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楚辭 本書特色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王褒、賈誼、嚴忌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并成為繼《詩經》以后,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本書配有注釋和譯文。
楚辭 內容簡介
★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今稱為“楚辭學”。其上迄漢代,宋代大興,近現代更成為中國古典文化殿堂之顯學。而《楚辭》早在盛唐時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華文化圈”,16世紀之后,更流入歐洲;至19世紀,引起歐美各國廣泛關注,各種語言的譯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現。在國際漢學界,楚辭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 ★《楚辭》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令后世因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 而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楚辭》作品或者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膀}”,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后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 ★鄭振鐸在《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一文中給予《楚辭》極高的評價:“像水銀瀉地,像麗日當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無星之夜,永遠在啟發著、激動著無數的后代的作家們!
楚辭 目錄
九歌
天問
九章
遠游
卜居
漁父
九辯
招魂
大招
惜誓
吊屈原
鵬鳥賦
招隱士
七諫
楚辭 作者簡介
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國大夫,出生于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繼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并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燒楚先王陵墓。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 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他創造的“楚辭”,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