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同異之間-陳躍紅教授講比較史學方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23239
- 條形碼:9787511723239 ; 978-7-5117-2323-9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同異之間-陳躍紅教授講比較史學方法論 本書特色
《同異之間》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20卷叢書之一。是作者對中國比較詩學學科化發展三十年來的問題和方法論探索的集結。作者認為,中國學人在比較詩學領域的實踐,具有某些不同于甚至領先于西方比較詩學的東西,其成就和經驗有理由為國際比較詩學提供一些富于創意的知識內容和研究思路,并且,盡管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比較詩學可能的學術空間絕對不可能僅限于中西文論關系,它在中國的理論、方法以及美學深度和廣度上也都有更廣闊的空間,但是,在可以期待的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我們所面對和必須要接受挑戰的,主要還是那個被稱為西方理論的東西。作者還強調,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西詩學發展的時代落差,另外一方面,也要對我們的傳統詩學資源和文化更新能力保持一份基本的信心,而且,中西方之間互為主體,同時也互為客體,相互提問也相互作答,通過相互的讀解、借鑒和啟迪去彌補自身的不足,進而建構發展自己的未來理論新范式。 作者提出,只有我們在關于跨文化詩學研究的理論認知和方法論領域有了屬于自身的建構,只有將中國詩學獨特的文化視域和話語方式置入現代理論的有機架構中去實現熔煉和再生,只有在與包括西方在內的各類現代詩學視域的反復融合過程中去實現自身的選擇揚棄,才有可能催生中國現代詩學的誕生。
同異之間-陳躍紅教授講比較史學方法論 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專著、20卷鴻篇巨制匯聚了現當代比較文學領域20位大家之作、難以再現的比較文學學術界名家名作的集中展現。該套叢書涉及了比較文學理論、外國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等研究領域,不僅是作者們在國內比較文學研究領域長期的學術積淀和*新研究成果,也是中國現當代比較文學領域頂級專家的集大成,更是近幾十年來該領域各個專業方向*著名的博導教授、長江學者們的優秀成果的集中呈現。
同異之間-陳躍紅教授講比較史學方法論 目錄
自序:走向跨文化的詩學研究1
基本概念與方法論建構
詩學·比較詩學·中國“詩學”
方法即意義
比較的前世今生
——比較意識的歷史生成與方法論意義
跨文化研究范式與作為現代學術方法的“比較”
——北京大學陳躍紅教授訪談
中國語境中“詩學”概念的現代內涵
比較研究范式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比較詩學六十年(1949—2009)
對話邏輯與跨文化闡釋
闡釋的權利
——當代文藝研究格局中的比較詩學
中西之間與四方對話
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文論的現代闡釋
——以比較文學的闡發研究為例
中國現代詩學闡釋學的可能
后現代思維與中國詩學精神
詩學的翻譯與翻譯的詩學
研究范式與話語實踐
語言的激活
——言意之爭的比較詩學分析
“活句”與“死句”
——道家美學的語言策略
向生而死
——中國文學中的生命意識
從“游于藝” 到“ 求打通”
——錢鍾書詩學研究方法論例說
什么“世界”?如何“文學”?
跨文化對話時代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后記
同異之間-陳躍紅教授講比較史學方法論 作者簡介
陳躍紅,北京大學校務委員,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先后師從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前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樂黛云;前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國際布萊希特學會會長安東尼·泰特羅教授(Antony Tatlow);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東亞系系主任、前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伊維德(W·L·Edema)學習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西方文學理論、國際漢學等。先后擔任過臺灣、韓國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和交換教授等海外教職。 出版有《比較詩學導論》、《歐洲田野筆記》等多種學術著述和中英文論文。聯合主編雙語學術刊物《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