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青史留真(第二輯)

包郵 青史留真(第二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12-01
開本: 24cm 頁數: 400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5.6(7.4折) 定價  ¥4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青史留真(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096969
  • 條形碼:9787220096969 ; 978-7-220-09696-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史留真(第二輯) 本書特色

本書以文化人的求學經歷及學術生涯為主要內容。力求通過個體的文化人生,反映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文歷史的滄桑變化和當代學人的心路歷程。書稿之可貴,就在于以史存真,讓我們體會到新中國成立之不易,改革開放之不易。而在這種種不易之中,我們可以窺見如范長江、王利器、杜道生等志士仁人專家學者之襟懷與風范。書稿史實準確,文筆暢達,具有較強的史料性和可讀性。

青史留真(第二輯)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抗戰老兵、百歲識途·自述、百歲識途·評述、黎明星火、巴蜀學林、文化先驅六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百歲抗戰老兵的口述實錄、抗戰老兵口述盤點、人生長途 上下求索 —— 自擬小傳等。

青史留真(第二輯) 目錄

018 前言 抗戰老兵 021 百歲抗戰老兵的口述實錄 ◎馬士弘口述  萬本根 譚繼和 張彥 蘇東來 訪問整理 馬識途和他三哥馬士弘都年逾百歲,都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的榮膺者。馬士弘,原名馬千毅,1911年生,重慶忠縣石寶鄉坪山村人。黃埔軍校第十一期學員,原國民黨少將副師長。抗戰八年,先后參加淞滬會戰、常德會戰、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重要戰役,奮戰在正面戰場**線。1949年隨羅廣文兵團起義,后在政府部門工作。20世紀70年代曾任成都市政協委員。 029 抗戰老兵口述盤點 ◎賴恩典 關愛抗戰老兵,搶救抗戰史料,是國家、民族和每個華夏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批志愿者多年來默默地關愛老兵,噓寒問暖,攜手相助,口述采訪,風雨奔波。有著八年志愿者經歷的口述歷史記錄者賴恩典2002年從福建老家來到北京,為了導演夢而成為一名“北漂”。但他更鐘情于“口述歷史記錄者”這一身份。他奔赴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用鏡頭記錄下六十多名抗戰老兵的歷史記憶。本文摘取了其中四位的口述記錄。 百歲識途·自述 044 人生長途 上下求索 ——自擬小傳 ◎馬識途 2015年,是馬識途老人的百歲華誕。他由懵懂孩童、熱血青年學子、地下革命黨人、新中國的建設者、作家、書法家一路走來,辛勤跋涉。在下面一組文章里,他將自己百年的志向追求、人生體悟加以回顧總結。“中國夢想”“中國氣派”“中國風格”是其中的關鍵詞,真情、義膽、文心躍然紙上。繼后的幾篇文字,記述了同學文友和晚輩學人對馬老其人其文“瞻焉在前,仰之彌高”的感悟。 046 我也有一個夢 —— 一個百歲老人的呼吁 ◎馬識途 049 我追求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馬識途 054 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馬識途 059 《馬識途文集》自序 ◎馬識途 百歲識途·評述 064 瞻焉在前,仰之彌高 ——《馬識途文集》序 ◎王火 本文系作者為《馬識途文集》所作的序言,敘述了他眼中馬老的為人與為文,情誼切切,情深意長。 068 革命風云的真實記錄 ——讀《馬識途文集》 ◎張炯 《馬識途文集》于2005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是馬老半個多世紀以來文學創作的集成結晶,包括小說、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游記、雜文等等。張炯同志從紀實性與現實主義品格、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民族正氣與時代精神等方面對馬老的作品作出了高度的評價。 071 讀《夜譚十記》隨筆 ◎韋君宜 作為馬老《夜譚十記》責任編輯的韋君宜先生詳述了此書的成書及出版過程,并對洋溢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進行了評價。 075 心路歷程 青史留真 ——馬識途同志《黨校筆記》的精神價值 ◎章玉鈞 馬識途同志1980 ~ 1981年到中央黨校學習,聽課、讀書、討論,并堅持記筆記。時值改革開放之初,撥亂反正,百廢待舉,中央黨校的課內課外匯集了不同思想的碰撞、各種思潮的激蕩,這份筆記便成為當時大變革的一份忠實的記錄。