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的日本認識 日本的中國認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07302
- 條形碼:9787101107302 ; 978-7-101-1073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日本認識 日本的中國認識 本書特色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著的《中國的日本認識日 本的中國認識》介紹了,十九世紀末,“東洋史”作 為一門新的學科在日本興起。1899年,桑原騭藏《東 洋史要》的中譯本經王國維作序,在中國知識界引發 出不小的“旋風”。這本中國近代譯自日本的**種 史書,強調亞洲諸國之間的關系,給中國引入了基于 “亞洲”的世界史的眼光。可是由于種種原因,百年 后的中國史學界,固守所謂“中國史”、“世界史” 的各自畛域,無視乃至割裂“中國”與“亞洲”的關 聯,仍不乏見。*近二三十年,中國學術界對于“中 國研究”或“日本研究”的相關理念、視角、方法, 發生了諸多重要的變化,從中折射出學術研究的轉型 。本書針對“前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認識”、“中日學 者對彼方思想史的相互觀察”、“近代中日學者對彼 方的認識和研究”、“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等議題 展開探討,體現出中國人文學術基于不斷積累而實現 的重要跨越。
中國的日本認識 日本的中國認識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和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京都)主辦的“中國的日本認識·日本的中國認識”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結集。收入榎本涉、朱溢、朱莉麗、伊東貴之、孫英剛、末木文美士、胡令遠、艾菁、瀧井一博、劉建輝、徐靜波、朱海晶的11篇論文。
中國的日本認識 日本的中國認識 目錄
平安末期日本對中國醫學的接受
北宋對外交往機制的另一面——以《參天臺五臺山記》的記載為線索
從遣明使記錄看明朝地方在朝貢制度中的作用——以嘉靖年間寧波對日本貢使的接待為例
關于戰后日本的中國思想史研究趨勢變化之小考——主要以島田虔次和溝口雄三為例
“辛酉革命”說與龍朔改革——7-9世紀的緯學思想與東亞政治
鈴木大拙理解的“日本式”和“中國式”——以《日本式靈性》為主的考察
周氏昆仲的日本觀
中國憲法史上的明治憲法——以伊藤博文的中國觀為據
竹內好對近現代中國的認識及其影響
尾崎秀實的中國研究和中國認識——兼論大正·昭和前期日本人的中國認識
回顧·沿襲·考辨——從姜宸英看清初士大夫對日本的一般認識
綜合討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