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2014-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文化遺產藍皮書-201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72492
- 條形碼:9787509772492 ; 978-7-5097-72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4-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文化遺產藍皮書-2014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以“在新型城鎮化中讓文物說話、助國家強大”為年度主題,以文物“十二五”中期評估為依據,從第三方評估角度,比較客觀系統地闡述了文化遺產事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態勢、存在問題和制度成因,并針對主要的制度成因進行了從“全”和“深”角度改革的探討,給出了文物及相關系統在若干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設方案,希望借此使文化遺產在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以更好、更全的形式充分顯現,為國家增強軟、硬實力助力。
2014-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文化遺產藍皮書-2014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在新型城鎮化中讓文物說話、助國家強大”為年度主題,以文物“十二五”中期評估為依據,從第三方評估角度,比較客觀系統地闡述了文化遺產事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態勢、存在問題和制度成因,并針對主要的制度成因進行了從“全”和“深”角度改革的探討,給出了文物及相關系統在若干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設方案,希望借此使文化遺產在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以更好、更全的形式充分顯現,為國家增強軟、硬實力助力。
2014-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文化遺產藍皮書-2014版 目錄
ⅰ 主題報告
1 **章 文物工作如何響應國家大勢
1 國家之重和事業之重
2 地方政府和公眾的重視
3 文物如何說出中國夢
2 第二章 文化遺產事業如何在新形勢下增強經濟社會貢獻?
1 增強文化遺產事業貢獻的機遇和要求
2 文化遺產事業及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3 文物旅游產業的發展機遇和制度改革需求
4 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以大遺址為例
5 從制度角度看文化遺產事業發揮貢獻的障礙
6 促進文化遺產事業增強經濟社會貢獻的制度建設
3 第三章 文物系統如何借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1 國家公園體制的特點及其與文物保護和利用的關系
2 文物系統參與建設國家公園體制的管理基礎和現實障礙
3 文物系統借勢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政策建議
ⅱ 技術報告
4 **章 文化遺產事業內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
1 構建文物系統的年度考核評價制度
2 優化文物系統的資金機制——以大遺址項目資金為例
3 依法處理文物保護單位的確權問題
5 第二章 文化遺產事業及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的測算
1 測算內容、技術路線和相關說明
2 文化遺產事業的直接經濟貢獻和間接經濟貢獻測算
3 大遺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文物相關補償測算——以良渚遺址為例
4 測算的誤差分析
6 第三章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向國家公園的發展
1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國家公園體系中可比類型的管理體制機制比較
2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公園化的機遇和障礙
3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背景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發展方式
!≡u估報告
7 **章 評估報告與文物系統既有評估工作的聯系和區別
1 文物系統既有評估工作基本情況
2 評估報告與文物系統既有評估的聯系和區別
3 評估報告評估結果的政策應用
8 第二章 各類評估的方法及其特點說明
1 評估方法及特點介紹
2 gap分析與dea分析的指標體系構建
9 第三章 中國文物系統行政資源的投入狀況
1 文物系統行政資源投入的總體狀況
2 以文物系統機構數為基準的財力投入狀況
3 以文物系統機構數為基準的人力投入狀況
10 第四章 供需相稱角度的管理水平評估——基于gap分析
1 2012年文化文物系統博物館管理水平評價
2 2012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管理水平評價
11 第五章 投入產出維度的管理水平評估——基于dea分析
1 dea分析的基本步驟
2 2012年文物系統發展靜態效率
3 “十二五”以來各省份文物系統發展效率變化
4 各省份文物系統發展的動態效率(2011~2012年)
5 投入產出維度的管理水平評估結論
12 第六章 文物系統相關建設情況與國家公園體制要求的比較與評估
1 文物系統對遺產地的管理方式及投入情況
2 體制角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國家公園的比較和評估
13 第七章 評估報告結論
1 對2011~2012年文物系統發展狀況的總體評價
2 從評估報告結果看中國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3 通過建設文化遺產強國促進“讓文物說話”的建議
14 后 記
2014-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文化遺產藍皮書-2014版 作者簡介
劉世錦,男,1955年1月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2月畢業于西北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學經濟系(后為經濟管理學院)工作,任講師、教研室主任,并在職讀碩士學位。1989年11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宏觀調節研究部副部長、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目前兼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產業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改革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業的顧問和若干大學的兼職教授。 林家彬,男,漢族,出生于1957年,F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1978年2月進入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1982年7月畢業。隨即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系1982級研究生班。1983年10月由國家公派赴日本留學,進入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為國土和區域規劃。1989年3月獲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0年4月進入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工作,擔任研究員和項目官員。1995年7月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城市管理及資源、環境政策。多次獲得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200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蘇楊,男,1971年生,環境科學博士,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