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生物學實踐指導(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708012
- 條形碼:9787551708012 ; 978-7-5517-080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物學實踐指導(上下) 內容簡介
《生物學實踐指導(套裝共2冊)》適合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園林等各專業植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組織培養課程實驗以及動物學、植物學實習教學使用,也可供農林院校、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以及中醫中藥院校相關專業師生使用和參考。《生物學實踐指導(套裝共2冊)》共分上、下兩冊。上冊包括三部分,即植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和植物生理學及植物組織培養實驗。下冊包括兩部分,即植物學野外實習和無脊椎動物學實習。
生物學實踐指導(上下) 目錄
**部分植物學實驗
一、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顯微鏡的使用和生物繪圖
實驗二植物細胞的形態結構
實驗三植物組織的觀察
實驗四種子的形態結構和幼苗形成
實驗五根尖的分區和初生結構
實驗六根的次生結構
實驗七莖的形態和初生結構
實驗八莖的次生結構
實驗九葉的解剖結構
實驗十花的形態結構
實驗十一雄蕊的發育與結構
實驗十二雌蕊的發育與結構
實驗十三果實的結構和類型
實驗十四藻類植物(藍藻門、裸藻門、硅藻門)觀察
實驗十五藻類植物(綠藻門、紅藻門、褐藻門)觀察
實驗十六真菌門(Ⅰ)(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子囊菌亞門)
實驗十七真菌門(Ⅱ)(擔子門菌亞門、半知菌亞門)地衣門
實驗十八苔蘚植物門
實驗十九蕨類植物門
實驗二十裸子植物門
實驗二十一木蘭科、樟科、毛茛科、桑科、山毛櫸科、胡桃科
實驗二十二石竹科、藜科、錦葵科、十字花科、葫蘆科
實驗二十三薔薇科、蝶形花科、大戟科
實驗二十四蕓香科、傘形科、夾竹桃科、茄科、馬鞭草科
實驗二十五唇形科、玄參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菊科
實驗二十六澤瀉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蘭科
二、綜合性實驗
實驗二十七植物形態和解剖結構的整體性觀察
實驗二十八常見觀賞植物器官顏色的觀察分析
實驗二十九不同生境下植物葉片形態結構的比較觀察
實驗三十營養器官的變態
實驗三十一花的形態學觀察
實驗三十二花藥和胚囊的發育
實驗三十三次生分生組織和次生生長
實驗三十四植物的組織
實驗三十五植物檢索表的編制和使用
實驗三十六植物園植物觀察
三、設計性實驗選題
附錄Ⅰ植物學實驗常用藥品配制方法
附錄Ⅱ藻類實驗材料的采集與培養
附錄Ⅲ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與保存
附錄Ⅳ孢子植物的野外觀察
附錄Ⅴ觀察與描述被子植物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生物化學實驗
一、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還原糖和總糖的測定(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
實驗二糖的呈色反應和還原糖含量的測定(砷鉬酸比色法)
實驗三肝糖原的提取和定量測定
實驗四脂肪碘值的測定
實驗五粗脂肪含量的測定——索氏抽提法
實驗六氨基酸的紙上層析法
實驗七氨基酸的薄層層析
實驗八福林(Folin)—酚試劑法測定蛋白質濃度
實驗九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呈色反應
實驗十一蛋白質的等電點測定
實驗十二蛋白質的沉淀及變性反應
實驗十三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
實驗十四菜花(花椰菜)中核酸的分離和鑒定
實驗十五細菌細胞中DNA的分離與提純
實驗十六RNA的定量測定(3,5—二羥基甲苯法)
實驗十七DNA的定量測定(二苯胺法)
實驗十八動物脾(肝)臟中核酸的制備
實驗十九維生素A的定性分析
實驗二十維生素A的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一維生素C的定量測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實驗二十二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實驗二十三溫度對酶活力的影響
實驗二十四pH值對酶活力的影響
實驗二十五酶的激活與抑制
實驗二十六酶的專一性
實驗二十七醇脫氫酶的提純與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二十八醇脫氫酶的專一性
實驗二十九微生物蛋白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三十纖維素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三十一血糖的定量測定
實驗三十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酮體的生成及測定
實驗三十三小麥萌發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較(比色法)
實驗三十四發酵過程中無機磷的利用
實驗三十五發酵過程中無機磷的利用(釩鉬酸銨比色法)
實驗三十六植物體內的轉氨基作用
實驗三十七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活性的測定—King氏法
二、綜合性實驗
實驗三十八酵母RNA的分離及組分鑒定
實驗三十九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測定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實驗四十總氮量的測定(微量凱氏定氮法)
三、設計性實驗選題
附錄Ⅰ常用緩沖溶液的配制
附錄Ⅱ氨基酸的一些理化常數
