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善惡之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64388
- 條形碼:9787213064388 ; 978-7-213-064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善惡之源 本書特色
嬰兒有道德感嗎?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對道德決策來說無足輕重嗎?保羅·布盧姆把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進化生物學和哲學的深刻思想融為一爐,力圖探索我們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與此同時,他還研究了黑猩猩、心理變態者和常春藤教授們的道德,探索了我們對性、政治、宗教和種族問題的令人困擾的道德感覺。 作者引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開創性研究,證明嬰兒早在能開口講話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斷他人行為的好壞,就能產生共情和同情,就能產生原始的正義感。但人類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時候還會釀成悲劇,比如我們天生就仇視陌生人,也容易產生偏執和狹隘。布盧姆還指出理性與道德判斷的緊密關系,理性和思索能讓我們作出道德決定,比如奴隸制是錯誤的。歸根結底,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同情和我們人類獨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們生來就具備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嬰兒的局限。 眾多知名學者、專家推薦。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嬰兒擁有豐富的認知和道德生活,這是21世紀心理學領域*有趣的發現之一。但對嬰兒認知與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類的本性?保羅·布盧姆用他標志性的寫作風格——清晰、深刻、敏銳和優雅,通過本書為我們作出解答。《正義之心》作者喬納森·海特:保羅·布盧姆向我們展現出,一名一流科學家如何把矛盾的發現、廣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關懷結合為一體,為人類的本質勾勒出了一幅細致入微、令人驚奇的肖像,描繪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善惡之爭是人類生活永恒的主題之一。但從嬰兒的善惡起源探討道德的沖突、局限、轉化、超越與升華,是一種另辟蹊徑、引人入勝的新角度。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用科學的心理學研究人類的道德,也許更能夠抓住人性的本質。
善惡之源 內容簡介
在這本書里, 實驗數據與迷人的故事和精湛的分析相結合, 探索了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一個*深刻的問題: 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 作者以博學睿智而又充滿激情的筆墨, 探討了思考和理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首要地位, 而這正是現代心理學熱門領域未予重視的真理。
善惡之源 目錄
贊 譽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第 1 章 每個人的內心,都活著一個苛刻的道德家——嬰兒的道德生活
我們在嬰兒身上發現的東西,正是蘇格蘭啟蒙運動哲學家們口中的“道德感”。所謂道德感,并不是做好事或壞事的沖動,而是作出某種判斷的能力——也就是區分好與壞、區分善良和殘忍的能力。
·冷眼旁觀有罪嗎?
·人之初,性本善?
·如何區分行為的善惡?
·習俗的力量有多大?
第 2 章 高尚的本能能否打敗自私的基因——共情和同情
兒童表現出來的共情和同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們居然在如此年幼的生命身上就能發現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的蹤跡,已足夠令人驚嘆。
·心理變態者殺人時在想些什么?
·幼兒主動幫助他人是出于關心嗎?
·換位思考帶來更多不道德行為?
第 3 章 正義怎么才能得到伸張——道德審判
判斷能力和感受能力是人類生來具備的本能,是自然進化史給我們留下的遺產。這些能力與公平和正義等概念有關,與共情和憤怒等情緒有關,與獎勵和懲罰等行為有關。
·為什么人們渴望公平?
·人肉搜索的本質是什么?
·孩子為什么愛打小報告?
·我們為何愛看復仇劇?
第 4 章 世界上有兩種人——“我們”和“他們”——人類的種族偏好
我們都是智慧生物,可以運用智慧來梳理信息,同時限制我們的選擇,讓“更好的那個我”戰勝自己深惡痛絕的直覺和私欲。我們正是以此來克服自己的種族偏好。
·膚色為何能分化人群?
·龍年出生的孩子受教育水平往往更高?
·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有過怎樣的轉變?
第 5 章 厭惡感是怎樣把道德帶入歧途的——共情的對立面
要把道德判斷建立在厭惡感之上,就如同把希望寄托于硬幣。如果拋硬幣得出了錯誤的結果,并不是因為你拋硬幣的方式不對;它之所以會給出錯誤的結果,就和它有時也會給出正確的結果一樣——一切全在于運氣。
·嬰兒為什么不討厭自己的便便?
·反對同性戀有悖常理?
·種族大屠殺何以能發生?
第 6 章 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對陌生人無私奉獻——道德有親疏
親屬、內群體和陌生人的劃分并非固定不變,許多道德說教的目的就是把人從一種類別變成另一種。而且許多研究發現,如果我們看到陌生人的面孔、聽到他們的名字,我們真的就會更愿意幫助他們。
·殺死一些人換取更多人的生命可取嗎?
·決策面前誰能夠完全理性?
·還有比電車實驗更難抉擇的道德困境嗎?
第 7 章 如何成為一個好人——超越道德本能
我們已經遠遠超越了嬰兒的局限。人之所以為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道德不單來源于人類的本能,還來源于我們的同情心、想象力和卓越的理性思考能力。
·真正的無私存在嗎?
·壞榜樣更有影響力?
·經常讀書的人會更加善良嗎?
·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加速器”?
