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705492
- 條形碼:9787514705492 ; 978-7-5147-054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 本書特色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屬于全國社科規劃辦“后期資助出版項目”。作者通過對中國歷史及現代社會中宗教傳播的經濟基礎、生存方式、運行模式和信眾供奉等方式的文獻梳理和田野調查、社會考察,比較清晰地梳理出了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對宗教活動和傳播的諸多影響,向人們展示了宗教活動與世俗經濟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有助于很好研究宗教與社會活動之間的規律性內涵。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 內容簡介
后期資助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要類別之一,旨在鼓勵廣大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潛心治學,扎實研究,多出優秀成果,進一步發揮國家社科基金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中的示范引導作用。后期資助項目主要資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的優秀學術成果,以資助學術專著為主,也資助少量學術價值較高的資料匯編和學術含量較高的工具書。為擴大后期資助項目的學術影響,促進成果轉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版式、形成系列”的總體要求,組織出版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 目錄
一、從經濟經營的角度看宗教的發展史
(一)西方的例子:基督教及其經濟、社會意義
(二)中國的情況:宗教與經濟的歷史關聯
二、近代以來宗教與經濟的研究主題與視角
(一)現代化早期的宗教與經濟
(二)當代的宗教與經濟:經驗現象與研究典范
三、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經濟:現象與概念
(一)宗教及相關經濟現象的幾種概念
(二)中國宗教及其特征概貌
(三)“宗教經濟諸形態”的研究:制度、意義及影響
**部分 歷史上的宗教經濟形態:中古寺院經濟的興起與衰落
引子宗教經濟形態的幾個歷史轉折
**章 中古佛教寺院經濟及其影響
一、寺院經濟的宗教意義
(一)經濟經營的宗教底色
(二)“富寺貧僧”現象與普濟天下的追求
二、“社會的宗教”及其影響
(一)寺院經濟模式的歷史演變
(二)宗教與經濟:中古佛教的宗教性
第二章 從宗教經濟形態的角度透視宗教團體治理與政教關系
一、中國佛教與中國政治:互利、沖突與調和的關系史
二、僧團與寺院
三、度牒:規制手段的實際效用
四、政教關系格局的形成及實質:引申與比較
第二部分 營造神圣之地:當代宗教團體及其經濟經營的類型、發展及問題
引 子 當代宗教經濟的發展與問題
第三章 當代宗教經濟活動的多種形式與新的分析框架
一、大眾輿論與制度環境中的宗教與經濟
二、幾個主要宗教的當前發展及存在問題舉例
(一)佛教的經濟與“被經濟”
(二)天主教的傳統與新發展
(三)基督教多樣的發展形態
(四)伊斯蘭教的信仰流動
(五)民間信仰的“權力”與“戲劇”
三、宗教產權分析:宗教經濟形態的一種新的研究進路
第四章 營造神圣之地:宗教場所建設與宗教團體的公共參與
一、正式制度下的寺與僧
二、民族地區的宗教與社區建設:以青海zN寺的重建為例
三、作為一種生存狀況的彌散:都市里的基督徒
四、結語:宗教團體公共參與的類型
第三部分無形的宗教,有形的約束:信仰、理念與社會經濟行為
引子作為一種思想框架的彌散
第五章 信仰與社會經濟地位:以因果報應信仰為例
一、剝奪抑或補償?宗教的作用機制及其途徑
二、因果報應思想及其在中國社會中的意義嬗變
三、當代中國因果報應信仰的經驗考察
第六章 信仰與捐贈:當代中國的宗教捐贈行為研究
一、宗教捐贈——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研究
二、誰是捐贈者?對中國的宗教捐贈行為的幾點假設
三、數據分析與結論
第七章 平等觀及其對社會結構與變革的影響
一、宗教的階層屬性與倫理指向:印度的例子
二、宗教影響社會秩序的方式:宗教稟賦與卡理斯瑪
三、佛教平等觀對中國社會的結構與變革的影響
四、小結
結語 作為一種研究框架的“宗教經濟諸形態”
一、宗教經濟諸形態的概念與內容
二、宗教經濟諸形態研究對于宗教團體及其社會參與的啟示
三、宗教經濟諸形態研究對于政教關系格局的啟示
四、宗教經濟諸形態對于中國宗教研究的啟示
參考文獻
索引精彩書摘
宗教經濟諸形態-中國經驗與理論探研 作者簡介
何蓉陜西城固人,1971年7月出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9年-1996年就學于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0年進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3年獲社會學博士學位。2003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從事社會學理論、經濟社會學和宗教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2008年一2009年、2011年-2012年曾在美國貝勒大學、喬治城大學擔任訪問研究人員。近年來出版的社會學作品包括:《經濟學與社會學:馬克斯· 韋伯與經濟社會學基本問題》(專著,2009)、《馬克斯·韋伯與經濟社會學思想》(譯著,2007)、《社會學的理論邏輯(第三卷)》(譯著,2012),以及《朝向一種韋伯式政治經濟學:對韋伯有關現代國家與經濟發展的論述的初步考察》(20ll)、《中國歷史上的“均”與社會正義觀》(2014)等多篇論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