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生境倫理學-卷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51679
- 條形碼:9787542651679 ; 978-7-5426-5167-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生境倫理學-卷六 內容簡介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以生境倫理為導向,圍繞“人”、“欲”、“權”而考察法權社會律法治理的倫理問題。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生境倫理學-卷六 目錄
導論 法權國家的生境基石
1.人性鋪張與心靈決斷
2.人人成人的國家天職
3.德法互動的治理方式
4.法治國家的基本進路
5.公民社會的律法訴求
6.律法治理的生境方向
7.律法治理的生境奠基
8.律法治理的生境依據
9.律法治理的倫理主題
第1章 律治之基·倫理之本
一、生境社會的律治倫理
1.為何需要律治倫理學
2.為何要研究律治倫理
二、律治倫理的對象分析
1.“律治主義”微觀釋義
2.律治主義的倫理訴求
3.倫理根基與道德本源
4.倫理在先與律治立法
三、律治倫理的認知依據
第2章 律治倫理的基本視野
一、律治倫理的研究基礎
1_律治倫理的哲學方法
2.律治倫理的哲學基礎
3.律治倫理的思想源泉
二、律治倫理的實踐原則
1.人與環境的協調原則
2.普遍平等的人道原則
3.持續再生的生境原則
4.普遍平等的公正原則
第3章 律治倫理的形上釋義
一、律治主義的宏觀內涵
1.律治主義與法權國家
2.律治主義的宏觀構架
二、法權本位的觀念演變
1.法權本位的產生土壤
2.法權本位的演變進程
三、法權本位的倫理特征
1.權授而權的法權本位
2.憲法與法律本位同質
3.法權本位的倫理取值-
四、律治倫理的基礎和條件
1.律治倫理的存在論基礎
2.律治倫理的生存論條件
五、律治倫理的人性論依據
1.己他兩利的人性構成
2.律治主義的人性基礎
3.律治主義的人性方向-
第4章 律治倫理的人權思想
一、“權”及其主體性限度
1.釋義律治倫理之“權”
2.權的平等配享與分類
二、自然與生命的權利
1.存在世界的母體權利
2.開放生成的生命權利
三、人權及其多維構成
1.人人平等的生命權
2.人人平等的自由權
3.人人平等的自主權
4.人人平等的保障權
5.人人平等的幸福權
6.平等的人權有限論
四、權利及其生存本質
1.“權利”概念釋義
2.權利的生存論本質
3.權利作為或不作為
4.權利構成及其類型
5.權利的敞開及界限
第5章 律治倫理的權力思想
一、權力的生存論釋義
1.什么是“權力”?
2.權力的基本構成
3.權力的內涵本質
4.權力的倫理特征
二、權力主體與權力者
1I權力生產和所有者
2.權力主體和運作者
三、權力的自身構成
1.權力的展布類型
2.權力的生成構建
四、權力影響及倫理本質
1.權威的倫理本質
2.權勢的倫理本質
五、權力的合法與保障
1.權力·人權·權利
2.權力對生命的保障
3.權力對自由的保障
六、權力的限度與監約
1.為何限度和監約權力
2.權力限度和監約原則
第6章 律治倫理的實施路徑
一、法權國家的生境取向
1.個人·契約·國家
2.法權政體的倫理指向
二、法權憲法的倫理取向
1.法權憲法的條件構成
2.憲法至上的倫理地位
3.憲法構成的道德條件
4.憲法施治的人倫精神
5.憲法的不變道德旨歸
6.法權政府的倫理要求
三、法權法律的道德實踐
1.憲法與法律的關系
2.法律的普遍道德指向
3.法律主權與政治主權
4.實施法權的法院道德
四、人權導向的政府道德
1.人權政府的道德框架
2.人權政府的道德作為
3.人權政府的道德職能
第7章 法權本位的知識權力
一、知識權力的社會構成
1.知識權力的倫理蘊含
2.知識權力的構成條件
3.知識權力的價值方向
4.兩種權力的融合方式
二、知識權力的實踐倫理
1.知識權力的倫理指向
2.知識權力的道德守護
第8章 社會輿論的律治道德
一、輿論權力與輿論道德
1.社會輿論的法權支撐
2.社會輿論的道德效應
二、輿論權力的社會公正
1.公民輿論權的客觀條件
2.公民輿論權的主體條件
3.輿論公正的社會化渠道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生境倫理學-卷六 節選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 律治主義是相對“人治主義”而論的社會政治學概念和法學概念,并且是與“人治主義”相對立的國家構建模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它必以法權思想為認知基石,以律法為依據和以法權憲法為準則:法權構成律治主義的本體,律法構成律治主義的靈魂。所以,要很好地把握律治主義的思想精髓,須先理解《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中所講的“律法”概念。所謂“律法”,是指以自然法為依據和準則所創建起來的規范人類制度社會的法律體系。這里的“制度社會”是相對“自然社會”而論的,是指人們以求群、適群、合群之需要并根據共同意愿為準則而創建起來的人類社會。以自然法為依據和準則所創建起來的規范制度社會的法律體系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奠基的導向的部分和實踐運用的規范的部分。前一部分內容就是自然法,它由宇宙律令、自然法則、生命原理三者所構成;后一部分內容是人定法,即以一國之憲法為規范和邊界的法律體系,包括實體法體系和程序法體系。將自然法和人定法統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律治體系的卻是人性原理,即生、利、愛原理,具體地講,就是生己與生他、利己與利他、愛己與愛他的對立統一原理。在生利愛人性原理中,其生利愛的“己”,就是自己、我、我們;其生利愛的“他”,既可指他人、群體、社會,國家、人類,亦可指事物、生物、地球、自然、環境生態。《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所講的“律法”就是能夠實際地指涉自然社會和制度社會并必能統攝自然法和人定法、生利自然和生利社會、生利愛自己和生利愛他者的整體主義的規律、法則、道。所以,律治主義的實踐功能既是政治的,也是法律的,更是倫理的。并且,律法主義的規范、導向、激勵的本質訴求必是倫理的,它是生境倫理向生存領域敞開的應然實踐方向。 ……
生境倫理的實踐方向-生境倫理學-卷六 作者簡介
唐代興,四川廣安人,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教授、倫理學特聘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立足世界風險、全球生態危機和社會轉型發展整合生成之當代境遇,圍繞“當代人類何以才能理性存在發展”而致思不息,先后提出“人是世界性存在者”、“世界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態場”、“自然為人立法,人為自然護法”、“人‘社會‘地球生命‘自然共生互生”、“生態文明乃人‘自然。環境的生境化”、“生態化綜合是生境文明的根本方法”等六個基本命題和“反思自然失律人為論”、“重建人與環境的親緣性存在”、“遵循生境邏輯法則”、“遵循限度生存法則”、“重構生境利益機制”、“開辟可持續生存式發展道路”等六個實踐命題,創建生態理性哲學及方法,并以此為思想基礎和認知導向,探索生境倫理問題,構建融世界生境論、人性論、哲學本體論、倫理知識論、倫理心理學、倫理政治學、倫理教育學于一體的生境倫理學,并開創災疫倫理學新學科。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