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08449
- 條形碼:9787552008449 ; 978-7-5520-084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 本書特色
歷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書。打開金正揚編著的《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這部紀實性的采訪實錄,十一位教育名家的人生故事里,有你追求的夢想;八位教壇名師的教學檔案里,有你要取的“真經”;十三位校園領軍人物的治校方略中,有你要尋求的辦學“秘訣”;還有那記者筆下的“采編故事”和“申城教改紀事”,更會給你以智慧和力量……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 內容簡介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是一部紀實性采訪實錄。作者金正揚以一個記者的教育視野,從不同的側面,或專訪一位位教育大家,聆聽他們對教育的真知灼見,捕捉他們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或以“歷史追憶”的方式,回顧過去歲月教育教學改革中發生的值得回味的歷史事件;或以“訪談”的形式,傾聽一位位校園領軍人物暢談上海二期課改新理念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的深刻變化;或直接走進名師課堂,以生動的文筆,形象而又準確地再現名師的教學藝術和風采;或從一個記者的角度,站在上海基礎教育的轉折點上,直面教壇“風云”,發表評論和見解……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 目錄
自序
**編 采編歲月:講不完的故事
機遇:從教師到記者的人生轉折
追尋已故“大家”,學做記者、編輯
我采編人生中掘得的“**桶金”
在錘煉語言文字的征途上……
筆力,在咬“文”嚼“字”中提升
在采編中寫就的**本教育專著
前行的腳印,難忘的情誼
十年“磨”一“刊”
我擔任《上海教育》主編的不尋常歲月
從“作者與編者”到成為人生至交
準時的生物鐘:凌晨三點
一份未曾用過的“講話稿”
難忘的“2001年全國教育期刊社長總編輯會議”
震動全市的“世博心語日記本”傳遞活動
筆走“長三角”,揮毫寫春秋
第二編 教育名家:照片中的記憶
人人敬重的“左校長”——回憶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左淑東
“我的校長室是門雖設,卻常關”——老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治校風格
“三角趙”和南洋模范中學——一代名師趙憲初印象記
一份專為“訪談”而準備的提綱——采訪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
在接受采訪之前……——采訪著名科學家、上海工業大學錢偉長校長
一幅珍貴的題詞——在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教授家里作客
新中國教育學的奠基人——與著名教育家劉佛年教授相識的一段難忘時光
一代名師的情懷——走訪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先生的母校浙江新昌中學
“我是一個兵,我的崗位是教育戰線”——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書房里
一份我為之保存了近30年的發言稿——我和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先生的幾次交往
他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在全國著名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劉元璋手下工作的歲月
第三編 教壇風云:筆端上的精華
歷史追憶:申城教改紀事
“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一個響遍全國的十二個字教學指導原則
培植·引領·示范——我所參與策劃組織的幾次大型教改活動
一項跨世紀的育人工程——我記憶中的“上海一期課改”
活動課:上海教育改革的一門全新課程——從我主編的《中小學活動課系列資料》說起
“《上海教育》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難以忘卻的“上海市小學十佳青年校長評選”活動
在改革大潮中誕生的《教育參考》——一本柳斌為之題寫“幾句真心話,一個群言堂”的教育內刊
當《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之時……——《學習鄧小平教育思想專刊》誕生記
教改范例:記者筆下的時代“弄潮兒”
為了使新生的嫩芽能活潑地成長——上海一師附小研究發展學生智力的“33331”活動紀實
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架設“橋梁”——訪上海市靜安區**中心小學
來自“三灣”的報告——普陀區中朱學區“辦好每所小學”的經驗
美在“蕃小”——上海市閘北區蕃瓜弄小學美育科研紀實
愉快教育:一項面向21世紀的前瞻性實驗——愉快教育20年回眸
第四編 名家名師:采訪路上的足跡
例文回放:走近教育界的“活化石”
為了未來——訪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先生
例文回放:聚焦于漪
語文教學的藝術——記楊浦中學特級教師于漪
節奏·容量·未來——上海市特級教師于漪的語文教學新經驗
育人一代師表教改一面旗幟——走近一代名師于漪
例文回放:袁蓉和她的徒弟殷國芳
走自己的路——記上海市實驗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袁蓉
