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跨文化對話-33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3275
- 條形碼:9787108053275 ; 978-7-108-05327-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文化對話-33 本書特色
《跨文化對話》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定期性系列學術集刊(以書代刊),1998年創刊,刊登海內外有關跨文化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上述領域的嚴肅的學術評論,所論其他專題亦多是跨文化領域、國際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不涉及政治導向問題。主編為中國樂黛云和法國李比雄。
跨文化對話-33 內容簡介
《跨文化對話》是中國國家教育部所屬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定期性系列學術集刊(以書代刊),刊登海內外有關跨文化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上述領域的嚴肅的學術評論。至今已經出版了很多輯,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反響。
跨文化對話-33 目錄
卷首語我們這個時代的行動與思考 中國和美國面臨著全世界*緊迫的問題 新維度新路向——生態社會能否成為一種期待 作無望之夢:社會和自我欺騙的力量 理勢兼顧,以理導勢——基于趙汀陽文章的評論 文化研究的西部經驗——劉志友教授訪談對話與訪談 行走中西:構筑跨文化之橋——約翰·布萊爾和杰魯莎·麥科馬克教授訪談中法詩歌研究——紀念中法建交50年 主持人語 當代法國研究中國詩的新嘗試——讀金絲燕主編的《詩國漫步》 嵇康的詩作 帕納斯詩派之中國風 瓦雷里《海濱墓園》在中國的譯介與闡釋 論法國詩人羅阿的中國詩歌翻譯 法國詩人謝尼埃讀《詩經》圓桌筆談 僑易學觀念·主持人語 全球化時代的傳播與演化:淺析僑易學的知識史地位 僑易觀念:第三極智慧與起源的誘惑 經濟全球化視角下的“僑易學” 有“僑”必“易” 叩尋“學”、“術”的“變”“常”之“道” 象征交換與文化的生死輪回 從德中文學關系研究實踐看“僑易學”的意義與問題中國文化探源 中西冶鑄成一味。梵道圓融終入神 南詔、大理時期的阿叱力教研究——兼論中印文明在云南的角逐說東道西 弘道與說真話:內圣外王的悖論和中國知識分子 隱士的“自語”——陶淵明與蒙田的自傳寫作古典新讀 《金瓶梅詞話》與晚明商業印刷文化要籍時評 二十一世紀人類文化發展的新格局——讀湯一介《矚望新軸心時代》 鳳凰涅槃再生九天——評樂黛云先生的新書《涅槃與再生》作者簡介贈書鳴謝
跨文化對話-33 作者簡介
樂黛云,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1990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日本關西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15年、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至今,現任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編中法合辦的《跨文化對話》雜志。曾開設"比較文學原理"、"西方文藝思潮"、"馬克思主義文論在東方和西方"、"比較詩學"等課程。 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比較文學簡明教程》、《中國知識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橋》、《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樂黛云海外講演錄》(英文版);主編有:《跨文化個案研究叢書》14卷、《中學西漸叢書》6卷、《迎接新的文化轉型時期》2卷、《跨文化對話叢刊》26卷等。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