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3568
- 條形碼:9787516143568 ; 978-7-5161-435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 本書特色
本書用“近世哲學”概念,將北宋至20世紀初近千年的中國哲學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從五個大的方面研究宋至清末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及東亞社會如日本、韓國的影響:**,“近世哲學”思想自身的連續性與間斷性;第二,“近世哲學”思想對韓國、日本及東北亞現代化的貢獻;第三,五四已降有關中國現代化、現代性問題討論中的誤區與偏頗;第四,“近世哲學”在社群的文明化、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倫理學、科學思想諸方面所蘊含的現代性因素的發掘及其創造性轉化;第五,“近世哲學”的現代轉化及其世界化。通過對“近世哲學”變化發展的內在脈絡的清理,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精神趨勢,從思想與哲學的高度總結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重大問題。
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 內容簡介
本書用“近世哲學”概念,將北宋至20世紀初近千年的中國哲學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從五個大的方面研究宋至清末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及東亞社會如日本、韓國的影響:**,“近世哲學”思想自身的連續性與間斷性;第二,“近世哲學”思想對韓國、日本及東北亞現代化的貢獻;第三,五四已降有關中國現代化、現代性問題討論中的誤區與偏頗;第四,“近世哲學”在社群的文明化、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倫理學、科學思想諸方面所蘊含的現代性因素的發掘及其創造性轉化;第五,“近世哲學”的現代轉化及其世界化。通過對“近世哲學”變化發展的內在脈絡的清理,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精神趨勢,從思想與哲學的高度總結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重大問題。
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 目錄
導言 “近世哲學”的概念與胡適對“近世哲學”的論述**章 綜論宋元明時期長江流域的儒學 **節 宋學的產生及其背景 第二節 中期宋學即理學,理學是宋學的核心 第三節 理學在長江流域得到深化與發展 第四節 理學討論的問題、路徑及其意義第二章 兩宋時期的辯證思維與中國近世哲學的發展 **節 周敦頤哲學與兩宋時期的辯證思維 第二節 程明道、程伊川的“中”“和”之說 第三節 張載的“一”“兩”說與“神”“化”論 第四節 王安石“新故相除”的發展思想 第五節 朱晦庵的陰陽、動靜學說對中國近世哲學的影響第三章 呂大臨與大程的“識仁之方” **節 “求其本心” 第二節 “識仁之方” 第三節 “體”與“用”第四章 東萊學及事功學對理學的調和與批評 **節 “東萊學”對理學的調和與補充 第二節 事功學對理學的批評和改造第五章 朱熹與王夫之的心性情才論之比較 **節 朱熹的“四端皆情”論 第二節 王船山的“四端非情”論 第三節 朱子、船山“性情論”之分歧 第四節 朱子、船山“情才論”的比較 第五節 朱子、船山的氣稟說與性習論第六章 晚明時期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以許孚遠、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為中心 **節 王陽明心學的理論罅漏及王門后學的流弊 第二節 儒家道德理性精神的重建 第三節 評價與反思第七章 劉宗周思想與氣論哲學的創造轉化 **節 對氣一元論的幾種批判性質疑 第二節 以喜怒哀樂說為切入點的理論范式轉變 第三節 喜怒哀樂說的道德創造性模型 第四節 氣質之性說義疏 第五節 幾點評論第八章 由宇通詞,由詞通道——18世紀中國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節 “語言學”與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第二節 戴震的語言哲學思想與中國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第三節 阮元哲學思考的路徑第九章 朝鮮儒者對朱子性理學中的重要概念的理解與詮釋 **節 “四七之辯”中的“心”“性”“情”與“理”“氣” 第二節 “湖洛之爭”中的“心”“性”“理”“氣”第十章 中國古代哲學與日本的現代化 **節 儒、佛、道思想在日本現代化中所受到的挑戰 第二節 中國哲學資源與日本近現代哲學的發展 第三節 儒家思想與日本近代企業——澀澤榮一與《論語》 第四節 道家智慧與日本近代科學——以湯川秀樹為例第十一章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西文化比較 **節 中西文化比較的語境變遷 第二節 自由主義全盤西化派 第三節 文化保守主義儒學復興派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綜合創新派第十二章 現代新儒家對全球化運動的反思——以梁漱溟、馮友蘭、徐復觀為中心 **節 梁漱溟:從“西方化”到“東方化”的構想 第二節 馮友蘭:在全球化與民族性之間的探尋 第三節 徐復觀:對現代化與現代性的反思 第四節 一個思想史的“圓圈”第十三章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及其現實意義——以唐君毅哲學思想、徐復觀政治思想和杜維明“啟蒙反思”論域為中心 **節 從心之本體到心靈九境——唐君毅哲學思想述論 第二節 專制政治·儒家精神·現代自由主義——徐復觀政治思想述論 第三節 超越啟蒙心態——杜維明“啟蒙反思”論域述論后記
近世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的創造轉化 作者簡介
郭齊勇,1947年生,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暨國學院教授,兼任國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專長為儒家哲學與20世紀中國哲學。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郭齊勇自選集》、《文化學概論》等。吳根友,安徽樅陽人氏。哲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院長。社會兼職有: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儒聯理事。代表著作有:《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一一從李贄到戴震》。在《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哲學史》、AsianphiLosophy、《學術月刊》、《文史哲》、《孔子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等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了130余篇學術論文。曾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湖北省湖北大學彩虹學者等稱號。1999—2000年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曾經在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德國特立爾大學、臺灣中研院做訪問研究。多次出席國際中國哲學大會。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