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71518
- 條形碼:9787509771518 ; 978-7-5097-715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 作者葛睿齊查閱了巴斯夫及其他公司檔案館里的原始文件,并與德國和中國的多位在巴斯夫的發展歷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士進行過多次訪談編寫而成
★ 巴斯夫自1885年向中國推銷著名的紡織染料品紅——成為當時冣重要的化學品,是在清朝就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之一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是介紹跨國企業巴斯夫在中國150年發展歷程的專著。巴斯夫總部設在路德維希港,在39個國家設有350多個分廠和公司,其中在德國國內的生產廠家共有60多個。巴斯夫在國外的企業大部分在歐洲,幾乎遍布歐洲所有的國家。此外,在美國、日本、阿根廷、印度、新加坡、埃及、中國等也都設有分公司或分廠。
該書內容詳實,介紹了BASF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早于公元前2600年,中國已出現了有關使用染料之文字記載。另一方面,德國人亦一向是開發染料的先驅者。1834年,德國一名化學家發現,若在提煉煤油時加上漂白劑,苯胺會放出鮮藍色彩,這奠定了日后發展苯胺染料的基礎。與此同時,中國的紡織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巴斯夫把握此大好良機,于1885年派遣一名代表梅耶爾前往上海推銷染料。就在這個以帶領服裝潮流見稱的中國城市里,巴斯夫染料成為了暢銷產品。從那時開始,巴斯夫正式踏足中國市場。近幾年,巴斯夫側重在石化一體化方面發展,巴斯夫的未來發展方向并不只著眼于商業利益上,更關注到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人類愈來愈重視安全及環境保護。這兩點對巴斯夫將來的成功發展十分重要,而我們參與全球性的“關懷責任”計劃,正是對“延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貢獻,這項計劃用于巴斯夫所有業務范疇及附屬公司內之產品和服務。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內容簡介
巴斯夫是德國的一家大型跨國化工企業。本書是介紹了巴斯夫在中國150年發展歷程的專著。巴斯夫作為一家化工企業,注重在石化一體化方面發展,但是并不只是眼于商業利益也十分注重對于人類所居住環境的保護。這是巴斯夫成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我國企業尤其是化工企業學習和借鑒的。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目錄
**章 染料拉開了序幕
第二章 開拓中國業務的先驅
第三章 稻田里的革命
第四章 上海與重慶之間
第五章 開啟新時代
第六章 鳳凰涅巢
第二部分:建設與擴建(1990~2015年-)
第七章 餐巾紙上的總規劃
第八章 談判馬拉松開始了
第九章 舞獅與童聲合唱
第十章 從愿景到投資
第十一章 矚目與承諾
第十二章 南京的喜慶儀式
第十三章 龍舟賽事和豎琴之音
第十四章 德中同行——考驗增強凝聚
第十五章 擴建與效率
第十六章 未來的世界是怎樣的?
第三部分:制造者與市場
“巴斯夫與我”——來自中國的十段個人經歷
“創新是我們兩國之間的橋梁”
巴斯夫董事會副主席marl=inbrudermoiler(薄睦樂)與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對話
第四部分:附錄
尾注
人名索引
圖片來源
作者簡介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節選
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 作者簡介
Michael Grabicki (葛睿齊)在漢堡大學與哥廷根大學攻讀德語文學研究與政治學專業,在報社培訓結業后曾擔任《哥廷根日報》記者。后加入巴斯夫企業傳播部門歷任數職,2012年底前負責企業媒體關系。在此期間,Grabicki多次訪問亞洲,并在他從事的媒體關系工作中關注和支持巴斯夫在中國的活動。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