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69117
- 條形碼:9787532769117 ; 978-7-5327-691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本書特色
它曾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農業小鎮,名字取自于那條流經當地的小河。 從萊茵河輾轉俄亥俄河谷擴張近百年后,1952年,世界三大化工巨頭——汽巴、嘉基和山德士——來到湯姆斯河鎮,成為當地*大的私人雇主,也使小鎮發展成全美經濟增長*快的地區之一。 1957年,鎮上的供水系統**次檢測出了化學污染物。 1967年,對鎮上的供水系統做出調查后,當地水務公司和化工廠達成秘密協議,并發布調查結果:“鎮上的飲用水絕對安全。” 1974年,居民再次發現飲用水味道不對,當地報紙開始關注污染和健康的“傳聞”,縣衛生部調查后不了了之。1975年,公司再次做出回應:“飲用水絕對安全! 1982年,13歲的蘭迪被確診患上了成神經管細胞瘤。紐約醫院的醫生發出感慨:“又一個從湯姆斯河鎮來的!碑數鼐用裾劙┥儭4撕,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介入調查。 1984年,汽巴-嘉基排污管道破裂,天機泄露。 1986年,新澤西州衛生部展開全面調查。 1991年,汽巴-嘉基關閉了湯姆斯河鎮的排污管道。1996年,湯姆斯河鎮化工廠關閉。1997年,瑞士總部把化工生產遷移到了中國和印度。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大的化工產品生產國和使用國。1996-2010年,中國的苯、乙烯和硫酸的產量翻了兩番。巴斯夫,目前世界上*大的化工公司,在中國有7000名員工和40家工廠。陶氏化學,在中國有4000名員工和20家工廠。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內容簡介
1. 2014年普利策獎 *佳非虛構圖書 2014年蕾切爾卡森獎 *佳環保圖書; 2014年海倫伯恩斯坦圖書獎; 2014年國家科學院科學圖書獎; 被《紐約時報》稱為“科學寫作新經典”。 2. 內容和文本特點: 作者做了十多年的環境記者,對癌癥流行病學的調查報告曾兩度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目前是紐約大學副教授,“科學、健康和環境報告項目”主任。 本書選題關注環境污染這一重大社會問題,采用紀實文學的寫作手法寫就而成,書中詳細考察了現代流行病學的發展歷程,追溯了化工企業一百多年來如何瘋狂地進行全球擴張。對政府、媒體、環保組織以及湯姆斯河鎮的受害家庭,對待化工企業的復雜態度以及處理污染事件的漫長歷程的調查和回顧,不僅極具科學性,而且頗有故事性。 3.宏觀上對治理環境污染的意義: 在中國,環境污染目前已成為重大的政治問題,書中對政府、企業、媒體、個人和環保組織在處理化工企業的排污行為、保護環境中不斷變化的角色的刻畫,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4. 微觀層面對個人的啟發: “癌癥村”在中國并不是新鮮事物,因污染致病的案例在中國比比皆是。人們如何行動起來,在急劇惡化的環境中保護自己脆弱的生命?書中對于直接受水污染致病的受害者的行動的刻畫,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5. 本書被《紐約時報》譽為“科學寫作新經典”,作者在書中運用的寫作手法,可以為新聞傳播專業的大學生以及媒體記者等在撰寫新聞調查和采訪報告時所借鑒。 "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目錄
序幕 等待
某些東西,某些人,應該為他的癌癥,和他痛苦的人生負責。。。。。。還有很多事情有待發掘,一旦揭開,那將是爆炸性的。
**部分 冰激凌店
**章 海盜
在湯姆斯河鎮,歷史經常是可交易商品。
第二章 看不見,摸不著
無法感知的事物中始終存有敵意,這些礦產的蒸汽也能殺人。
第三章 **枚指紋
染色的河水、污染的水井、有色的煙霧和難聞的氣味——湯姆斯河鎮的居民開始后悔了。
第四章 秘密
如果希望有一個持續增長的繁榮地區,我們必須明白:周圍的環境必然會改變!薄氨M管人人都向往田園生活,恐怕沒人愿意過得像印第安人。
第五章 夏基和科倫坡在鄉土酒吧
這致命的煙霧。。。。。。在倫敦城上空盤旋了幾個世紀,如同一個死亡天使。但它可以被法律驅散。
第六章 細胞們