本文詳述了這份筆記曲折的出版過程,并對筆記的思想、史料價值進行了精到的評價。 081 理性反思:時代*深刻的需要 ——讀馬老識途的《黨校筆記》 ◎譚繼和 本文從四個方面評價了馬老《黨校筆記》:思想解放的理論探索和理性反思;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精神;傳承巴蜀文宗關心時政、洞察世事的精神。 黎明星火 087 亡命闖千關:我的地下生涯紀略 ◎李維嘉 李維嘉同志在四川解放前,負責地下黨重慶市委和川康特委方面的地下工作,與國民黨敵特英勇斗爭,亡命闖千關,經歷了復雜艱巨、不畏犧牲的斗爭歷程。本文是作者在重慶和川西開展地下斗爭的回憶,旨在還歷史真實的本來面目,撥開一些謊言、歪曲的迷霧。 093 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成都開展革命斗爭的幾個問題 ◎馬識途 本文系作者對解放戰爭時期成都地下工作所作的回憶,其對當時的幾個主要事件進行了總結,尤其是斗爭策略問題關系到組織的生死存亡。如成都的《xncr》報不斷改換名稱和紙張版式,與敵人打游擊戰,得以生存下來;而重慶的《挺進報》則與敵人硬碰硬,受到破壞。 100 刻骨銘心的往事 ——憶王放 ◎馬識途 1947年,地下黨川康特委決定由馬識途負責辦一張秘密的油印小報,將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電稿油印出來,送給黨內和進步人士閱讀。擔任四川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的王放接受了辦報任務。在極端困難和極度危險的條件下,一個人包攬了收聽記錄延安廣播,刻寫蠟紙、油印和分發報紙的全部工作。他們以延安廣播電臺的呼號“xncr”為小報命名,將報紙辦得有聲有色。馬識途和王放也在艱苦危險的工作中產生了感情,結為伉儷。 新中國成立后,王放因家庭出身問題受到委屈,但她仍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國家的建設,終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于“文革”初期病逝。 130 川大民協革命斗爭歷程 ◎《民協概述》編寫組 四川大學的民主青年協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組織了一系列的學生運動。民協成員還深入四川各地鄉村,開展農運,建立人民武裝,做當地青年學生工作,策反國民黨武裝等,用他們青春和熱血,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貢獻。 147 黨中央對川西北地下工作的指示與布置 ◎張秀熟 在這篇為《中共綿陽地方黨史稿》所作的序言中,作者敘述了20世紀40年代中共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對川西北所作的布局。 149 當年的課堂是什么樣的 ——“20后”寄語“90后” ◎章開沅 章開沅先生1946年入金陵大學學習。當年的金陵大學名家匯集,馬寅初、梁漱溟、羅隆基等都在此執教,金大的學習空氣非常濃厚。同時學生們還有“社會”這個第二課堂,即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戰場——蔣管區如火如荼的民主運動。 154 從職業革命家到重鋼總工程師 ——記地下黨川康特委委員、川南工委書記王宇光 ◎丁群 王宇光出身于一個國民黨高級軍官家庭。抗戰期間懷著火熱的愛國之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利用身份的掩護,在錢瑛的直接領導下,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周旋于敵我之間。曾任地下黨川康特委委員、川南工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又經歷了反右、“文革”等政治風雨,一直為國家的鋼鐵事業而奮斗。先后任西南地區團工委組織部部長,重鋼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68 1947 ~ 1949年四川大學的學生運動 ◎陳忠理 本文詳細敘述了1947~1949年間四川大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此起彼伏的學生運動。當年的學運組織周全、目的明確、形式多樣,青年學生的熱情和激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向往都躍然紙上,人們在當年洋溢著正義、青春的學潮背后,看到的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 201 回憶“四九” ◎嚴開民 1948年國民黨政權頹勢已定,仍作垂死掙扎,蔣介石派王陵基來川主政,加緊征兵征糧。中共決定在4月9號王的就職典禮之日發動學生進行要求供應平價米的請愿活動。作者作為行動的聯絡人參與了全過程:請愿、被打、被抓、審訊。國民黨當局*后迫于社會的壓力不得不釋放了學生。 210 沖破黑暗 迎接黎明 ◎李江景 李江景1940年讀初中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與黨組織失去聯系。進入四川大學后第二次入黨,并打通了川北與川西地下黨的橫向聯系。身份暴露后,回到中江老家,以教員身份作掩護,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并打入鄉紳組建的地方武裝做策反工作,在大軍南下時,成功瓦解了國民黨的地方勢力。 