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治道的歷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20740
- 條形碼:9787511720740 ; 978-7-5117-2074-0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治道的歷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本書特色
本書嘗試從思想、歷史與政治等不同面向,對于中晚明的儒家士人——特別是陽明學士人群體,作一多方位的呈現。 首章通過對于陽明出處心態的考察,指出王陽明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儒家士大夫,寄望于通過直接參與政治,實現堯舜其君、堯舜其民的政治理想,構建合理的人間秩序。第四章所論鄒守益,末章所論劉宗周,都可以說是傳統意義上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治道的歷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內容簡介
該論題的撰著,深受余英時先生的啟發。關于明代政治文化,余先生有一著名論斷,即因明代政治生態的惡化,自王陽明始,儒家士大夫自“得君行道”轉向“覺民行道”。關于這一轉向的發生,作者部分認可,但以為這一轉向的發生,自陽明門下泰州始,而不自陽明始。
治道的歷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目錄
緒論
**章王陽明政治生涯出處進退心跡辨3
一、“龍場悟道”與王陽明的政治抉擇3
二、劉瑾伏誅后王陽明之出處心態4
三、正、嘉之際王陽明之出處心態6
四、嘉靖謝恩之召9
五、明代政治生態、“得君行道”及“覺民行道”等相關問題11
第二章王陽明開悟“致良知”宗旨的政治苦境15
一、王陽明《紀夢》詩15
二、庚辰王陽明虔州行止考述17
三、“用兵之地”——虔州21
四、獻俘行在24
五、張、許之難31
六、再赴行在“獻俘”35
七、水災自劾39
結語41
第三章“大禮議”中的王陽明及其弟子們43
引言43
一、陽明門下持“繼嗣”論者44
二、王陽明與持“繼統”論諸人的關系50
三、王陽明對“大禮”所持觀點及對“大禮”紛爭的態度53
四、對“大禮議”之中的王陽明的分析與評價61
第四章天德與王道之間——作為儒教士大夫之典型的鄒守益67
一、“全生全歸”之學68
二、“上帝降衷”70
三、上帝臨汝71
四、戒慎恐懼75
五、天德、王道與君臣關系78
第五章君權與道統——明世宗之頒行《敬一箴》于天下81
一、引言81
二、《敬一箴》等之撰著與頒行天下學宮事件考83
三、從頒行《敬一箴》解讀明世宗心目中君權與道統的關系85
第六章王艮“安身”論與儒家士人政治轉向之開端89
引言89
一、保身與安身90
二、出仕與行道93
三、保身以后:王艮之辨孔子98
余論103
第七章政與教之間——儒教改制者何心隱及其所殉孔子之“教”107
引言何心隱與泰州諸子107
一、歸結心齋之“出處”問題108
二、作為教宗的孔子——“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110
三、作為宗教組織的“會”及其所寄寓的孔子其身其家112
四、何心隱所創“孔教”與傳統社會儒釋道三教之間的關系115
五、獨立于政治建制的“孔教”121
第八章何心隱死事考128
一、何心隱之死初考128
二、何心隱之死再考136
三、何心隱從難“朋友”考144
第九章邸報與中晚明政治的公開議政151
一、作為“議政”公開的邸報及其邊界152
二、萬歷時“留中”之疏藉邸報得以發布154
三、關于邸報相關制度的幾個爭議問題160
第十章從劉蕺山之末世諫諍看專制政體下的儒家士大夫的憲政理念與行憲努力162
一、明代政治制度概觀162
二、致君堯舜與無為之君道165
三、行憲的努力:以票擬歸閣臣,以庶政歸部院,以獻可替否付言官171
結語176
參考文獻:183
治道的歷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作者簡介
任文利,1972年生,哲學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東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宋明儒學、明史。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