,敘述自原始社會至清代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包括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關系和經濟情況等,是探求中國社會一般法則的一部好教材。概念清晰,敘述流暢,總結、梳理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對現代中國社會史研究者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社會史教程 目錄
緒論
一 什么是歷史
二 什么是中國社會史
三 關于研究一般歷史所必須注意的幾個要點
(1)歷史是什么時候關始的
(2)歷史的科學性
(3)歷史的法則性
(4)歷史法則的一般性與特殊性
(5)正確的歷史觀
(6)研究歷史的任務
**編 先史時代的中國社會
第1章 原始社會
一 概說
二 研究史前社會所必需之各種科學
三 地質時代與生命的紀錄
四 歐洲考古學者對于史前社會的成績
五 考古學的對象及中國考古學史略述
六 中國始石器時代輿古石器時代遺物之發見
七 火與原始社會
八 原始社會的經濟
九 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
十 中國歷史上的傅說與原始社會組織
第二章 氏族社會
一 概說
二 氏族趾會之一般的特征
三 民族制度的崩壞——私有制,社會階層,國家的出現
四 中國新石器時代遺物之發見
五 從新石器時代遺物所能推知的社會經濟
六 新石器時代遺物與中國人種由來問題
七 建立在農業,牧畜,手工業經濟上的社會組織
八 石史與古史
九 中國氏族社會的沒落
第二編 正史時代的中國社會
第三章 奴隸社會
**節 夏殷(包括殷前之商)時代
一 概說
二 決定社會形式的出發點及上述三種社會的特征
三 夏殷兩代是否出現了脫離生產勞動的特殊階層
四 夏殷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五 財產所有關系,國家的形成及其所表現的公權力
六 奴隸制度的本質或根據
七 夏殷奴隸社會的崩潰
第四章 封建礎會
**節 周代——西周至春秋戰國
一 概說
二 封建社會的本質及其所表現的各種形式
三 從歷史材料所看出的兩周的社會經濟
四 主要生產手段(土地)的占有關系
五 土地的占有關系與封建
六 土地占有關系與宗法
七 封建的權力輿義務關系
八 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經濟和封建
第二節 秦漢時代
一 概說
二 秦漢的農業資本與封建社會
三 有沒有什么單獨占有的商業資本社會
四 所謂廢封建置郡縣的意義如何
五 秦漢時代社會經濟之決定的方面!——主要生產手段(土地)的占有關系
六 秦漢時代的封建羲務
七 由于土地兼并興封建義務之繁重惹起的反應
八 秦漢的政權性質
九 幾個零絮問題及秦漢社會之特點
第三節 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約自三國至唐天寶
一 概說
二 社會經濟之逆轉及其原因
三 社會經濟逆轉之義一原因——五胡亂華
四 三國至唐的中國社會經濟結論——土地占有關系
五 占田與均田
六 占田輿均田的實際
七 寺院之土地占有
八 形式上的封建
九 封建的義務
十 兩點補述——商業經濟輿奴隸問題——及這一時代的特征
第四節 唐宋元明清時代——約自唐天寶至清鴉片戰爭
一 概述
二 這一時期社會經濟之一般的發展(一)
三 這一時期社會經濟之一般的發展(二)
四 這一時期社會經濟之一般的發展(三)
五 這一時期的土地占有關系
六 這一時期的封建義務
七 一串不斷的農民叛亂
八 這一時期社會史的總結及共特點
……
第五章 半封建社會
展開全部
中國社會史教程 作者簡介
鄧初民 (1889-1981),著名社會科學家。1912年考入武昌江漢大學,后赴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攻讀政治學。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學、法政學院、藝術大學和中國公學等校任教,講授政治學和社會發展史。建國后曾任山西大學校長。著有《政治科學大綱》、《世界民主政治新趨勢》、《社會史簡名教程》、《中國社會史教程》、《社會進化史綱》、《民主理論與實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