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與心聲合一-魏晉與晚明時期的士人樂論思想研究-2014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98215
- 條形碼:9787811298215 ; 978-7-81129-82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中生有與心聲合一-魏晉與晚明時期的士人樂論思想研究-2014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本書特色
魏晉與晚明都處于中國歷史上的社會變遷時期,該時期的歷史特征主要體現為經濟發展、政治失序,而思想卻異常活躍。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魏晉、晚明士人的樂論思想,希望通過斷代研究與縱橫比較的方式,找到中國古代士人的樂論思想與社會變遷時期學術思潮之間的辯證關系,并提煉出中國古代士人樂論的內在邏輯發展規律以及中國古代社會變遷時期音樂美學觀念中的主體性特征。本課題采用了斷代史而非通史的方式,只對魏晉、晚明這兩個歷史時期的樂論思想進行研究。之所以選取魏晉與晚明,首先是因為它們都處于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遷時期,兩個歷史時期之間有著很多相似的時代特點與文化特征,有利于我們對古代士人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規律性的分析與比較;其次這種斷代研究方法也為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研究路徑,擺脫了以往通史研究空泛化的弊病,這也是本課題的理論研究價值所在。
無中生有與心聲合一-魏晉與晚明時期的士人樂論思想研究-2014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內容簡介
魏晉與晚明都處于中國歷史上的社會變遷時期,該時期的歷史特征主要體現為經濟發展、政治失序,而思想卻異常活躍。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魏晉、晚明士人的樂論思想,希望通過斷代研究與縱橫比較的方式,找到中國古代士人的樂論思想與社會變遷時期學術思潮之間的辯證關系,并提煉出中國古代士人樂論的內在邏輯發展規律以及中國古代社會變遷時期音樂美學觀念中的主體性特征。本課題采用了斷代史而非通史的方式,只對魏晉、晚明這兩個歷史時期的樂論思想進行研究。之所以選取魏晉與晚明,首先是因為它們都處于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遷時期,兩個歷史時期之間有著很多相似的時代特點與文化特征,有利于我們對古代士人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規律性的分析與比較;其次這種斷代研究方法也為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研究路徑,擺脫了以往通史研究空泛化的弊病,這也是本課題的理論研究價值所在。
無中生有與心聲合一-魏晉與晚明時期的士人樂論思想研究-2014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目錄
**節 斷代問題
第二節 方法論問題
第三節 相關的研究現狀
第二章 無中生有——魏晉士人的樂論思想研究
**節 以無為本——王弼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 圣人作樂——阮籍《樂論》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 以無為用——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四節 以無為心——陶淵明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章 心聲合一——晚明士人的樂論思想研究
**節 心學的視角
第二節 晚明儒釋道三教思想的特點
第三節 “心同吟同”與“得手應心”
第四節 “真聲”之人與“真人”之聲
第五節 “意趣神色”與“神情合至”
第六節 “聲有哀樂”與“聲無哀樂”
第四章 結論
**節 比較魏晉四士的樂論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 比較晚明四士的樂論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無中生有與心聲合一-魏晉與晚明時期的士人樂論思想研究-2014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
王維,博士,上海音樂學院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從事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斷代史”的研究,合作導師韓鍾恩教授,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