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48361
- 條形碼:9787305148361 ; 978-7-305-1483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隸屬于“中華民國專題史”,該系列由南京大學資深教授張憲文和臺灣著名史學家張玉法策劃統籌
★本書由臺灣學者劉維開、吳翎君、吳淑鳳與大陸學者陳紅民、劉大禹共同編著
★“親美”外交一直是國民政府外交的一個重要路線,尤其是對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后期的外交而言,本書是對國民政府執政狀況的深入研究
全書分五章:**章“五院制國民政府的建立”,由陳紅民撰寫,從孫中山對中央政府的設計,廣州、武漢國民政府的嘗試,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與訓政制度的確立,五院制的國民政府,“訓政約法”與“五五憲草”等五個方面,探討五院制國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發展;第二章“南京國民政府的執政環境與演變”,由劉大禹撰寫,就國民政府在抗戰前的政治發展及所面臨的內政、外交變局,從國民黨內的政治軍事紛爭、九一八事變與國民政府的抗戰準備、西安事變與國民政府政策的調整等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三章“重慶時期的國民政府”,由劉維開撰寫,論述國民政府在抗戰期間的體制變革,就全面抗戰爆發與國民政府西遷、凝聚抗戰意志與黨政軍統一指揮、《抗戰建國綱領》與設置戰時民意機構三方面進行探討;第四章“戰后的國民政府”,由吳淑鳳撰寫,依時序就抗戰勝利前后的國內政局、國共重慶會談與政治協商會議、**屆國民大會的召開,討論國民政府在戰后的發展;第五章“國民政府時期的中美關系”,由吳翎君撰寫,就國民政府時期的中美關系,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到國共戰爭時期,分為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的中美關系、中國的求援和美國的孤立主義、美國在華企業的投資活動與外交、戰時同盟與國共內戰時期的中美關系、戰后新局勢——重探《中美商約》五個主要議題,進行全面的論述。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內容簡介
七十位專家,十八個專題,重構民國歷史,兩岸四地歷史學者首次合作完成。“親美”外交一直是國民政府外交的一個重要路線,尤其是對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后期的外交而言。《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將專題研究國民政府執政狀況與對美關系。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目錄
緒論
**章 五院制國民政府的建立
**節 孫中山對中央政府的設計
一、孫中山與五權憲法思想
二、五權憲法思想精義
三、孫中山未能落實五權憲法
第二節 廣州、武漢國民政府的嘗試
一、廣州國民政府
二、蔣介石與遷都之爭
三、武漢國民政府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與訓政制度的確立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二、訓政制度的實施
第四節 五院制的國民政府
一、五院制國民政府的建立
二、國民政府的地方政治制度
第五節 “訓政約法”與“五五憲草”
一、約法之爭
二、國民會議與《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三、“五五憲草”
第二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執政環境與演變
**節 國民黨內的政治軍事紛爭
一、國民政府的政治妥協與派系
二、中原大戰前后的政治紛爭
三、寧粵沖突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與國民政府的抗戰準備
一、蔣、汪合作
二、“安內攘外”政策
三、加速抗戰準備
第三節 西安事變與國民政府政策的調整
一、西安事變
二、國民政府政策之調整
第三章 重慶時期的國民政府
**節 全面抗戰爆發與國民政府西遷
一、全面抗戰爆發
二、國民政府移駐重慶
第二節 凝聚抗戰意志與黨政軍統一指揮
一、召開國防聯席會議
二、成立黨政軍統一指揮機構
三、軍事委員會改組
第三節 《抗戰建國綱領》與設置戰時民意機構
一、黨派合作,團結御侮
二、策定抗戰建國大政方針
三、國民參政會的成立
第四章 戰后的國民政府
**節 抗日戰爭勝利前后的國內政局
一、戰后接收與復員
二、偽幣兌換之流弊
三、黃金風潮
第二節 國共重慶會談與政治協商會議
一、國共重慶會談
二、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第三節 **屆國民大會的召開
一、解讀政協決議的紛爭
二、美國的調解
三、召開制憲國民大會
四、行憲國民大會召開及代表選舉糾紛
第五章 國民政府時期的中美關系
**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的中美關系
一、中美寧案交涉
二、中關關稅談判和對南京政府的承認
第二節 中國的求援和美國的孤立主義1
一、從“九一八”到珍珠港事件時期的中關關系
二、中關經濟關系與外交交涉
第三節 美國在華企業的投資活動與外交
——以大來和英美煙公司為例
一、美國大來青島分行的經營
二、英美煙公司在華北
第四節 戰時同盟與國共內戰時期的中美關系
一、太平洋戰爭時期中關關系的縮影——史迪威事件
二、美國與國共內戰之調停
第五節 戰后新局勢——重探《中美商約》
一、中關商務條約關系的歷史回顧
二、戰后重建與《中關商約》之簽訂
三、輿論評價與外交部之回應
結語
一、新史料的開發
二、從國際史視角展開的研究
三、以中國作為主體的國際化議題
四、數據庫的運用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節選
國民政府執政與對美關系-中華民國專題史-第五卷 作者簡介
劉維開,生于1955年,臺灣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權威。師從蔣永敬、李云漢。專長于中國近現代史、國民黨史、近代中國政治制度史研究,精通于民國檔案與史料,是最早閱讀和利用《蔣介石日記》進行研究的學者。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史館副主任,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政大出版社總編輯。 [1]著有《羅家倫先生年譜》、《中國國民黨黨職名錄》、《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等著作。
吳翎君,曾任臺灣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富布萊特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到冷戰時代的中美關系史。她的主要著作有《美國與中國政治,1917-1928——以南北分裂政局為中心的探討》,《晚清中國朝野對美國的認識》,《美國大企業與近代中國的國際化》等。吳教授近期在研課題為“美國在華商會與中美工程師協會及其跨國流動”,即將出版專著《中國與美國——企業、技術與關系網》。
吳淑鳳,臺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臺灣“國史館”研究員。曾編寫《不可忽視的戰場——抗戰時期的軍統局》、《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匯編》,纂修論文《抗戰時期“軍統局”在泰越的工作》等。
劉大禹,湖南新化人,現任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講課程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本科公共課)、《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文獻研讀》(碩士生課程)、《中共黨史理論前沿》(碩士生課程)、《中國史理論前沿》(碩士生課程)、《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專題》(博士生課程)等。
陳紅民,山東泰安人。歷史學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浙江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2010年起)、博士生導師(2006年起)。曾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1998年),博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兼副主任”(2000年),浙江省社科“十一五”規劃專家組成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為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