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70845
- 條形碼:9787533470845 ; 978-7-5334-7084-5
- 裝幀:70g書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 許壽裳先生是魯迅的終身摯友,他本人乃是著名的學者、教育家,任教于多所著名的高校,晚年在臺北擔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臺灣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對肅清日本侵略的文化遺毒(“去日本化”),推動臺灣國語運動和中文教學,都作出過重大的貢獻
★ 全書分為“書信手稿影印”與“文字整理稿”兩部分,分上下卷分別編排
★ 本書信集全面展示了許壽裳與親人、友好、故舊、同鄉等的交游往來情形,尤其是直觀呈現了許氏與民國時期眾多政界、文化界名人交往情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許壽裳(1883—1948),字季茀,號上遂,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傳記作家。早年就讀紹郡中西學堂和杭州求是書院。1902年以浙江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與魯迅認識,成為終身摯友,1937年與周作人共同編撰《魯迅年譜》。歷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成都華西大學、西北聯大等校教授。許壽裳先生一生致力中華文化事業,*后3年貢獻于臺灣文化的復歸和重建工作,是兩岸文化的重要使者,在二戰之后臺灣文化的轉型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著有《章炳麟傳》,是中國*早的一部章太炎評傳。還著有《魯迅年譜》、《亡友魯迅印象記》、《我所認識的魯迅》、《俞樾傳》、《中國文字學》、《李越縵〈秋夢記〉本文考》,以及《傳記研究》、《怎樣學習國語與語文》、《考試制度述要》等。
本書信集收錄許壽裳家藏書信514封,時間跨度為1926年至1948年許壽裳去世當天。全書分書信手稿影印與文字整理稿兩部分,上下卷分別編排,全面展示了許壽裳與親人友好故舊同鄉等的交游往來情形,尤其是直觀呈現了許氏與民國時期眾多政界、文化界名人如蔡元培、李詳、羅根澤、陶冶公(鑄)、朱家驊、沈鈞儒、朱希祖、朱文叔、陳儀、范壽康、許廣平、袁珂、吳世昌等的交往情形。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內容簡介
1. 許壽裳是中國現代文化界知名人物,也是臺灣光復后,為在臺灣重建中華民族文化體系的重要人物。該書對研究許壽裳本人及當時文化界、社會環境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2. 該書收錄許壽裳與蔡元培、朱家驊、沈鈞儒、朱文叔、陳儀、許廣平、吳世昌等眾多民國文化名人的往來書信,為了解以許氏為中心的政治文化圈關系,以及側面研究與之相關的民國政治文化名人交游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資料。 3. 該書手稿影印呈現的方式,是品鑒許壽裳、蔡元培、李詳、范壽康、沈鈞儒、朱希祖、沈尹默等人書法手跡的一手資料,具有收藏價值。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目錄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節選
許壽裳家藏書信集-(上.下卷) 作者簡介
上海魯迅紀念館編。
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臺灣光復以后轉型問題研究。為《許壽裳日記》《許壽裳遺稿》主編之一。
陳漱渝,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主要從事魯迅研究和民國歷史文化研究。曾參與整理《魯迅全集》,為《許壽裳日記》《許壽裳遺稿》主編之一。
王錫榮,上海魯迅紀念館原館長!对S壽裳遺稿》主編之一。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