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蒙古語族民族文化變遷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1938
- 條形碼:9787516151938 ; 978-7-5161-519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蒙古語族民族文化變遷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 本書特色
《蒙古語族民族文化變遷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為指導思想,從中國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歷史淵源出發,在實事求是,體現和諧社會中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主要采用文獻研究與實地研究相結合,縱向研究與橫向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操作中力圖通過蒙古語族各民族文化變遷的比較研究,闡明蒙古語族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與特殊性;采用交叉學科(運用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進行宏觀貫通與微觀深入分析的綜合研究;采用文化變遷過程研究與文化發展趨勢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民族多元文化并存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聯問題的探討。本研究包括了蒙古語族民族:保安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其中東部裕固人)、達斡爾族五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研究。可以說,該研究的范疇龐雜、時空交錯,能夠非常清晰地梳理和分析這些民族在歷史上的形成、發展以及族際交往錯綜復雜的關系,文化上的多樣性等問題實屬不易之事。
蒙古語族民族文化變遷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文化變遷與社會變遷的關聯問題,將歷史上的文化變遷與社會變遷相聯結,當代文化變遷與現實社會建設相聯結,研究內容上有機地結合了文化與社會兩個方面的變遷內容展開了具體研究。將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達斡爾族的文化變遷過程,納入到蒙古語族的整體文化系統中,在對每一個子系統各族文化變遷過程的梳理研究的基礎上,以蒙古語諸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為主線,梳理研究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土族、達斡爾族的本體文化形態形成的歷史現象,并對其近代社會結構與社會關系的變遷、經濟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傳統文化的解構與重述方面進行闡釋,從宏觀上探視民族文化多元并存的態勢,進而對民族多元文化并存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聯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踐性探討。不僅有助于探討社會成員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對社會變革的接納和認同的特征,還能夠生動而直觀地反映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關系和觀念形態的起源及演化,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具體的個案研究資料。
蒙古語族民族文化變遷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 目錄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義
三 學術界相關研究綜述
(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的理論回顧
(二)蒙古語族民族研究狀況
(三)簡要的評述
四 本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族群邊界理論
(二)集體記憶理論
(三)族群關系的理論
五 研究的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上編
**章 東鄉族文化變遷研究
一 文化記憶與民族遷徙
(一)文化記憶:族源話語與民間口碑的敘述
(二)遷徙:拓展的族群關系
二 社會組織的演變
(一)社會行政管理組織的演變
(二)家庭結構與家庭關系的變化
(三)門宦的形成:群體的自我表達與分化
三 經濟生產方式的多樣化發展
(一)多種經濟經營
(二)養羊業:生存中的文化創新
四 文化的重構與認同
(一)語言
(二)儀式與慶典
第二章 保安族文化變遷研究
一 文化記憶和民族遷徙
(一)文化記憶:族源話語與民間口碑的敘述
(二)同仁“四寨子”至大河家“保安三莊”:移民拓展的族群關系
二 社會組織的演變
(一)社會組織與家庭結構
(二)門宦的形成:群體的自我表達與分化
三 經濟生產的演變
(一)單一至多種經濟經營
(二)手工業的變化與保安腰刀:生存中的文化創新
四 文化的重構與認同
(一)族際交往的書寫:多種語言并存
(二)儀式與慶典
第三章 裕固族文化變遷研究
一 文化記憶與民族遷徙
(一)文化記憶:族源話語與民間口碑的敘述
(二)移民:拓展的族群關系
二 社會組織的形成、裂變與重構
(一)“七族”及其特點
……
第四章 土族文化變遷研究
第五章 達斡爾族文化變遷研究
下編
第六章 東鄉族實地調研
第七章 保安族實地調研
第八章 裕固族實地調研
第九章 達斡爾族實地調研
第十章 達斡爾族實地調研
結語
參考文獻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