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書沐儒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9777
- 條形碼:9787010139777 ; 978-7-01-01397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沐儒風 本書特色
“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基本的美感,中國人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要領。因此,若不懂中國書法即無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藝術。”這是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一書中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懇切敘述,“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 書法是*能集中反映文人特質的藝術形式。他是藝術,又不僅僅是藝術,他還是一種能力,一種知識,一種文化,一種世界觀,一種社會責任感。他是一股純粹的精神的正能量。對于文人來講,寫好字是他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當一名書法家,不是天生的或者幼年就可以的,而是人生踐行到一定的階段的一種自悟、選擇。能自悟者必定了然“倍加工學,書法當自悟耳。”(引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文人認為書法更多是修養心性的一門功課,書法創作之目的更多的是抒發胸中逸趣,與社會和時代會意。孔見多年研究中國書法,本書就是通過訪談的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書法的文化根壤與價值觀的形成歷史及環境。
書沐儒風 內容簡介
“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基本的美感,中國人就是通過書法才學會線條和形體的基本要領。因此,若不懂中國書法即無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藝術。”這是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一書中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懇切敘述,“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端”。書法是能集中反映文人特質的藝術形式。他是藝術,又不僅僅是藝術,他還是一種能力,一種知識,一種文化,一種世界觀,一種社會責任感。他是一股純粹的精神的正能量。對于文人來講,寫好字是他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當一名書法家,不是天生的或者幼年就可以的,而是人生踐行到一定的階段的一種自悟、選擇。能自悟者必定了然“倍加工學,書法當自悟耳。”(引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文人認為書法更多是修養心性的一門功課,書法創作之目的更多的是抒發胸中逸趣,與社會和時代會意。孔見多年研究中國書法,《書沐儒風》就是通過訪談的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書法的文化根壤與價值觀的形成歷史及環境。
書沐儒風 目錄
**章 書映華魂
第二章 書貴儒雅
第三章 儒游雅藝
第四章 書養正氣
第五章 崇碑尚禮
第六章 大美陰陽
第七章 書藝神采
第八章 五體并存
第九章 分宗立法
第十章 百川歸海
第十一章 本領將軍
第十二章 意在筆前
第十三章 書面詩魂
第十四章 藝中之藝
第十五章 品鑒批評
第十六章 格調高雅
第十七章 帝尊書圣
第十八章 法貴遒美
第十九章 法道名辨
第二十章 張揚個性。
第二十一章 法無定法
第二十二章 神融筆暢
第二十三章 妙道天成
第二十四章 詩仙品書
第二十五章 顏筋柳骨
第二十六章 文人尚意
第二十七章 書壇換蔡
第二十八章 厚積薄發
第二十九章 錦繡華章
第三十章 血沃碑帖
后記
書沐儒風 節選
《書沐儒風》: 為了宣泄和表現一種情緒而選擇創作的主旨,從而寫出一件書法作品。藝術來源于生活,通過神采的賦予,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與人們產生共鳴,給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黃庭堅評價蘇軾的書法時說:“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耳。”書法技巧通過磨煉是可以圓熟的,而心靈的豐富卻是無窮無盡的。小孩子可以把顏真卿的字帖臨寫得一模一樣,但他能夠讀懂顏真卿的精神和修養嗎?他人不能及的就是蘇軾高雅的文氣。從人類學角度看來,書法并非僅僅作為材料構成和創作方法,而是作為意識系統而存在的。這種意識系統本身便是一條無形的長龍,經時久遠地升騰在人們的觀念領域里。 今天,中國人對書法的崇與好依然潛藏著宗教般的民族情感和心理認同。 音樂好似書法,無論喜劇還是悲劇題材的作品都需要引人人勝,運用相匹配的節奏和旋律以及其他表現技巧,來明確傳達音樂作者的情感與信息,讓大家感受到作品中的悲與喜,這樣,藝術就產生了。沈尹默說過:“書法是無色彩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音而行音樂的和諧。”任何一門藝術的創作活動發展到可以運用藝術形式和規律來表現一種靈魂和精神時,就可以稱之為藝術了,這時也一定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完美結合。“形質次之,神采為上。”一種藝術形式的靈魂主題絕不是狹隘的、簡單的、個人的,而應該反映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尊嚴、價值觀。比如,聽京劇、豫劇、黃梅戲就會感覺的各個不同地域的文化味道。 文化味道的品鑒,可以是個人的觀感和思考,還會有歷史的批評和判定。歷代文人書法家之間的相互評價很有味道,玄機百出。前些年在美院讀書時就喜歡找這類內容看,聽了您的觀點,我似乎感覺到在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中,只有站在文化的層面上去觀照,書法的精神、書藝之魂的輪廓才漸趨明朗。品鑒絕不止于筆、墨、紙、硯,大家更關注作品的意境、書家的精神格調。比如趙孟頫就是位備受爭議的人物。明代書法理論家項穆評其書日:“趙孟頫之書溫潤嫻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研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 清代馮班也說:“趙書精工,直逼右軍,然氣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觀也。”傅山就更為極端了,他曾告誡子孫:“予極不喜趙子昂,薄其人遂惡其書,痛惡其書淺俗如無骨。”當時清勝明亡,傅山的國破之恨無法釋懷,容不得趙孟頫的貳臣行為。可見作書與做人密不可分,“書魂”就是“國魂”。這種因人廢書的觀點在書史上并不少見。 傅山到了晚年好像又開始欽佩趙孟頫了。有詩:“秉燭起長嘆,其人想斷腸。趙廝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猶酒,老來狂更狂。斫輪余一筆,何處發文章?”詩中用了“足奇、非常”這些詞匯來贊許趙孟頫夫妻。傅山開始理性地看待趙孟頫了,應該是意識到一個文化人對文化的薪火傳續的艱難和重要的歷史意義。 ……
書沐儒風 作者簡介
孔見,祖籍江蘇揚州,生于北京。原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第六屆維權鑒定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孔子國際名家書畫院院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書協名譽主席、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省文史研究館書法院名譽院長、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榮獲紀念中國書協成立三十周年榮譽獎。其書法作品多次在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炎黃藝術館、中華世紀壇、北京奧運場館、廣州亞運場館以及日本、歐洲展出。 主要著作:《中國書法藝術通論》《毛澤東兵法十三篇》《各國國防概觀》《現代軍事訓練評估》《孔見書法集》《八桂流韻——孔見詠廣西詩書集》等。 尹大瑋,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書法系。先后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雜志社記者、編輯,文化部《文化月刊》雜志社編輯、藝術總監,《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報》副主編,《明周刊》藝術統籌,花城美術館執行副館長。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