附錄Ⅲ常用酸堿和固態化合物的一些數據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植物生理學及植物組織培養實驗—
一、基礎性實驗
實驗一植物組織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二植物組織中自由水和束縛水含量的測定
實驗三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
實驗四植物細胞滲透勢的測定
實驗五植物細胞死活的鑒定
實驗六鉀離子對氣孔開度的影響
實驗七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鑒定
實驗八植物的溶液培養及缺素觀察
實驗九植物根系活力的測定
實驗十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十一植物體內硝態氮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二植株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i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十四葉綠體色素的理化性質
實驗十五葉綠體色素的定量測定
實驗十六葉綠體的分離
實驗十七離體葉綠體對染料的還原作用
實驗十八光合蒸騰儀測定植物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
實驗十九氧電極法測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實驗二十紅外線二氧化碳氣體分析儀法測定植物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
實驗二十一植物呼吸速率的測定(小籃子法)
實驗二十二植物組織ATP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二十三花青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四植物組織中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五有機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六植物組織中纖維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七粗脂肪的提取和測定
實驗二十八生長素類物質對根、芽生長的影響
實驗二十九赤霉素對α—淀粉酶的誘導形成
實驗三十氣相色譜法測定乙烯含量
實驗三十一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ELISA)測定植物激素含量
實驗三十二植物內源激素的生物鑒定
實驗三十三種子生活力的快速測定
實驗三十四谷物種子萌發時淀粉酶的形成
實驗三十五α—淀粉酶與β—淀粉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三十六油類種子萌發時脂肪酸含量的變化
實驗三十七氣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樣品膜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實驗三十八植物春化現象的觀察
實驗三十九植物光周期現象的觀察
實驗四十觀賞植物的花期調控
實驗四十一電導法測定植物組織的抗逆性
實驗四十二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四十三過氧化氫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四十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四十五丙二醛含量的測定
實驗四十六游離脯氨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四十七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觀察
實驗四十八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的組成及設備調查
實驗四十九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的滅菌及器皿的洗滌
實驗五十培養基母液的配制與保存
實驗五十一培養基的配制與分裝
實驗五十二培養基及實驗用品的滅菌
實驗五十三培養材料的滅菌和接種
實驗五十四植物離體培養中的形態觀察
實驗五十五菊花莖段培養
實驗五十六胡蘿卜離體根培養
實驗五十七組培苗的馴化與移栽
二、綜合性實驗
實驗五十八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生理效應觀察
實驗五十九豆類種子主要成分比較分析
實驗六十玉米延遲性低溫傷害
實驗六十一不同肥力條件對植物葉片光合速率、氣孔阻力的影響
實驗六十二玉米成熟胚的培養
實驗六十三馬鈴薯莖尖脫毒
實驗六十四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增殖
實驗六十五菊花莖尖培養與快速繁殖
三、設計性實驗選題
附錄Ⅰ植物生理學中常用計量單位及其換算表
附錄Ⅱ硫酸銨飽和度常用表
附錄Ⅲ常用溶液配制
附錄Ⅳ植物組織培養基常用化合物分子量
附錄Ⅴ常用的培養基配方
主要參考文獻
……
《生物學實踐指導·下冊》
生物學實踐指導(上下) 節選
(實驗目的)
在理解雄蕊結構的基礎上,掌握花藥的發育過程及成熟花藥的基本結構;在理解胚珠結構的基礎上,掌握胚囊發育的過程及成熟胚囊的結構。
(器材、試劑與材料)
1.器材:顯微鏡。
2.材料:百合花藥不同發育時期的切片、胚囊不同發育時期的切片、花粉粒裝片。
(實驗步驟)
(一)花藥壁與花粉的發育過程
1.取不同發育時期的百合花藥橫切永久制片,首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區分出藥隔、藥壁及花粉囊;然后對準一個花粉囊,轉入高倍鏡下從外向內觀察。
(1)造孢細胞時期:花藥壁四層結構分化完成,造孢細胞多角形。
(2)小孢子母細胞時期:細胞變為圓形,分離;藥室內壁細胞變大,出現淀粉粒;中層壓扁:絨氈層雙核細胞出現。
(3)減數分裂時期:花粉母細胞外形成了厚的胼胝質壁。
(4)四分體時期:絨氈層充分發育,細胞質濃厚,細胞伸長。
(5)小孢子時期:小孢子釋放;絨氈層開始退化。
(6)二細胞花粉時期:生殖細胞與營養細胞分化形成;絨氈層解體;中層仍然存在;纖維層、唇細胞。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