神秘和恐怖經常是癌癥的親密伙伴。。。。。。在孩子身上發現惡性腫瘤特別令人難過,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太罕見了。通常,癌癥都是上年紀人得的病。
第七章 卡迪納爾大道上
住在卡迪納爾大道上,家里有個患了癌癥的孩子,不聯想到湯姆斯河鎮化工廠是不可能的。
第二部分 決裂
第八章 水和鹽
所有好的作品都出自對管束的對抗。我們挑戰的是公司、政客和政府部門全部的社會結構。
第九章 廚房里的嬉皮士
從政府向著正規管理化工行業**步開始,科學就將既做武器,又當靶子。
第十章 填色比賽
它是這個區域*重要的雇主,沒人質疑過他們做的任何事。
第十一章 病例
一個四十五歲的男人走進辦公室,說他尿血。。。。。。過去十二個月,這已是辛辛那提化工廠工人中檢出的第四例膀胱癌了。
第十二章 可接受風險
汽巴-嘉基正在終止湯姆斯河鎮幾乎所有的化工生產。。。。。染料原料的生產將轉移到亞洲,那里,工資和監管也更低。
第十三章 朋友和鄰居們
對快樂平原的地下水進行適當的清理需要十一年的時間,大約需要花費六百萬美元。。。。。。汽巴-嘉基預計將花費三倍的時間,花費三十五倍的成本。
第三部分 清算
第十四章 兩間病房,雙重打擊
有一段時間,我們每周都會收治一名從湯姆斯河鎮來的患者。這成了病房里的一種黑色幽默。。。。。。不知道湯姆斯河鎮的下一個病人啥時候到?
第十五章 癌癥集群“退散”
1980年至1988年間,歐申縣十四歲以下兒童中確診的腦和神經系統腫瘤病例有三十七例,這個數據比預期值高了百分之七十。
第十六章 一往無前
如果原因真的在于污染,受害*深的可能是幼兒。
第十七章 看不見的傷害
湯姆斯河的怒火將不止傾瀉在排污者的頭上,還會波及多年來讓他們逃離法網的政客和管理人員。
第十八章 海里的木塞
湯姆斯河鎮的居民在自家水龍頭里喝到了低濃度的有毒廢水。這不容辯駁。
第十九章 期待
這些家庭期待著能揭開癌癥集群的原因。他們的要求持久而有力:我們要的是答案。
第四部分 真相
第二十章 局外人
很多人真心希望整個事情快點過去。
第二十一章 斡旋
在排除各種癌癥集群原因的過程中,水和大氣污染的因素日益凸顯出來。
第二十二章 血液分析
如果癌癥與年齡密切相關,又為什么會有兒童癌癥?
第二十三章 關聯
湯姆斯河一案 “過去了”,但它“沒有解決”。
第二十四章 遺留問題
污染——排入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物,工廠排放的廢氣——使癌癥成為中國主要的死亡原因。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節選
遺留問題 污染——排入河流和地下水的工業污染物,工業排放的廢氣——使癌癥成為中國主要的死亡原因。 居民和政府之間的這種脫節在貧窮的社區尤甚,污染和疾病是那里的通病卻不被重視,因為那里還有更加迫切的社會問題,如饑餓,無家可歸,失業,和犯罪。瓦滕貝格還暗示,正是因此,今天的湯姆斯河更有可能出現在那些人們更焦灼于上面這些問題而非癌癥集群的地區。 例如中國大陸新興的工業化城鎮。 39歲的劉玉書(音譯)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了二十歲。她的臉上和長時間沒睡好覺的人一樣布滿皺紋。每天晚上,在重慶兒童醫院血液科,她在擁擠的病房地板上九歲兒子的床邊窄道里鋪一塊毯子睡覺。在中國中部這所正在無序擴張的醫院里,很多家屬,甚至病人睡在走廊里,所以她覺得自己運氣不錯。劉和她的丈夫是建筑工人,他鋪磚,她配粘合劑。早些年他們遠下距重慶一千多英里遠的廣東省——那里是繁榮的南方——找工作,在那里外資工廠如雨后春筍。劉在那里找了一份工作但沒有干太長時間。回家后她兒子得了感冒一直好不了,在附近的門診檢查的時候發現血小板數低得有危險。重慶兒童醫院的脊髓檢查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癌癥。 陰影籠罩著重慶兒童醫院的病房,也籠罩了全中國,不單因為這里的癌癥治療標準低于歐美。過去幾年中,類似發現了湯姆斯河的問題的那些業余流行病學調查在廣東、湖南、重慶等省份不斷出現。關于癌癥與污染,中國的獨立記者和活動家們在收集他們自己的非官方,缺乏科學性的數據,并且在制作地圖,識別出“癌癥村”,在網上公布他們的發現。他們發現的熱點地區往往在城外,因為在中國,很多污染嚴重的企業都在郊區,另一個原因是城鄉結合部的社會穩定性較強,可以識別出潛在的集群現象。(在繁忙的都市,因為人群混雜,非傳染性疾病的規律基本無法發現。)甚至衛生部也承認污染——排放入河流和地下水的工業污染物,工廠和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使癌癥成為中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但因為沒有可靠的癌癥登記系統,而且政府很少調查被報告的癌癥集群,往往是非官方的“癌癥村”調查成了了解當地癌癥模式的*佳信息來源,被包括醫生在內的人群廣泛信任。