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8774
- 條形碼:9787100118774 ; 978-7-100-1187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商務印書館出版
★一部講述二戰至冷戰結束,世界各主要文化強國的出版業如何興衰沉浮的歷史,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圖書為何是思想和文化較量中重要的媒介
★書中還重點介紹了二戰期間中國圖書市場的狀況,以及美國出版界對于戰后中國圖書市場的戰略考量,為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參考
★本書的研究一絲不茍,構思巧妙,語言精練,為有關美國如何通過作為其快速發展的戰后霸權的一部分的圖書出版來傳播思想和價值觀提供了一個權*論述——埃茲拉格林斯潘,南衛理公會大學人文學埃德溫和路易斯卡恩主席《圖書史》聯合編輯
1944年6月6日,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僅僅數周,一批令人驚訝的貨物——無數箱圖書與增援部隊、武器彈藥、食物和藥品一起運抵諾曼底海岸,這些書籍將要被運往法國各地的書店,隨后還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圖書(翻譯過的但也是英文的)陸續運達,*終發往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其他地方。
英國人也在忙著相同的工作,但他們發現在艾森豪威爾威爾將軍統領的盟軍司令部心理戰部里與美方協調此事并非易事。
本書講述了鮮為人知的故事:美國圖書出版商和美國政府開展重要的合作,將精心挑選出的旨在突出美國歷史和價值觀念的圖書分發到那些從軸心國的軍事鎮壓中解放出來的民眾手中。
美國政府希望利用圖書幫助那些深受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宣傳機器影響人們的頭腦進行“解毒”,從而贏得他們的友誼。這一目的與美國圖書出版商試圖在戰前向來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控制的國際圖書市場上尋求新的利潤空間的目標完全吻合。
實施這一計劃的出版業和政府中的那些關鍵人物將圖書看作是“一切宣傳工具中*為持久的一種”,因此圖書是戰爭期間以及戰爭之后宣傳“戰爭思想的有效武器”,當時蘇聯被歪曲的軍事實力顯示出其宣傳的精明之處。唯其如此,圖書被賦予了此前聞所未聞的更為偉大的責任和更多的重要意義。
本書還重點介紹了二戰期間中國圖書市場的狀況以及美國出版界對于戰后中國圖書市場的戰略考量。1942年,美國出版人協會派遣出版人代表對當時的中國市場進行實地考察,當美國代表看到戰火中的中國各大城市的書店仍然人頭攢動時,他被中國文化的強大力量震撼了。他回國后告訴全美的廣播聽眾,中國的“文學傳統太深厚太悠久,以至于炸彈都無法消滅它”。他還在考察報告中明確指出,只有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兩家出版社具有在戰后管理整個中國出版業并與世界出版社進行國際合作的能力。本書無疑是給我國出版業全體同仁的圖書,將會給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提供極其重要的參考。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了二戰期間和二戰之后,德、英、法等國出版業或受納粹的限制或遭戰爭的摧毀而急劇下滑之際,美國出版人如何借機拓展國際圖書市場,日益發展壯大起來。本書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亦將對中國圖書出版業和從業人員,以及政府出版管理部門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目錄
致謝
縮略語和縮寫詞一覽表
導言 諾曼底海灘上的圖書
**部分培育新市場
**章 使美國圖書出版現代化
第二章 戰爭改變了一切——甚至圖書
第二部分 圖書作為“思想戰爭的武器”
第三章 出版人為戰爭組織起來并為和平制訂規劃
第四章 “圖書是*持久的宣傳工具”
第五章 尋求“通往世界書架的有利途徑”
第六章 “除門衛以外的每個人”都參與了選書
第七章 利用圖書對敵人進行安撫和再教育
第八章 制作“精美小書”
第三部分美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
第九章 用圖書解放歐洲
第十章 美國國際圖書協會的興衰
第十一章 英帝國的反擊
第十二章 為被占領的德國和日本而準備的圖書
結語 1948年以后美國圖書的海外拓展
附錄A 海外版本系列和跨大西洋版本系列
附錄B 新世界書架系列中的圖書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節選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相關資料
本書的研究一絲不茍,構思巧妙,語言精練,為有關美國如何通過作為其快速發展的戰后霸權的一部分的圖書出版來傳播思想和價值觀提供了一個權威論述!F澙窳炙古,南衛理公會大學人文學埃德溫和路易斯卡恩主席《圖書史》聯合編輯
本書是對輸出美國文化的公共努力的一次均衡評估,同時也為創立真正的國際圖書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羅伯特a.格羅斯,康涅狄格大學早期美國史教授《一個廣泛的共和國:1790-1840年的新國家的出版、文化和社會》的聯合編輯
這部極有價值的論著有助于填補關于戰爭的另一幅拼圖。它出色地揭示了二戰中政府、出版人以及各組織對于作為文明和教育的知識寶典和方向標的圖書所懷有的遠大抱負——以及這些抱負如何得以實現。——朱麗葉加德納,《戰爭時期:1939-1945年的英國》的作者
作為武器的圖書-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 作者簡介
約翰·B.亨奇,退休前任美國古玩協會收藏項目部副總裁,圖書收藏家!睹绹缙诘男侣、美國革命、出版與社會》聯合主編。
- 主題:
有塑封,除去參考文獻大概是三百五十頁,很厚的一本書。本書的標題是二戰時期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宣傳出版與較量,但實際上講的仍然是二戰期間美國的戰時圖書計劃。戰爭對于美國來說,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契機,還是文化發展的契機。美國文化的擴張并不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后,伴隨著經濟地位的提升才迅速擴張,而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就已經有了非常周密的計劃。就像本書正文前引用了戰時新聞局官員的一句話,“美國圖書通往世界書架的有利機會,可能永遠不會再現”。顯然,美國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