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76909
- 條形碼:9787540776909 ; 978-7-5407-769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本書特色
本書是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丁·戈迪默的散文集,包括文學評論、雜文隨筆、
演講及通信等,時間跨度長達幾十年,以一位偉大作家的胸懷、智慧和妙筆,從一個側面記錄了南非社會與種族隔離斗爭的艱辛歷史,探索了文學的多重意義與價值。
很少有作家能像戈迪默這樣孜孜不倦地觀察自己所生活的社會。這是一本不凡之作,每一篇都表明戈迪默不僅是優秀的作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文學批評家和社會觀察家。本書所收入的戈迪默關于德語作家君特·格拉斯、約瑟夫·羅特等人的評論尤為精彩,展現了世界一流作家在解讀文學時無與倫比的敏銳與深廣。
媒體推薦
當今的**流作家中,很少人能夠像納丁·戈迪默那樣,如此全心全意、如此精力充沛、勇敢無畏地完成一位有良知和具備非凡才智的作家可以承擔的繁重的倫理任務。
——(美)桑塔格
戈迪默擔當了南非命運目擊者的角色……她自定的任務是把真實世界的證據擺在南非
白人的面前,粉碎他們的謊言。……她既忠實于某種先驗的使命,又忠實于人民和歷史,她試圖將這二者統一起來。
——(南非)庫切
毫無疑問,戈迪默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偉大作家……孕育她的政治時代、場所和信念,從未削弱她多樣的藝術才能,她的黨性也沒有減損她作為藝術家的超脫;偉大的作家可以持有政治信念,他們可以持有信仰且保持創造力。對于懷抱理想的下個世紀的作家,這點非常重要。
——《獨立報》
納丁·戈迪默一直是個非常出色的作家,兼具文學技巧和社會意識;但這次的作品又超越以往。
——《紐約時報書評》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內容簡介
我們已走過的百年是怎樣的時代,我們又將走向怎樣的未來?與正視近一個世紀的苦難一樣,戈迪默也審視著那些所謂的勝利。戈迪默引用希尼、拉什迪、塞若特和尼赫魯的警句,將全書的主題一一呈現。廣角鏡式的全景掃描,一個個永載史冊、激動人心的瞬間,展示出戈迪默對南非及世界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的見證,以及對全人類20世紀重大事件的獨特評說。關于生活、文學和歷史中固有的種種矛盾,在對這一百年的深刻回顧與總結中,戈迪默為南非及世界撰寫了一部分量十足的“百年回憶錄”,一部新舊世紀之交的“世界人文啟示錄”。
在這本散文集中,納丁·戈迪默不僅僅是作家,更是與納爾遜·曼德拉攜手共進的社會活動家,是參與非洲自由斗爭的公眾人物,是與薩爾曼·拉什迪、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等始終關注社會的文明守望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堪稱一部攸關全球歷史與走向的20世紀知識分子群體的自傳。
戈迪默的作品自從上世紀90年代引入國內以來,受到各界的高度好評。2014年7月戈迪默逝世后,也在國內引發了其作品的閱讀以及學術界研討的熱潮。《在希望與歷史之間》與已出版的長篇小說《偶遇者》同屬于漓江社的“納丁·戈迪默作品系列”,該系列所收作品均為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版。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目錄
三人同床:虛構、道德與政治
今日世界作家的狀態:哪個世界?誰的世界?
新篇章:非洲作家與21世紀
參照:文化的符號
獅子、公牛與樹
君特·格拉斯
將晚的談話
約瑟夫·羅特:帝國與流放的迷宮
交談:大江健三郎與納丁·戈迪默
我們應如何看彼此?——蒙加納·瓦利·塞若特
1959:種族隔離是什么?
如何不去了解非洲人
圖書館的上午:1975
英雄與壞人
勇往直前:前途在你手中
我們應如何看彼此?
1989年10月29日——美好的一天,伙計
曼德拉:他對我們意味著什么
**次
第二幕:一年之后
重要文獻
正如別人看我們
在沃土上辛勤耕耘
永不止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作家的想象力和國家的想象力
寫作與存在
生活在一片沒有疆界的土地上:文化全球化
我們的世紀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節選
城市法令就是這樣維持的。人們沒有看見,是這些法令招致了暴力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極度輕視。既然法令規定我們國家的人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在國家的任何地方工作、生活,他們就蜂擁來到城市。但是城市并不是為他們建造的;沒有這么多人的住房,他們在勞力市場上的涌現使失業人數猛增。他們露宿街頭,饑餓使他們犯罪;饑餓同樣也會讓我們去犯罪,雖然我們吃飽時會為之嘆息。這些歷史的事實使得南非暴力的原因不同尋常。經濟發展可能對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全部原因。
至于槍支問題,跟貓一樣,槍支在南非屬于家庭財產。當我在美國的時候,有兩名學校男生——一名十一歲,另一名十三歲——槍殺了若干位同學和他們的老師。我在巴黎的時候,一名男生槍殺了他的同學。為什么這些孩子能夠拿到槍支?他們哪里來的槍?美國兒童從他們的祖父家里就能拿到槍,法國孩子從父親那兒就能拿到。槍就在那里,在家里,在平常的地方,很明顯沒有鎖起來,就像它們理所當然地該在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剛看到美國的統計數字顯示,與闖入者相比,家中的槍致家人于死地的機會要高出四十三倍。
而現在你告訴我:一個日本男孩殺掉了同學,把他的頭示眾;一個男孩刺死了自己的老師;一位老人被兩個女孩殺死;一位父親被自己的兒子及其朋友殺死。
在希望與歷史之間 作者簡介
作者
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南非國寶級作家,1991年因其“壯麗宏偉的史詩創作對人類的貢獻”而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非作家。著有《我兒子的故事》《七月的人民》《無人伴隨我》《偶遇者》等二十多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戈迪默不僅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更是反種族隔離的社會活動家、非洲國民大會成員以及公眾人物。
譯者
汪小英,英語文學譯者,譯有《阿瑟·米勒手記》《甘地的武器》《上學真的有用嗎》等。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