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千家詩 本書特色
1)集經典性與普及性,權威性與通俗性于一體。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擔綱叢書主編國學權威袁行霈、唐明邦、趙逵夫、唐浩明等傾力編注教育專家顧明遠、李鎮西、錢夢龍、魏書生等聯袂推薦2)零障礙閱讀以尊重原典、呈現原典為準則,對經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譯和評析,為讀者閱讀國學掃除障礙。 3)精裝珍藏,超性價比
千家詩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叢書》首次推出了30個品種,包含經、史、子、集等各個門類,囊括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該叢書以尊重原典、呈現原典為準則,對經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譯和評析,為現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閱讀國學經典掃除了障礙。所推出的30個品種,均選取了當前國內已經出版過的優秀版本,由國內權威專家袁行霈、唐明邦、趙逵夫、王兆鵬、唐浩明等傾力編注,集經典性與普及性、權威性與通俗性于一體,是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套優秀讀本。 由王星注評的《千家詩(名家注評本)(精)》匯聚《千家詩》的各種今注今譯成果,按照七絕、五絕、五律、七律的順序分為四個部分編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順序。除訂正訛誤外,還作了詳盡的注解,加入豐富的譯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盡量體現詩歌的韻律美。書為每首詩都標注漢語拼音,為孩子們掃清閱讀障礙,更易誦讀。
千家詩 目錄
宣傳語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擔綱叢書主編
推薦語
從民族文化教育的大局出發,從熟讀傳統文化經典的小眼入手,為青少年打造了一座宏壯的傳統文化殿堂!櫭鬟h
熟讀國學經典,是構建青少年智性和德性的*好途徑!簳
讓孩子們更近距離地感受古圣先哲們的精神世界,讓孩子們更有民族文化精神的底蘊。
——余映潮
體味中國古典文化,理解中國古典文化,用中國古典文化培養青少年的德智品性,是我國國民教育的應然之舉!铈偽
開啟深遠博大的人生,從品讀這套中國古典文化開始!]桂梅
千家詩卷一〓五絕國學經典叢書千家詩
春曉①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②,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①春曉:春天的早晨。②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③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極言落花之多。
【評析】孟浩然(689—740),襄陽人(今湖北襄陽)。他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他早年隱居襄陽鹿門山,漫游吳越。但在人人向往功業的盛唐,他也曾在開元十二年(724)往洛陽求仕,開元十六年(728)進京考進士,不第后還鄉。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為荊州長史,他也曾被招致幕府,后仍返回家鄉做隱士,不久即因背上長毒瘡而死。李白盛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贈孟浩然》),孟浩然即使并不像李白所贊,是個一心一意的高潔隱者,但終究對仕途不夠積極,更難以去奔去競。如果還多活些年,也許還是會像陶潛一樣,終生歸隱田園吧。在他的心靈中,對高潔的追求始終強過世間的奔競之心。
這首《春曉》,一題作《春晚絕句》,大約是寫于快到晚春的時節。詩歌寫春日晨起時的感受,一夜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外面到處都是鳥兒清亮的鳴叫之聲,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呀!然而昨夜,卻下過雨,在沙沙的風雨聲中,不知有多少美麗的花兒被吹落了!詩人敏銳而細微的心靈感受,通過這首精美的詩句定格下來,傳達到我們的心中。
這首詩應該是沒有經過什么特別的構思,只是從作者純凈的心間自然流淌出來的。詩人準確抓住了清早醒來*突出的鳥聲,而且是“處處聞啼鳥”,無限的春光通過聽覺而得以充分的展現。又從聽覺入手,引入昨夜似乎有風雨之聲,而深深感慨“花落知多少”!可以說這是一首聽出來的詩,以聽覺和聯想為主是它*大的一個特色。
比起“春晚群木秀,關關黃鳥歌”、“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詩中的鳥聲更單純、更突出、更清亮,更能喚醒我們曾經有過的聽覺感受,更能讓我們感受到無限春光和勃勃生機。所以盡管后面有“花落知多少”的深深感慨,我們卻不會有“惜春長怕花開早,更何況落紅無數”、“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悲傷,后者更多引發的是一種身世之悲,一種負面的情緒,而這里卻是讓我們深思生命與美的易逝,而更加熱愛生命。