重慶兒童醫院的醫生劉曉梅(音譯)說她收治了很多工廠工人的孩子。會不會是污染造成的呢?她說,“我覺得是,但這很難確定! 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已經急速超過美國,成為很多在全世界廣泛應用的有毒化學品的*大生產國和使用國;瘜W工業也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激增,但中國有顯著優勢。1996年,湯姆斯河化工廠關閉那年,美國和歐洲的塑料產量都是中國的8倍,到2010年,中國的塑料產量是美歐的總和。同樣在這段時間里,中國苯、乙烯、和硫酸的產量翻了兩番。其他幾十種主要工業化學品也有同樣的激增——包括1856年開啟了染料行業的苯胺。同樣的名字在推動著這些增長。巴斯夫,老牌德國苯胺制造商,現在是世界上*大的化工公司,在中國有七千名員工和四十家工廠。巴斯夫在重慶建了一所占地五十英畝的工廠,用于生產苯胺,硝基苯,和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該物質的生產原料是光氣,這種毒性極大的氣體在湯姆斯河用于制造偶氮染料。陶氏也一樣,在中國有四千名員工和二十家工廠。 劉玉書和她丈夫的運氣沒那么好,不是在巴斯夫或者陶氏這樣的跨國公司工作。和幾百萬中國人一樣,他們是流動工人,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他們的大兒子有嚴重的癲癇,因而他們得到政府許可,可以違反中國的一孩化政策再生一個孩子。但劉在懷孕期間不能休息,她長時間的為丈夫調制粘合劑,她丈夫在為一家擴建中的廠房貼磚,該廠家生產用于出口的裝飾板材。會不會是孕期接觸粘合劑中的環氧氯丙烷,或是釉面上的砷誘發了她小兒子的白血病呢?劉無意回答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和病房里的醫生們不同,她沒想過可能會與污染相關。她的注意力都在兒子身上,對他所接受的治療心存感激。她說:“從我們來這以后,他的精神好多了,人也高興起來了!彼艽舳嗑眠不好說。每年重慶兒童醫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兒有一百多個,但很多都在進行了一個月的化療之后帶著藥回家了,因為他們的家庭負擔不起全套的治療程序。 ……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相關資料
一個充滿曲折的故事,《湯姆斯河》是為我們的時代而寫。費金以學者的機敏、記者的真誠和小說家的妙筆,向讀者呈現了癌癥與污染的復雜關系
——悉達多穆克吉 《眾病之王》作者
費金以科學家和記者特有的關懷和精準,呈現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胺Q“科學寫作新經典”
—《紐約時報》
這部關于新澤西州湯姆斯河鎮癌癥流行病學的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然 》
鐵面無私地揭發公司的貪婪和公權力的不作為,使得這出環境大戲成了必讀之作。
—《出版人周刊》
在這部社會調查、流行病學和偵探小說三分天下的著作中,環境記者費金再現了這個海濱小鎮的苦難經歷,打開了“以經濟發展之名犧牲環境”這一敏感話題。
—《瓊斯母親》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丹費金,紐約大學新聞系副教授,阿瑟卡特新聞研究院“科學、健康和環境報告項目”主任。費金曾擔任《華盛頓新聞報》環境記者長達十五年,兩度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他關于癌癥流行病學的文章,榮獲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新聞獎,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社會科學獎;2013年出版的《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癥村”的故事》,獲2014年非虛構類普利策圖書獎、2014年蕾切爾卡森獎等多個獎項。 譯者介紹: 王雯,筆名“白鳥”,環境科學博士,高校教師,科學傳播團體“科學松鼠會”成員,《冷浪漫》作者之一。作品發表于《新發現》、《瞭望東方周刊》等多家刊物。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