219 記“風雨談讀書會” ◎李雅松 “風雨談讀書會”是1947年四川大學黨支部領導下的進步學生群團組織。通過讀書、文娛活動等方式傳播共產主義思想,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將解放區的消息傳達給學生。組織學生參加學運,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干。 224 憶王琴舫與黎明歌唱團二三事 ◎陳為珍 王琴舫在四川大學學習期間,與川大早期民協負責人之一劉淑文一道積極開展工作,組織秘密讀書會,吸收少數要求進步的女同學參加,引導她們學習馬列著作。后又組織成立了“黎明歌唱團”,通過傳播革命歌曲,用音樂特別是歌詠形式團結教育廣大青年,擴大革命影響。 巴蜀學林 227 著述文字“兩千萬富翁” ——回憶大哥王利器 ◎王利澤口述 龐國翔訪問整理 王利器(1912~1998),字藏用,重慶江津人,著名國學大師。著作宏富,有《風俗通義校注》《呂氏春秋比義》《文心雕龍新疏》《鹽鐵論校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越縵堂讀書簡端證校錄》《文鏡秘府論校注》《鄭康成年譜》《李士禎李煦父子年譜》《九齋集校訂本》《宋會要輯補》《道教大辭典》《水滸大詞典》《金瓶梅辭典》《新語校注》《繹史》《葛洪論》《顏氏家訓集解》《呂氏春秋注疏》《王利器自傳》等三十余種。另有單篇論文約百萬余字發表。著述逾兩千萬言,號稱“兩千萬富翁”。在本文中其堂弟詳述了大師的求學與成長經歷。 237 川內開花川外紅 ——緬懷吳天墀先生 ◎張邦煒 吳天墀先生一生經歷坎坷。早年學子出身,加入過青年黨,抗戰時期做過縣長,這樣的經歷注定了他此后的“冷板凳”生涯。本文對個中緣由進行了梳理,并總結了當下學人與前輩優秀學者的差距:前輩方正者多、鄉愿者少,嚴謹、嚴肅、嚴格,敢于逗硬。當下學人堅守者少、油滑者多,隨俗、趨時、附和,得過且過。“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前輩優秀學者的人生品格。 244 恩師吳天墀 ◎劉復生 吳天墀先生從20世紀30年代始從事史學研究,是我國宋史的早期研究者。發表《燭影斧聲傳疑》《張詠治蜀事輯》《宋儒之風操與理性主義》等有影響的論文。1955年開始了西夏史資料的搜集。1956年秋,先生回到川大歷史系資料室工作。“文革”前夕,先生《西夏史稿》已完成大概。1980年12月,貫注了先生長期心血的《西夏史稿》終于出版。全書注釋共二百八十條,約近九萬字。其中一部分是對正文的具體補充,另一部分是著者對史料和史事的考訂,一個注釋幾乎相當于一篇考據文。吳先生是執著于學術事業,不怕“坐冷板凳”的老一輩學者的代表,其扎實的治學態度和甘于寂寞的人生態度與當下浮躁的學風形成鮮明的對比。 249 我與王文才的半世師緣 ◎張天健 王文才,蜀中著名中國文學、文獻學專家,研究明代楊升庵的大家。治學專精博約,著述宏富。本文作者張天健先生與他籍屬同鄉崇州城,在文中娓娓敘述了與王文才的半世師生情誼,以及文才老先生親承咳唾,嚴于治學的斑斑點點。 259 王介平先生和他的一個學生 ◎張小路 王介平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哲學系,新中國成立后,他以一個對“西方哲學”研究頗有成績的教授身份改學歷史,到中國人民大學上研究生班,并且在歷史學研究領域重建輝煌。本文作者回憶了王介平老先生在教書育人中傳遞給學生的信仰、人格、為人的原則等,可以一窺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人格風骨。 264 襟懷淡泊、耿介一生的學者 ——憶李潤蒼老師 ◎王炎 李潤蒼先生“文革”前已是四川大學歷史系的骨干,“文革”后成為研究辛亥革命的知名學者。本文緬懷了他淡泊名利,提攜后學,專注學術的學者生涯。 269 國學文脈的傳承者杜道生先生 ◎王旭 杜道生先生出身于樂山一個殷實之家。七歲發蒙,十四歲入讀新式中學。二十二歲考入四川大學,后到北京求學,先后入讀輔仁大學、北京大學。在大學的課堂上,道生先生聆聽、請益的多為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此后一直在中學、大學執教。他一生熟讀圣賢書,平凡澹泊,持守心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地傳授傳統知識,也傳承著中華的文脈。 文化先驅 303 范長江的璀璨人生和他的*后歲月 —— 一位橫跨新聞與科技兩界的卓越領導人 ◎章道義 范長江,我國杰出的我記者、新聞家、社會活動家。1935年5月,范長江曾以大公報社旅行記者的名義開始他著名的西北之行,并**次以寫實的筆法公開、客觀地報道了紅軍長征的蹤跡,這些通訊匯編為《中國的西北角》,引起巨大反響。新中國成立后,他創辦和主持了《人民日報》北平版、上海《解放日報》,輔助胡喬木主持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任副署長,并出任人民日報社社長。1952年起,先后擔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當時為郭沫若兼主任),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第二辦公室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當時林楓為主任)。1956年到科技界工作,仍兼二辦副主任。