訪袁拾遺不遇①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 江嶺作流人②。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注釋】①袁拾遺:袁瓘(guàn),襄陽人,后移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唐玄宗時曾任左拾遺。拾遺:唐代諫官名,掌供奉諷諫、薦舉人才,從八品上。②江嶺:指長江、五嶺一帶。五嶺在湖南、江西與兩廣、福建交界處。 流人:判罪被流放的人。
【評析】袁瓘是襄陽人,喜愛劍術,是孟浩然的老鄉兼好友,后遷居到河南睢陽,孟浩然到洛陽曾專程尋訪袁瓘,而當時袁被貶官嶺南,故此詩一題《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后來袁瓘遇赦而歸,授官太祝,孟浩然寫有《南還舟中寄袁太!贰C虾迫*終曾在長安與袁瓘重逢,而袁瓘不久調任贛縣尉,孟浩然寫了《送袁太祝尉豫章》詩,可見兩人交往時間很長,友誼很深。
這首詩寫他特意到洛陽去拜訪老友,千里來訪,也可能不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友誼,或許還有其他的期望,然而從兩人的交往來看,這次尋訪應該主要出于友情。不帶其他目的、純情的交往是多么美好,尤其是當人們成年了,進入社會之后。
但當他找到那里時,卻得知朋友被流放江嶺。專程尋友不遇,詩人當然十分失望,但朋友不是去旅游了,而是獲罪貶官流放了,所以詩人并沒有在詩中多表達失望情緒,更多的是對朋友的關心和同情、安慰和祈盼。但這些,都說得十分委婉、平淡!拔业铰尻杹碓L你這個大才子,你卻被流放江嶺一帶了。雖然聽說嶺南的梅花開得要早一些,但哪里比得上這洛陽的春天呢!”洛陽是繁華之都,牡丹名動天下,春色格外美好,他多么盼望能和好友在洛陽的春天里重聚呀!昂稳纭倍,包蘊豐富。
詩人孤獨地來,在不遇的失落中以平淡的語言訴說著對友人的關心和思念,然后又孤獨地離去,如果不是他留下的這首詩,誰能看到貌似平淡的詩人深情重情的那一面呢?真正的朋友總是盡力不給你負擔,卻總是淡淡地牽掛、思念、同情幫助著你,尤其是在你失意的時候!
聞一多先生曾說:“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地筑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孟浩然幾曾做過詩?他只是談話而已。甚至要緊的還不是那些話,而是談話人的那副‘風神散朗’的姿態。讀到‘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我們得到一如張洎從畫像所得到的印象:‘風儀落落,凜然如生!弊x這首詩歌時,我們也仿佛看見了聞一多先生所描繪的孟浩然。
國學經典叢書千家詩目錄
千家詩卷一五絕·001
春曉孟浩然·003
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004
送郭司倉王昌齡·005
洛陽道儲光羲·007
絕句 其一杜甫·008
山中送別王維·010
相思王維·011
春怨金昌緒·013
左掖梨花丘為·014
春游曲王涯·015
商歌羅與之·017
登鸛雀樓王之渙·019
獨坐敬亭山李白·020
題袁氏別業賀知章·022
夜送趙縱楊炯·023
竹里館王維·024
送崔九裴迪·025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027
長干行崔顥·028
憫農李紳·029
詠史高適·030
罷相作李適之·032
逢俠者錢起·033
答李浣韋應物·034
宿建德江孟浩然·035
秋風引劉禹錫·036
秋夜寄丘員外韋應物·038
秋日耿湋·038
秋日湖上薛瑩·039
宮中題李昂·040
尋隱者不遇賈島·042
汾上驚秋蘇颋·043
蜀道后期張說·044
靜夜思李白·045
秋浦歌李白·046
水宿聞雁李益·047
贈喬侍御陳子昂·048
答五陵太守王昌齡·049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050
婕妤怨皇甫冉·052
題竹林寺朱放·053
于易水送別駱賓王·055
送兄唐七歲女子·056
別盧秦卿司空曙·057
答人太上隱者·059
雜詩王維·060
梅花王安石·061
江上漁者范仲淹·062
烏江李清照·064
燈花王質·066
詠雪傅察·067
除夜宿太原寒甚明于謙·069
千家詩卷二五律·071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杜審言·073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074
送友人李白·075
送友人入蜀李白·076
次北固山下王灣·077
蘇氏別業祖詠·078
題玄武禪師屋壁杜甫·079
春宿左省杜甫·081
終南山王維·082
登總持閣岑參·083
寄左省杜拾遺岑參·084
登兗州城樓杜甫·085
破山寺后禪院常建·086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086
題義公禪房孟浩然·088
攜妓納涼晚際遇雨杜甫·089
其二杜甫·090
