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9073
- 條形碼:9787010149073 ; 978-7-01-01490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將社會人類學的視角引入農村公共品供給的分析,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資料,深入探討了我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公共品供給問題,得出了一些深刻、富有見地的結論。具體而言:本書嘗試將農村公共品供給放在農村的社會文化環境之中來思考,對農村公共品的政府供給、農民參與問題、供給效率問題、農村公共品的民間供給等問題進行更為實證性的分析,給予經驗上的解釋。通過對各種不同類型農村公共品供給現狀的分析,對農村公共品供給過程中各級政府、市場、農村社區與農民這一供給體系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政策意義很強的結論。
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將社會人類學的視角引入農村公共品的分析,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查資料,深入探討了我國連片特困地區農村的公共品供給問題,得出了一些深刻、富有見地的結論。全書共分九章:**章,導論;第二章,在對已有研究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人類學的傳統文化與社會的相關理論,提出將農村公共品供給視為農村社區內部各個參與者互動的目標,連片特困山區農村公共品的供給現狀一方面源于政策與制度性因素的變革,另一方面更在于當下農村社會所發生的社會變遷,這種變遷導致了農村公共品供給的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供給制度上的變革與完善,更需要農民的再組織。第3-8章是對上述研究觀點的具體分析。第3章,作者回顧了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稅費改革這三個不同階段,中國農村公共品供給的主要特征,梳理了當下農村公共品供給機制的發展歷程。第4章分析勞動力轉移背景下連片特困地區農民行為的變遷及對農村公共品的影響。第5章通過對農村公共品的需求表達機制進行闡述,分析勞動力轉移之后,農村公共品需求表達機制出現的問題,及各個供給主體出現問題的原因。第6章分析了農村公共品供給現狀、農民增收與農民組織缺失之間的關系。第7章從農民生存壓力入手,分析了勞動力轉移背景下農村公共品共享以及農民在公共品供給中的自為狀況。第8章,在對農民自為性和農村公共品供給實踐反思的基礎上,探討了農民的再組織對農村公共品供給的意義。第9章是結論和政策討論。
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 目錄
自為與共享-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公共品供給的社會基礎 作者簡介
田阡,人類學博士,教授,管理學博士后;現為西南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西南大學城鄉統籌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信訪與統籌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西南大學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特聘教授。先后主持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委托項目課題,并獲省部級人文社科獎項。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管理世界》《社會科學戰線》《思想戰線》等重點學術報刊發表有關族群與社會治理、特殊群體與社會組織、流域人類學等領域的中英文論文多篇。擔任《華人應用人類學學刊》執行編輯、Chinese Socio logyand Anthropology、t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編委,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