致謝
譯者后記
善惡之源 相關資料
善惡之爭是人類生活永恒的主題之一。但從嬰兒的善惡起源來探討道德的沖突、局限、轉化、超越與升華,是一個另辟蹊徑、引人入勝的新角度。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用科學的心理學研究人類的道德,也許更能夠抓住人性的本質。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嬰兒擁有豐富的認知和道德生活,這是21世紀心理學領域最有趣的發現之一。但對嬰兒認知與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類的本性?保羅·布盧姆用他標志性的寫作風格——清晰、深刻、敏銳和優雅,通過本書為我們作出了解答。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著有《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
保羅·布盧姆向我們展現出,一位一流科學家如何把矛盾的發現、廣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關懷融合在一起,為人類的本質勾勒出了一幅細致入微、令人驚奇的肖像,描繪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
——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著有《正義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我們之所以被保羅·布盧姆吸引而來,是因為他在心理學研究領域一向出類拔萃;我們之所以手不釋卷,是因為他書寫心理學研究的方式充滿智慧而又讓人輕松愜意。
——吉姆·霍爾特(jim holt),美國著名哲學家
著有《世界為何存在》(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善惡之源》是一本極為重要的著作。現今人們往往認為道德虛妄不實,我們的進化本能只有自私自利;我們還常被人告知,人類社會建造在非理性的沖動之上,理性思考和選擇都無足輕重。但保羅·布盧姆作為一位首屈一指的實驗心理學家和出色的哲學讀者,以極有說服力的方式抨擊了上述兩大謬誤。
——瑪薩·諾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律與哲學教授
著有《政治情感》(political emotions)
本書條理清晰而又充滿意趣……如果你想比現在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你的孩子,還有住在隔壁的那位心理變態者,那么就請閱讀此書。
——薩姆·哈里斯(sam harris),認知神經科學家
著有《自由意志》(free will)
《善惡之源》是對人類是非感的一次極為有趣的、原創性的探索。布盧姆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和嬰兒玩游戲的方式來窺探道德的奧妙。在這本俏皮而優雅的著作中,他寫下了嬰兒的反應給我們帶來的深刻教益。讀完這本書后,你就再也不會用同樣的眼光來看待嬰兒了。
——卡爾·齊默(carl zimmer),美國著名科普作家
著有《錯綜的河岸》(the tangled bank)
這本書的角度新奇而深刻,討論了我們從嬰兒時期開始的道德發展,以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基因與環境如何發生微妙的交流互動,造就了如今的我們……堪稱社會科學愛好者和家長們的必備讀物。
——丹·艾瑞里(dan ariely),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教授
著有《怪誕行為學》(predictably irrational)
保羅·布盧姆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探索了嬰兒的道德偏好。這本書絕不僅僅關于嬰兒,它深入發掘了我們所有人的道德本質。每個想要更了解我們這種道德生物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
著有《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
保羅·布盧姆的思路實在太有趣了,隨他一同追尋人類道德的起源實在是一件難得的樂事。布盧姆以清晰、機智的文風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從嬰兒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我從這本杰出的作品中學到的每一件事都充滿了驚奇和愉悅。
——埃米莉·貝茲倫(emily bazelon),美國《石板》(slate)雜志高級編輯
著有《棍棒和石頭》(sticks and stones)
這本書洞見深刻、觀點新穎、行文優美,正是無數讀者眼中心理學界最杰出的作者和最睿智的頭腦應該寫出來的東西。
——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著有《撞上快樂》(stumbling on happiness)
“善惡之源”是一個充滿野心的標題,但這本書確實實至名歸。保羅·布盧姆把優雅、機智的寫作風格和嚴謹的治學風格結合在一起,有力地解釋了人類如何以及為何會如此高尚,又如此可怕……這本書促使我們反思自身,像一個啟蒙思想的工具,幫助我們再向“好人”邁進一步。
——羅伯特·賴特(robert wright),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智囊
著有《道德動物》(the moral animal)
保羅·布盧姆是一名懂得如何講述迷人故事的科學家。最近初為人父的我發現這本書不僅讀起來令人享受,也讓我對兒子的道德感發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喬舒亞·福爾(joshua foer),美國記憶大師
著有《與愛因斯坦月球漫步》(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這本書為道德科學研究作出了關鍵性貢獻,填補了我們對人類本質認識的一大空白。它讀起來還特別引人入勝,簡直是讀科學著作的一個額外驚喜!
——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懷疑論者》(skeptic)雜志出版人
著有《當經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the mind of the market)
保羅·布盧姆是當代最優秀的心理學家和作者之一。在這本書里,他把實驗數據與迷人的故事和精湛的分析相結合,探索了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一個最深刻的問題:我們是如何成為有道德之人的?他以博學睿智而又充滿激情的筆墨,討論了思考和理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首要地位,而這正是現代心理學熱門領域未予重視的真理。
——薩莉·薩特爾(sally satel)
著有《洗腦》(brainwashed)
善惡之源 作者簡介
保羅·布盧姆(耶魯大學公開課最受歡迎導師、著名認知心理學家、TED演講人)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最風趣的心理學教授。他的心理學導論課是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公開課之一,超過500人選修,全球有上千萬人觀看、學習這一公開課的視頻。 《科學》雜志評出的Twitter上最有影響力的50位明星科學家之一,美國哲學與心理學協會前任主席,《行為與腦科學》雜志聯合主編。 因出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而獲獎無數。他的文章屢見于《紐約時報雜志》、《自然》、《紐約客》、《科學》等刊物。著有暢銷書《快感:為什么它讓我們欲罷不能》。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