“文革”剛剛開始,一張大字報就迫使范長江處于被審查被揪斗的境地,1969年他被下放到河南確山“五七”干校,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1970年在干校自殺身亡。本文詳述了范長江的璀璨人生及在干校的*后歲月。 328 黃炎培與盧作孚的人際交往 ◎張立程 黃炎培與盧作孚,一位生活在長江的上游(四川),一位生活在長江的下游(上海),兩人的交往,是20世紀初年“實業救國”與“教育救國”兩種思潮的產物,而兩人相識相知以后,互相影響,互相扶持,分別代表國人實踐教育與實業結合以救國的兩種類型,堪稱民初教育界與實業界結合的典范。 342 我的留美經歷(1947 ~ 1950) ◎朱可善 1946年,朱可善先生通過了國民政府舉辦的自費留美考試,并于1947年底在民生公司盧作孚的資助下,自費赴美留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1949年1月獲得工程碩士學位,2月開始攻讀博士。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留美學生在祖國的召喚下一批又一批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1950年9月朱可善先生和部分留美同學沖破美國政府設置的重重障礙離開美國回到了祖國懷抱。 藝壇名人 355 《情探》:本土文化的經典演繹 ◎藍光臨口述 鐘鼎訪問整理 著名川劇小生藍光臨從藝七十余年,十歲登臺。本文詳述了經典劇目《情探》的發展演變過程、名角們個人的演繹風格以及藍先生本人多年演出《情探》的心得。從《情探》這一個案管窺川劇在近代以來的演進歷史,讓我們細細體味無數前輩智慧、心血凝結而成的藝術瑰寶的高妙。 374 大家妙筆施孝長 ◎李林櫻 施孝長出身書畫世家,早年學國畫,后到上海新華藝術大學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行學習,努力探索西畫在光感、透視、立體感等方面的特點,以豐富國畫的表現力。學習期間和大學畢業后,曾畫過許多油畫,成為西畫進入中國的開拓者之一。后專攻國畫,在游歷大江南北、巴山蜀水時,他用鉛筆繪下了大量寫生畫稿。而在國畫中他也努力融入西畫的某些表現手法,形成自己新的風格。代表作有《崇麗閣》《青城大橋》《四更山吐月》《李冰父子治水圖記》等。 381 男高音歌唱家蔡紹序與我家的世交緣 ◎潘前春 蔡紹序是中國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家喻戶曉的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是蔡先生唱紅的。作者家庭自祖父起就與蔡紹序世交,上世紀40年代蔡紹序應作者父親之邀,到四川省資中縣舉辦過一次音樂會,其中一些趣聞逸事鮮為人知。若干年后,蔡紹序之子蔡渝歌與作者相會,蔡渝歌對父親藝術生涯的介紹以及作者多角度的憶舊,進一步豐富了歌唱家的人生史料。 390 青城武術與洞經音樂 ◎劉綏繽口述 劉冰訪問整理 “南武當,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武術是中國古代武術四大門派之一,發源于中國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遺產四川青城山。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門劉綏繽先生從金庸與青城武術、道教與青城武術、青城武術現狀、青城太極功與養生等方面介紹了青城武術。脫胎于遠古巫覡音樂的青城洞經古樂,是一朵深藏在青城山中的藝術奇葩,目前卻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018 前言 抗戰老兵 021 百歲抗戰老兵的口述實錄 ◎馬士弘口述  萬本根 譚繼和 張彥 蘇東來 訪問整理 馬識途和他三哥馬士弘都年逾百歲,都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章的榮膺者。馬士弘,原名馬千毅,1911年生,重慶忠縣石寶鄉坪山村人。黃埔軍校第十一期學員,原國民黨少將副師長。抗戰八年,先后參加淞滬會戰、常德會戰、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重要戰役,奮戰在正面戰場**線。1949年隨羅廣文兵團起義,后在政府部門工作。20世紀70年代曾任成都市政協委員。 029 抗戰老兵口述盤點 ◎賴恩典 關愛抗戰老兵,搶救抗戰史料,是國家、民族和每個華夏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批志愿者多年來默默地關愛老兵,噓寒問暖,攜手相助,口述采訪,風雨奔波。有著八年志愿者經歷的口述歷史記錄者賴恩典2002年從福建老家來到北京,為了導演夢而成為一名“北漂”。但他更鐘情于“口述歷史記錄者”這一身份。他奔赴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用鏡頭記錄下六十多名抗戰老兵的歷史記憶。本文摘取了其中四位的口述記錄。 百歲識途·自述 044 人生長途 上下求索 ——自擬小傳 ◎馬識途 2015年,是馬識途老人的百歲華誕。他由懵懂孩童、熱血青年學子、地下革命黨人、新中國的建設者、作家、書法家一路走來,辛勤跋涉。在下面一組文章里,他將自己百年的志向追求、人生體悟加以回顧總結。“中國夢想”“中國氣派”“中國風格”是其中的關鍵詞,真情、義膽、文心躍然紙上。繼后的幾篇文字,記述了同學文友和晚輩學人對馬老其人其文“瞻焉在前,仰之彌高”的感悟。 