她和語言文字打了50年交道——寫在全國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袁珞80華誕之際
向導——銘刻在殷國芳心中的袁珞
成功在于探索——訪全國優秀教師殷國芳
例文回放:臧慧芬和她的語文組
“閱”有范圍“讀”有指導——上海一師附小特級教師臧慧芬和她的語文組課外閱讀指導經驗
深度采訪:走近賈志敏
聽賈志敏講“真語文課”:閱讀與作文教學——由王旭明《終于,聽了一堂真語文課》一文引起的采訪
深度采訪:直面新一代“教育名家”
行進在外語教改的征途上……——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語教研員、特級教師朱浦
教育傳奇:從“代課教師”到“正高級教師”——記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教育名家、吳中區
蘇苑實驗小學校長高本大
第五編 校園春秋:校長訪談錄
精彩人生,從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走進吳瑞蓮校長創辦的七寶外國語小學
謳歌“長江”——寫在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百年華誕之際
研究,從“課堂觀察”開始——訪靜安區**中心小學校長曾小妍
一個“傻”校長的“新生態學校”之夢——記上海市奉賢區五四學校校長陳益志
夢想,從這里起航——錢文靜校長暢談中原路小學拓展型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成功在于體驗——訪上海市交華中學“雙特”校長趙鳳飛
夢的追尋——記上海市奉賢區洪廟小學校長李祖康
在創建理想學校的征途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特級校長朱學清
30年追夢紀實
他在用行動詮釋著“一個好校長”的深刻內涵——上海市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特級校長盛裴訪談錄
從對“有聲世界”的探究,到為“無聲世界”而奔走——記上海市語協會員、語文教師何靖華
“賢文化”教育在“齊賢”——訪上海市奉賢區齊賢學校校長、“賢文化”教育開拓者高安平
研究,從“三條假設”開始——訪上海市長寧實驗小學校長潘宗娟
留住歷史根脈,構筑現代文明——記金山區廊下小學校長朱保良和學校創始人后裔何顧繼德
第六編 教育評論:來自學校的感言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專論”
教育科研要重視數據
教育科學的生命在于實驗
教學與面向全體
學校目標管理提要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時評”
抓緊在職教師的業務培訓
在學校和農村之間架設“橋梁”
要多給青年教師“壓擔子”
以老帶新,培植新人
要重視學生課外活動的探索研究
要重視創造教育的研究和實踐
四化建設需要體魄強健的一代
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學習借鑒,改革教法
辦學,要有一股“磨”勁
“沉下去”——閘北的一條好經驗
認真學習《教育法》,大力宣傳《教育法》
大力辦好普通高中教育
大膽的嘗試,可貴的探索——喜讀《讓校長都姓“教”》
加強活動課教材建設
“長橋教育工程”的啟示
要革新,先革心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隨筆”
學校要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才
莫把學生教成兩腳“書櫥”
資料室的利用率為什么有高有低
要重視這塊被遺忘的陣地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學評論”
語文教學管見
加強初中議論文教學的研究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專題研究”
郭申元的“野性的學習”與傳統教育的比照——從“假如我是教育局長”到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的思考
教育敘事:一種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附錄一:四方人士評《歲月留痕》
堅守職業精神的生動畫卷/王自立——金正揚《歲月留痕》讀后
《歲月留痕》啟思錄/王慧
讀《歲月留痕》,賦七律一首/張民權
歲月留痕顯才氣,筆耕教育新天地/沈原梓
喜讀《歲月留痕》肼守青
“三尺講臺”上的師生情誼/鄒人嫻
附錄二:主要作品一覽
后記
教壇風云-我的采編人生 作者簡介
金正揚,1942年生,江蘇濱海人。1967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學院中文系,編審、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1970年8月工作后,曾在上海市向明中學任教4年。1974年開始從事教育新聞工作,歷任《教育實踐》雜志編輯和記者,《上海教育》雜志主編,上海教育報刊社副社長(主持工作)、副總編,上海教育報刊總社副社長。2002年10月,創辦《語言文字周報·雙語周刊》,擔任執行主編,并先后應邀擔任現代教育報社上海記者站站長,《長三角教育》雜志副總編輯及《新教育論壇》執行主編等職。 在職期間,一向熱心于教育報刊事業,曾兼任過中國教育新聞工作協會理事、上海期刊協會常務理事、上海期刊協會教育少兒期刊委員會主任,以及上海教師學協會理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等。 在從事教育新聞事業近40年間,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理論、少年兒童教育和幼兒教育等,先后出版過15本教育專著,采訪撰稿、編輯各類文章、主編各類書稿近2500萬字。1989年5月獲上海市少年兒童“六一”育苗獎,1998年7月1日獲上海市市級機關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