圣果寺釋處默·091
醉后贈張旭高適·091
玉臺觀杜甫·092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杜甫·094
旅夜書懷杜甫·095
登岳陽樓杜甫·096
送崔融杜審言·097
江南旅情祖詠·098
宿龍興寺綦毋潛·099
題松汀驛張祜·100
宿云門寺閣孫逖·101
野望王績·102
送別崔著作東征陳子昂·103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李白·104
臨洞庭孟浩然·105
過香積寺王維·106
送鄭侍御謫閩中高適·107
秦州雜詩杜甫·108
禹廟杜甫·109
望秦川李頎·110
同王徵君洞庭有懷張謂·111
渡揚子江丁仙芝·112
幽州夜歌張說·113
千家詩卷三七絕·115
春日偶成程顥·117
春日朱熹·118
春宵蘇軾·119
城東早春楊巨源·120
春夜王安石·121
初春小雨韓愈·122
元日王安石·123
上元侍宴蘇軾·124
立春偶成 張栻·125
打球圖晁說之·126
詠華清宮杜常·127
清平調詞李白·128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129
題邸間壁鄭會·130
絕句杜甫·131
海棠蘇軾·132
清明王禹偁·134
清明杜牧·135
社日張演·136
寒食韓翃·137
江南春杜牧·138
上高侍郎高蟾·139
絕句僧志南·140
游園不值葉紹翁·142
客中行李白·143
題屏劉季孫·144
漫興杜甫·146
慶全庵桃花謝枋得·147
玄都觀桃花 劉禹錫·149
滁州西澗韋應物·150
花影蘇軾·151
北山王安石·152
湖上徐元杰·154
漫興杜甫·155
春晴王駕·156
春暮曹豳·157
落花朱淑真·158
春暮游小園王淇·159
鶯梭劉克莊·160
暮春即事葉采·161
登山李涉·162
蠶婦吟謝枋得·163
晚春韓愈·164
傷春楊萬里·166
送春王令·167
三月晦日送春賈島·168
客中初夏司馬光·169
有約 趙師秀·170
初夏睡起楊萬里·171
三衢道中曾幾 ·172
即景朱淑真·174
夏日戴復古·175
題榴花韓愈·176
晚樓閑坐黃庭堅·177
山居夏日高駢·178
田家范成大·179
村居即事翁卷·181
村晚雷震·182
答鐘弱翁牧童·183
茅檐王安石·184
題北榭碑李白·185
西湖林升·187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188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189
水亭蔡確·190
竹樓李嘉祐·191
直中書省白居易·192
觀書有感朱熹·194
冷泉亭林稹 ·195
烏衣巷劉禹錫·196
題淮南寺程顥·197
秋月朱熹·198
七夕楊樸·199
立秋劉翰·200
七夕杜牧·201
江樓有感趙嘏·202
中秋蘇軾·203
楓橋夜泊張繼·204
秦淮夜泊杜牧·206
暮秋獨游曲江李商隱·207
冬景蘇軾·208
寒夜杜小山·210
霜月李商隱·211
梅王淇·212
雪梅盧梅坡·213
歸雁錢起·215
題壁無名氏·216
千家詩卷四七律·219
和賈舍人早朝王維·221
和賈舍人早朝岑參·222
上元應制蔡襄·224
答丁元珍 歐陽修·225
插花吟邵雍·227
寓意 晏殊·228
寒食 趙元鎮·230
清明黃庭堅·231
清明高菊卿·233
郊行即事程顥·235
秋千僧 惠洪·236
曲江杜甫·237
其二杜甫·239
黃鶴樓崔顥·241
旅懷崔涂·242
答李儋元錫 韋應物·244
清江 杜甫·245
夏日 張耒·246
輞川夜雨王維·247
新竹陸游·249
偶成程顥·250
表兄話舊竇叔向·251
游月殿程顥·253
秋興杜甫·254
秋興杜甫·255
秋興杜甫·257
長安秋望趙嘏·258
新秋杜甫·259
中秋李樸·260
九日藍田會飲杜甫·262
秋思陸游·264
與朱山人杜甫·265
聞笛趙嘏·266
冬景劉克莊·268
冬景杜甫·269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270
干戈 王中·271
歸隱 陳摶·272
時世行杜荀鶴·273
送毛伯溫 朱厚熜·275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277
千家詩 作者簡介
王星,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湖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唐宋詩詞。主持項目有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大學校級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湖北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參加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等。在《文學遺產》、《文獻》、《甘肅社會科學》、《湖北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編了《宋才子傳箋證》,《唐宋詩詞教程》等專著與教材。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