046 我也有一個夢 —— 一個百歲老人的呼吁 ◎馬識途 049 我追求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馬識途 054 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馬識途 059 《馬識途文集》自序 ◎馬識途 百歲識途·評述 064 瞻焉在前,仰之彌高 ——《馬識途文集》序 ◎王火 本文系作者為《馬識途文集》所作的序言,敘述了他眼中馬老的為人與為文,情誼切切,情深意長。 068 革命風云的真實記錄 ——讀《馬識途文集》 ◎張炯 《馬識途文集》于2005年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是馬老半個多世紀以來文學創作的集成結晶,包括小說、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游記、雜文等等。張炯同志從紀實性與現實主義品格、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民族正氣與時代精神等方面對馬老的作品作出了高度的評價。 071 讀《夜譚十記》隨筆 ◎韋君宜 作為馬老《夜譚十記》責任編輯的韋君宜先生詳述了此書的成書及出版過程,并對洋溢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進行了評價。 075 心路歷程 青史留真 ——馬識途同志《黨校筆記》的精神價值 ◎章玉鈞 馬識途同志1980 ~ 1981年到中央黨校學習,聽課、讀書、討論,并堅持記筆記。時值改革開放之初,撥亂反正,百廢待舉,中央黨校的課內課外匯集了不同思想的碰撞、各種思潮的激蕩,這份筆記便成為當時大變革的一份忠實的記錄。本文詳述了這份筆記曲折的出版過程,并對筆記的思想、史料價值進行了精到的評價。 081 理性反思:時代*深刻的需要 ——讀馬老識途的《黨校筆記》 ◎譚繼和 本文從四個方面評價了馬老《黨校筆記》:思想解放的理論探索和理性反思;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精神;傳承巴蜀文宗關心時政、洞察世事的精神。 黎明星火 087 亡命闖千關:我的地下生涯紀略 ◎李維嘉 李維嘉同志在四川解放前,負責地下黨重慶市委和川康特委方面的地下工作,與國民黨敵特英勇斗爭,亡命闖千關,經歷了復雜艱巨、不畏犧牲的斗爭歷程。本文是作者在重慶和川西開展地下斗爭的回憶,旨在還歷史真實的本來面目,撥開一些謊言、歪曲的迷霧。 093 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成都開展革命斗爭的幾個問題 ◎馬識途 本文系作者對解放戰爭時期成都地下工作所作的回憶,其對當時的幾個主要事件進行了總結,尤其是斗爭策略問題關系到組織的生死存亡。如成都的《xncr》報不斷改換名稱和紙張版式,與敵人打游擊戰,得以生存下來;而重慶的《挺進報》則與敵人硬碰硬,受到破壞。 100 刻骨銘心的往事 ——憶王放 ◎馬識途 1947年,地下黨川康特委決定由馬識途負責辦一張秘密的油印小報,將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電稿油印出來,送給黨內和進步人士閱讀。擔任四川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的王放接受了辦報任務。在極端困難和極度危險的條件下,一個人包攬了收聽記錄延安廣播,刻寫蠟紙、油印和分發報紙的全部工作。他們以延安廣播電臺的呼號“xncr”為小報命名,將報紙辦得有聲有色。馬識途和王放也在艱苦危險的工作中產生了感情,結為伉儷。 新中國成立后,王放因家庭出身問題受到委屈,但她仍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國家的建設,終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于“文革”初期病逝。 130 川大民協革命斗爭歷程 ◎《民協概述》編寫組 四川大學的民主青年協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組織了一系列的學生運動。民協成員還深入四川各地鄉村,開展農運,建立人民武裝,做當地青年學生工作,策反國民黨武裝等,用他們青春和熱血,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貢獻。 147 黨中央對川西北地下工作的指示與布置 ◎張秀熟 在這篇為《中共綿陽地方黨史稿》所作的序言中,作者敘述了20世紀40年代中共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對川西北所作的布局。 149 當年的課堂是什么樣的 ——“20后”寄語“90后” ◎章開沅 章開沅先生1946年入金陵大學學習。當年的金陵大學名家匯集,馬寅初、梁漱溟、羅隆基等都在此執教,金大的學習空氣非常濃厚。同時學生們還有“社會”這個第二課堂,即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戰場——蔣管區如火如荼的民主運動。 154 從職業革命家到重鋼總工程師 ——記地下黨川康特委委員、川南工委書記王宇光 ◎丁群 王宇光出身于一個國民黨高級軍官家庭。抗戰期間懷著火熱的愛國之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利用身份的掩護,在錢瑛的直接領導下,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周旋于敵我之間。