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語解讀辭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43363
- 條形碼:9787532643363 ; 978-7-5326-433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語解讀辭典 本書特色
既集古今學者之大成,又具個人新見,是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之作。注釋注重名物制度及風俗習慣的考證,是難得的《論語》解讀佳作。《論語》是儒家*主要的經典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歷代都是研究和誦讀的對象。關于《論語》的注釋,古來不下三千余家,見仁見智之處頗多。但由于該類書言簡意賅,不僅其本義仍有詁之欠達的問題;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價值觀念的變化,其引申義和價值判斷亦有很多需要生發和重新評估的地方。故對《論語》進行重新解讀就顯得十分必要。
論語解讀辭典 內容簡介
《論語》是儒家*主要的經典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歷代都是研究和誦讀的對象。關于《論語》的注釋,古來不下三千余家,見仁見智之處頗多。但由于該類書言簡意賅,不僅其本義仍有詁之欠達的問題;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價值觀念的變化,其引申義和價值判斷亦有很多需要生發和重新評估的地方。故對《論語》進行重新解讀就顯得十分必要。 《論語解讀辭典》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提示四部分,書末附有《論語》人物表(以出場先后為序)。作為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之作,作者精到解讀了《論語》的原文,譯文平實,淺白流暢,能依照先秦漢語的習慣解字析詞,而不蔓生枝節,也不多作引申;注釋注重字音詞義及名物制度的考證,所作結論既集古今學者之大成,又具個人新見,是難得的《論語》解讀佳作。
論語解讀辭典 目錄
為政第二(共24章)
八佾第三(共26章)
里仁第四(共26章)
公冶長第五(共28章)
雍也第六(共30章)
述而第七(共37章)
泰伯第八(共21章)
子罕第九(共31章)
鄉黨第十(共21章)
先進第十一(共26章)
顏淵第十二(共24章)
子路第十三(共30章)
憲問第十四(共44章)
衛靈公第十五(共42章)
季氏第十六(共14章)
陽貨第十七(共26章)
微子第十八(共11章)
子張第十九(共25章)
堯曰第二十(共3章)
人物表
論語解讀辭典 節選
《論語解讀辭典》: 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薄 注釋] 。1)“道之”三句:道,通“導”,引導,疏導。這里是帶領、領導的意思。兩個“之”,連同以下三句中的“之”,均代詞,指老百姓。政,政令,政策。齊,整治,治理。刑,刑罰。免,逃避。而,表示轉折。恥,作名詞用,羞愧之心! 。2)“道之以”三句:德,道德、仁德。禮,參見1.12(1)。格,來,至。這里指別國的百姓前來歸順! 譯文] 孔子說:“用政令領導百姓,用刑罰整治百姓,百姓(會)逃避(刑罰),卻沒有羞愧之心;用仁德領導百姓,用禮義治理百姓,(百姓會)有羞愧之心,并且(別國的百姓會)來歸順。”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 注釋] 。1)“吾十”句: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而,連同以下各句中的“而”,均連詞,連接語意相承成分。志,作動詞用,立志。于,動詞后綴。志于學,立志學習,立志做學問。十五及三十等,均表示從這個年齡開始。 (2)“三十”二句:立,成就,建樹。三十而立,意謂從三十歲開始(有了立身處世的基礎)有所作為了。不惑,不疑惑,意思是對事物有了判斷能力。 。3)“五十”二句:天命,一指自然界的必然性,即客觀規律;二指上天的意志和命令。這里指后者。天命觀念*初產生于殷商時期,當時統治者自稱“受命于天”,稱自己是“天子”,把自己的意志假托為天帝的命令,稱之為“天命”,是神圣不可違抗的。當時一些先進的思想家已對“天命”有所懷疑,但“天命”觀念長期存在?鬃右环矫娌幌嘈殴砩,另一方面信仰“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意謂人生五十,成是成,敗是敗,天命使然,已成定局。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绷,意謂從六十歲開始,智慧和判斷能力更高了,認識事物能明察秋毫。 。4)“七十”句:意謂從七十歲開始,做什么事情能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心愿做事,做事合乎自己的心愿)。從心,隨心,順遂自己的心愿! 。5)不逾矩:逾,超出,超越。矩,規矩,這里當規律解。不逾矩,總括“吾十有五……從心所欲”是做學問人生的一條規律。[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開始)有所作為,四十歲(開始對事物)不疑惑.五十歲(開始)知道(安心接受)天命,六十歲(開始)對事物明察秋毫,七十歲(開始做事)隨心所欲。(做學問人生)不超出(這個)規律。” [提示] 。1)本章難點“耳順”,在《論語》中首見,歷來注家頗感難解。古代鄭玄、何晏有一說:“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苯褡⒓叶嘟庾x為“好話壞話都聽得進”;楊伯峻先生的解讀與鄭玄、何晏相似:“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薄 。2)“不逾矩”,今注家多以為承接“七十而從心所欲”,譯成:“七十歲時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卻不會把事情做錯”;“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行事,而又從不超出規矩”;“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又從不越出規矩”;“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會有逾越規矩法度之處了”!
論語解讀辭典 作者簡介
何士明,1937年生。1961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學院(現上海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后進入上海市鞍山中學任教,業余時間從事文學劇本創作。80年代初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對《紅樓夢》、《論語》等經典研讀長達30余年。出版有《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