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26224
- 條形碼:9787300226224 ; 978-7-300-2262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涉及當代行政法的基本方面,包括: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行政機關、被授權組織以及受委托組織、行政公務人員、行政相對人和行政組織人員法等方面的知識;行政主體的抽象行為和具體行為的內容,包括行政立法行為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給付、行政緊急行為等行政執法行為,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等行政司法行為,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規劃等新型行為方式,以及行政程序法制的有關內容;對行政權力進行監督制約和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利進行法律救濟,包括監督行政法制、行政復議、行政賠償、行政補償、行政訴訟等內容。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涉及當代行政法的基本方面,包括: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行政機關、被授權組織以及受委托組織、行政公務人員、行政相對人和行政組織人員法等方面的知識;行政主體的抽象行為和具體行為的內容,包括行政立法行為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給付、行政緊急行為等行政執法行為,行政裁決和行政仲裁等行政司法行為,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規劃等新型行為方式,以及行政程序法制的有關內容;對行政權力進行監督制約和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利進行法律救濟,包括監督行政法制、行政復議、行政賠償、行政補償、行政訴訟等內容。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目錄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節選
通過典型案例來學習行政法的理論知識,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是當今比較通行的 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式;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需要警惕被淹沒于成堆的案例材料之中, 無法宏觀把握,迷失前進方向,而必須保持廣闊深邃的眼光,對行政法治的核心價值和基本路向具有明確全面的認知。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5年12月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標,并將“法治政府”的衡量標準描述為“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備,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憲法法律嚴格公正實施,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人民權益切實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還首次提出“實行法治政府建設與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相結合”的新方針、新要求,這些尚需結合專業問題研討加以把握。那么,面對如此目標設定,處于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期的中國行政法在21世紀走向何方、何地?換言之,在歷史反思和現實分析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態度對中國行政法未來發展趨勢和可能前景進行分析預測,對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提出因應對策,這對于行政法學者特別是初學者來說,具有重要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指導意義。本書導言按照行政法學通說的體系結構,從環境因素、一般論、主體論、行為論、救濟論和部門論等六個方面切入,對中國行政法的發展趨勢略加分析探討,旨在為人們前瞻性地思考和解決與此有關的一系列緊要課題,為進行深入具體的案例討論和理論學習打下基礎、提供參考。 一、關于環境因素之發展及其影響 行政法生存發展于社會環境之中,與社會環境緊密聯系和相互影響。要探討中國行政法在21世紀的發展趨勢,首先需要認識其環境因素即經濟、政治、社會和思想文化等要素的發展變化趨勢及其影響。這里所謂環境因素,從空間范圍來看不僅包括國內因素,也包括國外因素,是指全球視野中的環境因素. 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思想文化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和調整,這是將長期延續下去的發展變化進程,對法制建設包括行政法制建設將帶來廣泛、深刻和持久的影響。從世界范圍看,已經出現并繼續演進且將長期存在和發生影響的重大發展變化包括:新技術革命的廣泛深入發展特別是信息網絡化和虛擬世界的形成發展,及至當下“互聯網+”的時代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和模式多樣化的進程特別是WTO原則和規則的運行,建立資源環境保護機制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不斷努力,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人權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和逐步得到改善并不斷發展與接受新的人權理念,國家、社會和公民的權利(權力)關系和利益關系及其矛盾沖突之平衡協調機制的相應發展,國際沖突頻發及其經濟因素成分加重趨勢和有關協調機制的探索(如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全球努力),全球范圍民主化潮流包括行政民主化潮流的出現和深入發展,政府角色和職能的調整和轉變、行政權力和創新成果共享理念與機制的頑強生長以及民營化進程的穩健發展,建立突發公共危機(自然災害、全球重大經濟危機特別是金融危機、生化武器和恐怖主義威脅、核戰爭、烈性傳染病和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導致的公共危機)預防和應對機制的不斷努力,建立傳統和新類型重大社會問題(貧困、糧食、毒品、癌癥、艾滋病、民族矛盾、宗教沖突、人口老齡化、教育終身化、器官移植和克隆技術等現代科技對傳統倫理的挑戰、婚姻家庭觀念的新舊沖突和多樣化寬容化等)解決機制的各國各界共同努力,政治意識形態矛盾沖突的變形及其矛盾沖突重心逐漸轉向經濟利益矛盾沖突的進程,文化的交流、作用、沖突 和協調的范圍和力度加強,傳統文藝形式的揚棄與新型教化和娛樂形式的出現并存發展,等等。這些發展變化對于法制建設包括行政法制建設的影響是極為廣泛、強烈和深刻的。 例如,在討論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問題時,近些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中國已進入第二代改革。他們認為:**代改革是從三十年多前開始的,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鼓勵競爭,依靠政策調動人們爭取先富起來的積極性;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第二代改革難度更大,其主要內容是健全法制,依法保護產權并強調正當競爭,為此需要重新思考政府和國家在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現代市場經濟史已充分說明,經濟發展完全由政府包辦或政府嚴重缺失都會導致失敗,必須重新思考和調整政府與企業、與市場、與社會的關系,適應和學會參與、合作、共治的新機制(如PPP)。經濟發展不僅是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投入,它還與基本的制度環境(即決定如何使用那些投入的規則和習慣)有關;而有效政府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制定、確認并維護這些規則和習慣;故沒有一個有效的政府,則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可能的。而所謂有效政府,現在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是必須使政府行為方式進一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同時,應在自由市場的“小政府”與激進主義(集權主義)的“大政府”之間建立某種形式的妥協,也就是建立規模適中的政府即“中政府”,而這些都需要體現民主法治精神的現代行政法律制度加以規范和保障。① 可見,在我國的轉型發展中,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政府角色和職能的調整和轉變,這一環境因素對于健全現代市場經濟法制包括行政法制,增強政府依法行政和宏觀調控的 導言 走向民主、科學、規范的中國行政法能力,*終實現行政法治目標,顯然提出了更高要求。 經濟和法制是對行政法的發展具有廣泛深刻影響的兩個特別重要的環境因素(這里所說的法制是指包括各個法律部門在內的整個法律制度系統,它也構成行政法的周圍環境, 而行政法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同時行政法的發展也對經濟和法制發展產生能動影響。如果 循著改革民政的正確道路前進,不發生大的戰爭等曲折,中國的經濟與法制在21世紀的發 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階段:2000—2010年前后(可簡稱21世紀前期)。這是21世紀中國經濟與法制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實力加速增強,經濟與社會趨于協調發展,執政黨和政府提出的2010年遠景目標得到實現;同時立法工作取得具有突破意義的成績,形成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然,如按更高的法治愿景和判斷標準,這個階段也可延至2020年前后,即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
案例行政法教程-第二版 作者簡介
莫于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多個高校的兼職教授.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