曾任地下黨川康特委委員、川南工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又經歷了反右、“文革”等政治風雨,一直為國家的鋼鐵事業而奮斗。先后任西南地區團工委組織部部長,重鋼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68 1947 ~ 1949年四川大學的學生運動 ◎陳忠理 本文詳細敘述了1947~1949年間四川大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此起彼伏的學生運動。當年的學運組織周全、目的明確、形式多樣,青年學生的熱情和激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向往都躍然紙上,人們在當年洋溢著正義、青春的學潮背后,看到的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 201 回憶“四九” ◎嚴開民 1948年國民黨政權頹勢已定,仍作垂死掙扎,蔣介石派王陵基來川主政,加緊征兵征糧。中共決定在4月9號王的就職典禮之日發動學生進行要求供應平價米的請愿活動。作者作為行動的聯絡人參與了全過程:請愿、被打、被抓、審訊。國民黨當局*后迫于社會的壓力不得不釋放了學生。 210 沖破黑暗 迎接黎明 ◎李江景 李江景1940年讀初中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與黨組織失去聯系。進入四川大學后第二次入黨,并打通了川北與川西地下黨的橫向聯系。身份暴露后,回到中江老家,以教員身份作掩護,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并打入鄉紳組建的地方武裝做策反工作,在大軍南下時,成功瓦解了國民黨的地方勢力。 219 記“風雨談讀書會” ◎李雅松 “風雨談讀書會”是1947年四川大學黨支部領導下的進步學生群團組織。通過讀書、文娛活動等方式傳播共產主義思想,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將解放區的消息傳達給學生。組織學生參加學運,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干。 224 憶王琴舫與黎明歌唱團二三事 ◎陳為珍 王琴舫在四川大學學習期間,與川大早期民協負責人之一劉淑文一道積極開展工作,組織秘密讀書會,吸收少數要求進步的女同學參加,引導她們學習馬列著作。后又組織成立了“黎明歌唱團”,通過傳播革命歌曲,用音樂特別是歌詠形式團結教育廣大青年,擴大革命影響。 巴蜀學林 227 著述文字“兩千萬富翁” ——回憶大哥王利器 ◎王利澤口述 龐國翔訪問整理 王利器(1912~1998),字藏用,重慶江津人,著名國學大師。著作宏富,有《風俗通義校注》《呂氏春秋比義》《文心雕龍新疏》《鹽鐵論校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越縵堂讀書簡端證校錄》《文鏡秘府論校注》《鄭康成年譜》《李士禎李煦父子年譜》《九齋集校訂本》《宋會要輯補》《道教大辭典》《水滸大詞典》《金瓶梅辭典》《新語校注》《繹史》《葛洪論》《顏氏家訓集解》《呂氏春秋注疏》《王利器自傳》等三十余種。另有單篇論文約百萬余字發表。著述逾兩千萬言,號稱“兩千萬富翁”。在本文中其堂弟詳述了大師的求學與成長經歷。 237 川內開花川外紅 ——緬懷吳天墀先生 ◎張邦煒 吳天墀先生一生經歷坎坷。早年學子出身,加入過青年黨,抗戰時期做過縣長,這樣的經歷注定了他此后的“冷板凳”生涯。本文對個中緣由進行了梳理,并總結了當下學人與前輩優秀學者的差距:前輩方正者多、鄉愿者少,嚴謹、嚴肅、嚴格,敢于逗硬。當下學人堅守者少、油滑者多,隨俗、趨時、附和,得過且過。“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前輩優秀學者的人生品格。 244 恩師吳天墀 ◎劉復生 吳天墀先生從20世紀30年代始從事史學研究,是我國宋史的早期研究者。發表《燭影斧聲傳疑》《張詠治蜀事輯》《宋儒之風操與理性主義》等有影響的論文。1955年開始了西夏史資料的搜集。1956年秋,先生回到川大歷史系資料室工作。“文革”前夕,先生《西夏史稿》已完成大概。1980年12月,貫注了先生長期心血的《西夏史稿》終于出版。全書注釋共二百八十條,約近九萬字。其中一部分是對正文的具體補充,另一部分是著者對史料和史事的考訂,一個注釋幾乎相當于一篇考據文。吳先生是執著于學術事業,不怕“坐冷板凳”的老一輩學者的代表,其扎實的治學態度和甘于寂寞的人生態度與當下浮躁的學風形成鮮明的對比。 249 我與王文才的半世師緣 ◎張天健 王文才,蜀中著名中國文學、文獻學專家,研究明代楊升庵的大家。治學專精博約,著述宏富。本文作者張天健先生與他籍屬同鄉崇州城,在文中娓娓敘述了與王文才的半世師生情誼,以及文才老先生親承咳唾,嚴于治學的斑斑點點。 259 王介平先生和他的一個學生 ◎張小路 王介平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哲學系,新中國成立后,他以一個對“西方哲學”研究頗有成績的教授身份改學歷史,到中國人民大學上研究生班,并且在歷史學研究領域重建輝煌。本文作者回憶了王介平老先生在教書育人中傳遞給學生的信仰、人格、為人的原則等,可以一窺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人格風骨。 264 襟懷淡泊、耿介一生的學者 ——憶李潤蒼老師 ◎王炎 李潤蒼先生“文革”前已是四川大學歷史系的骨干,“文革”后成為研究辛亥革命的知名學者。