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66581
- 條形碼:9787504666581 ; 978-7-5046-665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對已有品牌丑聞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視角等方面做了深入細致的總結,掌握了該領域研究的*新動態。以信息加工系統為整體框架,著重分析了現有品牌丑聞溢出效應研究的主要進展和尚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本研究切入點。聯想網絡和擴散激活理論、動態競爭理論是本研究另外兩個重要理論基礎,對其提出背景、發展脈絡和主要研究成果也做了歸納和總結,并結合品牌丑聞及其溢出效應研究基礎與本研究切人點,提出了適合本研究的假說。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 內容簡介
本研究基于信息整合理論、可接近性-可診斷性理論、聯想網絡與擴散激活理論、動態競爭理論,運用文獻研究、專家法、內容分析法、實驗法、案例研究法、數學建模,得到結論:品牌丑聞分為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復合型、產品性能型三類,其溢出范圍、溢出方向、溢出強度存在差異;在丑聞溢出過程中,品牌聯想起著中介作用,消費者認知需求起著調節作用;時間和企業特征影響丑聞的動態響應行為類型和特征。從競爭品牌視角看,否認策略的效果*差,相對于主要競爭品牌,次要競爭品牌*適宜采取緘默策略。*后,對行業和企業提出品牌丑聞溢出的監測、預測與應對策略建議。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提出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研究目標及意義
1.3 研究內容和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術路線和結構安排
1.5 研究創新點
第2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2.1 品牌丑聞的類型研究
2.2 品牌丑聞的負面效應研究
2.2.1 丑聞特征的影響作用
2.2.2 消費者一品牌關系特征的調節作用
2.2.3 消費者個人特征的調節作用
2.3 品牌丑聞的響應策略研究
2.3.1 響應行為研究
2.3.2 響應主體研究
2.3.3 響應效果研究
2.4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
2.4.1 內部溢出效應研究
2.4.2 外部溢出效應研究
2.5 現狀評述及本研究的切入點
2.5.1 國內外品牌丑聞研究總評
2.5.2 品牌丑聞溢出效應研究評述:信息加工視角
第3章 品牌丑聞分類及溢出效應研究
3.1 現有品牌丑聞分類方式述評
3.2 品牌丑聞類型劃分:雙因素整合視角
3.2.1 品牌丑聞產品一道德二階矩陣分類
3.2.2 品牌丑聞分類信度檢驗
3.3 三類品牌丑聞溢出效應分析
3.3.1 假設提出
3.3.2 實驗設計
3.3.3 數據分析
3.4 三類品牌丑聞溢出范圍和溢出方向的差異分析
3.4.1 資料收集與編碼整理
3.4.2 數據分析與結果討論
3.5 三類品牌丑聞溢出強度的差異分析
3.5.1 假設提出
3.5.2 實驗設計
3.5.3 數據分析
3.6 總結
第4章 品牌丑聞溢出機理:認知需求的調節作用
4.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4.1.1 焦點品牌聯想的中介作用
4.1.2 消費者認知需求的調節作用
4.2 實驗設計
4.2.1 刺激物設計與預測試
4.2.2 實驗程序和變量測量
4.3 數據分析
4.3.1 樣本概況
4.3.2 操控檢驗
4.3.3 信度效度分析
4.3.4 假設檢驗
4.4 總結
第5章 品牌丑聞溢出機理:品牌聯想、品類聯想的中介作用
5.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5.1.1 品類聯想和競爭品牌聯想的中介作用
5.1.2 焦點品牌聯想、品類聯想、競爭品牌聯想的相互作用
5.2 實驗設計
5.2.1 刺激物設計與預測試
5.2.2 實驗程序和變量測量
5.3 數據分析
5.3.1 樣本概況
5.3.2 操控檢驗
5.3.3 信度效度分析
5.3.4 假設檢驗
5.4 小結
5.5 總結
第6章 品牌丑聞下焦點品牌和競爭品牌動態響應行為
6.1 問題提出
6.2 理論基礎
6.2.1 動態競爭和競爭行為
6.2.2 企業動態競爭的市場與非市場行為
6.3 研究設計
6.3.1 案例選取
6.3.2 響應行為界定
6.3.3 資料收集
6.4 數據分析與討論
6.4.1 響應行為類型分析
6.4.2 響應行為時間分析
6.4.3 響應行為特征分析
6.5 總結
