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48310
- 條形碼:9787516148310 ; 978-7-5161-483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 內容簡介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系中國法學會2012—2013年度部級法學研究重大課題《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研究》的*終研究成果之一。該課題的研究報告已經中國法學會審核通過。林文肯為該課題主持人。該課題研究觸及反腐敗的根本問題,其重要性和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對課題組成員是一次政治感、責任感、使命感的綜合考驗。在該課題研究過程中,碰到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有:敢不敢無私無畏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我國的腐敗問題?敢不敢堅持真理,針對錯誤思潮、錯誤觀點進行批判?敢不敢面對現實、正視現實,聯系實際,觸及敏感問題?能不能盡量全面占有相關資料,進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綜合分析等對這些問題,作者堅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出發,盡力加以解決,但仍不盡如人意。《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論證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歸根結底,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壯大公有制經濟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因此,實事求是地說,《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的基本觀點并沒有什么創新,只是認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聯系歷史和現實,分析腐敗的根源,特別是分析我國現階段的腐敗根源及其腐敗治理的問題,批判一些錯誤觀點,澄清一些理論是非,正本清源,把顛倒的觀點顛倒過來,以利于有效預防與懲治腐敗。作者由于能力所限,《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有不少缺陷,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 目錄
(一)深刻理解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有效治理腐敗的首要問題
(二)腐敗是隨著私有制而產生,也必將隨著私有制的滅亡而滅亡
(三)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腐敗問題
(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是反腐敗斗爭的治本之策
二 聯系實際,科學揭示腐敗的根源,創新反腐敗理論
(一)反腐敗理論創新的基本前提是科學分析腐敗產生的根源及其主要原因
(二)反腐敗理論創新的根本任務是尋找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戰略對策
**章 腐敗本質上是私有制的產物
一 腐敗本質上是私有制的產物
(一)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屬于一定歷史范疇的社會現象
(二)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競爭不斷擴大兩極分化,導致腐敗日益加劇,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更加惡化
(三)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競爭驅使資產階級國家政權日趨腐敗
(四)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競爭鑄造了資本主義金權政治制度,而這種政治制度又不斷庇護和制造腐敗
(五)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競爭與壟斷驅使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帝國主義國家腐敗走向極端,即加緊對內
壓迫、對外干涉和發動侵略戰爭
(六)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競爭,形成以唯利是圖為核心的思想文化,滋生和保護腐敗
(七)資本主義國家反腐敗,無論如何跳不出腐敗惡性循環的怪圈
二 蘇聯實行私有化改革,導致腐敗惡性發展
(一)以改革為幌子,背叛馬列主義,推行私有化政策,
是執政黨政治腐敗的集中表現,腐敗又強化和加速特權集團的形成
(二)政治腐敗為私有化提供了前提條件,私有化為政治腐敗奠定了經濟基礎
(三)在私有化過程中,對國家和人民的公共財產實行腐敗性的大掠奪
(四)私有化本身是腐敗犯罪借以產生的經濟根源
(五)私有化帶給廣大人民的不是福音而是災難,帶給國家的不是廉潔和強盛而是腐敗和倒退
第二章 我國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情況和腐敗滋生的概況、趨勢及特點
一 我國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情況
(一)深入開展黨性和黨風廉政教育,努力提高黨員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覺性
(二)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取得初步成效
(三)嚴肅查辦案件,處分一批違紀干部,嚴懲一批腐敗分子
(四)探索和掌握反腐敗的基本規律,積累了反腐敗
第三章 我國現階段腐敗產生的根源及其原因
第四章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反腐敗的經濟基礎
第五章 社會主義民主是反腐敗的政治保證
第六章 社會主義文化是反腐敗的思想靈魂
第七章 社會主義法制是反腐敗的制度保障
第八章 加強黨的建設是反腐敗的關鍵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 節選