本文緬懷了他淡泊名利,提攜后學,專注學術的學者生涯。 269 國學文脈的傳承者杜道生先生 ◎王旭 杜道生先生出身于樂山一個殷實之家。七歲發蒙,十四歲入讀新式中學。二十二歲考入四川大學,后到北京求學,先后入讀輔仁大學、北京大學。在大學的課堂上,道生先生聆聽、請益的多為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此后一直在中學、大學執教。他一生熟讀圣賢書,平凡澹泊,持守心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地傳授傳統知識,也傳承著中華的文脈。 文化先驅 303 范長江的璀璨人生和他的*后歲月 —— 一位橫跨新聞與科技兩界的卓越領導人 ◎章道義 范長江,我國杰出的我記者、新聞家、社會活動家。1935年5月,范長江曾以大公報社旅行記者的名義開始他著名的西北之行,并**次以寫實的筆法公開、客觀地報道了紅軍長征的蹤跡,這些通訊匯編為《中國的西北角》,引起巨大反響。新中國成立后,他創辦和主持了《人民日報》北平版、上海《解放日報》,輔助胡喬木主持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任副署長,并出任人民日報社社長。1952年起,先后擔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當時為郭沫若兼主任),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第二辦公室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當時林楓為主任)。1956年到科技界工作,仍兼二辦副主任。“文革”剛剛開始,一張大字報就迫使范長江處于被審查被揪斗的境地,1969年他被下放到河南確山“五七”干校,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1970年在干校自殺身亡。本文詳述了范長江的璀璨人生及在干校的*后歲月。 328 黃炎培與盧作孚的人際交往 ◎張立程 黃炎培與盧作孚,一位生活在長江的上游(四川),一位生活在長江的下游(上海),兩人的交往,是20世紀初年“實業救國”與“教育救國”兩種思潮的產物,而兩人相識相知以后,互相影響,互相扶持,分別代表國人實踐教育與實業結合以救國的兩種類型,堪稱民初教育界與實業界結合的典范。 342 我的留美經歷(1947 ~ 1950) ◎朱可善 1946年,朱可善先生通過了國民政府舉辦的自費留美考試,并于1947年底在民生公司盧作孚的資助下,自費赴美留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1949年1月獲得工程碩士學位,2月開始攻讀博士。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留美學生在祖國的召喚下一批又一批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1950年9月朱可善先生和部分留美同學沖破美國政府設置的重重障礙離開美國回到了祖國懷抱。 藝壇名人 355 《情探》:本土文化的經典演繹 ◎藍光臨口述 鐘鼎訪問整理 著名川劇小生藍光臨從藝七十余年,十歲登臺。本文詳述了經典劇目《情探》的發展演變過程、名角們個人的演繹風格以及藍先生本人多年演出《情探》的心得。從《情探》這一個案管窺川劇在近代以來的演進歷史,讓我們細細體味無數前輩智慧、心血凝結而成的藝術瑰寶的高妙。 374 大家妙筆施孝長 ◎李林櫻 施孝長出身書畫世家,早年學國畫,后到上海新華藝術大學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進行學習,努力探索西畫在光感、透視、立體感等方面的特點,以豐富國畫的表現力。學習期間和大學畢業后,曾畫過許多油畫,成為西畫進入中國的開拓者之一。后專攻國畫,在游歷大江南北、巴山蜀水時,他用鉛筆繪下了大量寫生畫稿。而在國畫中他也努力融入西畫的某些表現手法,形成自己新的風格。代表作有《崇麗閣》《青城大橋》《四更山吐月》《李冰父子治水圖記》等。 381 男高音歌唱家蔡紹序與我家的世交緣 ◎潘前春 蔡紹序是中國聲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家喻戶曉的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是蔡先生唱紅的。作者家庭自祖父起就與蔡紹序世交,上世紀40年代蔡紹序應作者父親之邀,到四川省資中縣舉辦過一次音樂會,其中一些趣聞逸事鮮為人知。若干年后,蔡紹序之子蔡渝歌與作者相會,蔡渝歌對父親藝術生涯的介紹以及作者多角度的憶舊,進一步豐富了歌唱家的人生史料。 390 青城武術與洞經音樂 ◎劉綏繽口述 劉冰訪問整理 “南武當,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武術是中國古代武術四大門派之一,發源于中國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遺產四川青城山。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門劉綏繽先生從金庸與青城武術、道教與青城武術、青城武術現狀、青城太極功與養生等方面介紹了青城武術。脫胎于遠古巫覡音樂的青城洞經古樂,是一朵深藏在青城山中的藝術奇葩,目前卻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展開全部

青史留真(第二輯) 作者簡介