第7章 基于競爭品牌視角的品牌丑聞溢出效應應對策略
7.1 競爭品牌應對策略類型
7.2 競爭品牌應對策略對消費者情緒的影響
7.2.1 理論基礎和研究假設
7.2.2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7.2.3 數據來源與測量方法
7.2.4 結果與分析
7.2.5 小結與討論
7.3 競爭品牌應對策略對購買意愿的影響
7.3.1 理論基礎及研究假設
7.3.2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7.3.3 結果與分析
7.3.4小結與討論
7.4 緘默策略下競爭品牌地位對購買意愿的調節作用
7.4.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7.4.2 數據來源與測量方法
7.4.3 結果與分析
7.4.4 小結與討論
7.5 小結
第8章 監測、預測與應對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
8.1 監測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
8.1.1 選擇監測媒介
8.1.2 建立監測指標體系
8.2 預測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
8.2.1 識別丑聞類型
8.2.2 判斷品牌聯想
8.2.3 確定丑聞品牌代表性
8.2.4 基于gmdh的品牌丑聞網絡溢出趨勢預測模型
8.3 應對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
8.3.1 行業應對
8.3.2 企業應對
8.4 總結
第9章 研究結論及展望
9.1 研究結論
9.1.1 綜合考慮產品問題和道德問題兩個因素,將品牌丑聞分為公司道德型、道德—性能復合型、產品性能型三類
9.1.2 三類品牌丑聞均產生溢出效應,對競爭品牌和行業造成負面影響
9.1.3 三類品牌丑聞對競爭品牌和行業的溢出范圍、溢出方向、溢出強度存在差異
9.1.4 消費者品牌聯想在品牌丑聞溢出的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
9.1.5 消費者認知需求在品牌丑聞溢出的過程中起到調節作用
9.1.6 時間是決定企業品牌丑聞響應行為類型的重要因素
9.1.7 企業特征決定其品牌丑聞響應行為特征
9.1.8 競爭品牌不同類型應對策略對消費者情緒及購買意愿的影響存在差異
9.2 理論貢獻
9.2.1 提出雙因素分類標準,明確界定三類品牌丑聞
9.2.2 豐富品牌丑聞溢出效應分析指標
9.2.3 發現引起品牌丑聞溢出效應差異的信息加工因素
9.2.4 完善品牌丑聞對競爭品牌和行業溢出機理的理論建構
9.2.5 從動態競爭視角發現企業對品牌丑聞的響應行為特征和規律
9.2.6 從競爭品牌視角探究品牌丑聞溢出效應應對策略
9.2.7 構建了監測、預測品牌丑聞的指標體系
9.3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9.3.1 研究局限
9.3.2 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三類品牌丑聞溢出效應分析實驗材料
家樂福價簽門事件
雙匯瘦肉精事件
聯想筆記本閃屏門事件
附錄2 品牌丑聞溢出機理研究實驗一刺激材料
1.產品性能型事件
2.道德—性能復合型事件
3.公司道德型事件
附錄3 品牌丑聞溢出機理研究實驗二刺激材料
1.品牌背景介紹
2.刺激事件
附錄4 因變量測量量表
1.品類態度測量量表
2.競爭品牌購買意愿測量量表
附錄5 認知需求測量量表
品牌丑聞的溢出效應研究-演化機理與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
余偉萍,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與電子商務系主任,四川大學品牌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品牌管理,新媒體營銷,危機管理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及企業咨詢課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5部,完成若干企業咨詢方案。莊愛玲,管理學博士,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品牌管理,營銷戰略,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主持及參與國家級與省部級課題5項,廳局級課題2項,企業咨詢課題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0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