一腐敗根源問題研究證明:堅持社會主義 道路是有效治理腐敗的戰略之策 馬克思主義認為,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共產黨理論的核心就是消滅私有制。徹底消滅私有制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終目的。腐敗既然是私有制的產物,那么消滅腐敗的必由之路,只能是用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因而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觀察和分析腐敗,才能準確把握腐敗產生的根源及其他原因,并施以正確對策。 (一)深刻理解腐敗是私有制的產物,是有效治理腐敗的首要問題 30年來,我國反腐敗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和創新,就是明確指出要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即從根源上治理腐敗。這個重大理論問題已經提出來了,是良好的開端,但是,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卻有很多很大的差異,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看法。那么,腐敗的根源是什么?這是有效治理腐敗必須首先探明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馬克思指出:“一個時代所提出的問題,和任何在內容上是正當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有著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的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實際的呼聲。”①我們只有把腐敗根源及其原因的問題搞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堅持標本兼治,在加強治標的同時,著力治本,真正從根源上加大治理腐敗的力度,著眼于消除腐敗產生的根源,有效治理腐敗。 所謂腐敗根源,就是產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或說終極原因。由于腐敗現象繁紛復雜,因而對根源問題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觀點的爭鳴,有利于把這一問題的研究引向深入并使問題得到解決。有一種觀點,把腐敗滋生的各種原因都說成腐敗的根源或源頭。這一觀點因過于泛化,分不清主次及其相互關系,模糊標與本的區別,以致把腐敗產生的各種具體原因都當作根源,在高喊“從源頭上解決腐敗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只觸及、限制或消除一些產生腐敗的一般原因和條件,而并沒有削弱、減少產生腐敗的真正根源。以致一方面懲治腐敗,另一方面卻聽任腐敗的根源及其原因的滋生和蔓延,這樣反腐敗用力雖然巨大,但是功效卻甚微,“按下葫蘆,浮起瓢”、“斬草不除根”的情況會反復出現。原因是一定會生出結果來的。如果腐敗的根源在增長,產生腐敗的各種原因也必然隨著增長,那么腐敗現象就必然愈演愈烈。如果任憑腐敗的根源發展及不斷蔓延,卻希望腐敗現象能日益減少,那就像拔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可笑。這里必須強調,根源與一般原因不加區別,就不可能提出反腐敗的有效戰略對策。根源與一般原因的關系,必須探討清楚。 當我們研究腐敗的原因與根源時發現:(1)腐敗的原因具有多樣性,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產生某一個腐敗結果。(2)腐敗的原因具有互動性,各種原因互相聯系,在**個過程中,一個腐敗原因產生一個腐敗結果,而在第二個過程中,將**過程中的因果關系發生了互換,即原先的結果變成了原因,而原先的原因變成了結果,因而它們之間互為因果關系。(3)腐敗的原因具有層次性,形成前因后果的因果鏈條,環環相扣,前一環是后一環的原因,原因背后的原因,直至*終的即終極的原因,是腐敗的根源。(4)腐敗的根源具有決定性。腐敗的根源,就是導致腐敗的諸種原因中*終處于主導地位和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是本源性的原因即終極原因。由腐敗根源決定的其他腐敗原因是非本源的一般原因。因此,腐敗的根源與腐敗共存亡。只要腐敗的根源存在,就必然產生腐敗;當腐敗的根源越增加,腐敗就會越嚴重;當腐敗的根源逐步減少,腐敗就會逐步削弱;當腐敗的根源徹底消滅之后,由根源所產生的非本源的原因即一般原因也將隨著逐步消滅直至徹底消滅,腐敗就不可能再產生。就是說,由于腐敗根源的存在或消滅,*終決定著腐敗的產生或消滅。 ……
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研究 作者簡介
林文肯,男,1945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1964年至1969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生。1970年至1971年任解放軍某部隊北大清華學生連副指導員。1971年至1978年任武漢鋼鐵公司教育處干部。1978年至1981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81年至1988年任司法部研究室干部、處長、政研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0年任司法部辦公廳副主任(正廳級),主持全面工作。1990年至1994年任中央辦公廳法規室副主任、主任。1994年至2001年任中央紀委研究室主任,中央紀委副秘書長。2001年至2003年任中央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2003年至2008年任中央紀委駐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紀檢組組長、國務院僑辦黨組成員。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2008年任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在中共十六大當選中央紀委委員。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其他社會職務有:國際刑法協會會員、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法學會會員,曾任全國黨建學會常務理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法學組成員、中國決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家協會顧問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