當代四川史編委會一直致力于當代口述史料與檔案文獻的采訪、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由其與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華口述史研究會合作,共同創辦的《當代史資料》(季刊),自2001年開始至今,已編輯出版62期,其中主要為口述、檔案、文獻資料以及回憶錄,甚獲好評。與此同時,與四川人民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當代口述史叢書”,分為兩個系列。一個系列是《當代四川要事實錄》,至今已出三輯。另一則為《青史留真》系列,已出一輯。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恒压供水控制柜|无负压|一体化泵站控制柜|PLC远程调试|MCGS触摸屏|自动控制方案-联致自控设备 | 钢骨架轻型板_膨石轻型板_钢骨架轻型板价格_恒道新材料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 苗木价格-苗木批发-沭阳苗木基地-沭阳花木-长之鸿园林苗木场 | 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气体过滤器_苏州华凯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厦门网站建设_厦门网站设计_小程序开发_网站制作公司【麦格科技】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大倾角皮带机-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矿用皮带输送机价格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越南专线物流_东莞国际物流_东南亚专线物流_行通物流 | 螺旋丝杆升降机-SWL蜗轮-滚珠丝杆升降机厂家-山东明泰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低浓度恒温恒湿称量系统,强光光照培养箱-上海三腾仪器有限公司 | 地磅-地秤-江阴/无锡地磅-江阴天亿计量设备有限公司_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冲击式破碎机-冲击式制砂机-移动碎石机厂家_青州市富康机械有限公司 | 广州番禺搬家公司_天河黄埔搬家公司_企业工厂搬迁_日式搬家_广州搬家公司_厚道搬迁搬家公司 | 北京三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TC高速自动栏杆机|ETC机柜|激光车辆轮廓测量仪|嵌入式车道控制器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精神病医院哪家好_哈尔滨精神科医院排名_黑龙江精神心理病专科医院 | 六自由度平台_六自由度运动平台_三自由度摇摆台—南京全控科技 | 拉力测试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价格|万能试验机厂家|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合肥抖音SEO网站优化-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营销公司-百度爱采购-安徽企匠科技 | 谷梁科技| 薄壁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生产厂家-洛阳薄壁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专业的压球机生产线及解决方案厂家-河南腾达机械厂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济南办公室装修-厂房装修-商铺装修-工装公司-山东鲁工装饰设计 | 领先的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公司-中关村科金 | PVC地板|PVC塑胶地板|PVC地板厂家|地板胶|防静电地板-无锡腾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咨询热线:4008-798-128 | 单锥双螺旋混合机_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无锡新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烟台螺纹,烟台H型钢,烟台钢材,烟台角钢-烟台市正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青州搬家公司电话_青州搬家公司哪家好「鸿喜」青州搬家 |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常州律师事务所_常州律所_常州律师-江苏乐天律师事务所 |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南京租车,南京汽车租赁,南京包车,南京会议租车-南京七熹租车 | 精准猎取科技资讯,高效阅读科技新闻_科技猎| 异噻唑啉酮-均三嗪-三丹油-1227-中北杀菌剂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