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994212
- 條形碼:9787501994212 ; 978-7-5019-942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本書特色
《中國飲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國飲食文化研究領域中帶有統領性的課題,是填補空白之作。 由中國飲食文化研究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勵精圖治,歷經二十多年才得以完成。 多學科、大跨度、高難度,學術思想新銳,是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工程。 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是農耕文化,本書承載了中國五千年豐厚深湛的農業文明。每個分卷都是一部區域飲食文化通史,脈絡清晰,內容厚重。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思想,啟迪文明,繼往開來,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斕、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畫卷。 本卷內容反映了東南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等方面影響下飲食文化的發展進程。它從古代蠻夷之飲演進為中國主流菜系,粵菜大系薈萃了東南飲食文化的精華。體現了海洋文化的特征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演繹了中華五谷養生、以和為貴、天人合一、醫食同源的飲食文化理念。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內容簡介
★ 觀點鮮明,是一本有思想的飲食文化論著 ★ 內容厚重,歷經二十多年集二十多位國內一流專家寫就 ★ 承前啟后,是不可跨越的中國飲食文化研究專著 ★ 繼往開來,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指明方向 ★ 裝幀精美,設計高雅,極具典藏價值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目錄
**節 中國東南地區的地域范圍及概況 /3
第二節 濱海地貌的形成與東南地區的開發 /7
一、海浸與大陸架的形成 /8
二、 廣東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的發育和墾殖 /9
三、福建在各個歷史朝代的開發 /12
四、 廣西欽州、防城、北海濱海地帶的發展 /15
第三節 東南地理環境決定了飲食文化的豐富內涵 /17
一、優質生態帶來了得天獨厚的飲食資源 /17
二、濱海帶來了海洋文化的飲食特色 /19
三、丘陵山地的飲食風格 /20
四、地理差異和民族傳統形成的食俗差別 /22
第二章 遠古至先秦時期東南拓荒的先民 /25
**節 舊石器時代東南古人類遺址和原始生活 /26
一、東南*早的古人類遺址 /27
二、舊石器時代的原始漁獵生活 /29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東南先民的生產狀況與原始飲食風貌 /32
一、新石器遺址顯現東南先民的勞作信息 /32
二、新石器遺址展現的原始飲食風貌 /38
第三節 先秦時期古越族的形成與原生型文化形貌 /46
一、東南古越族的形成與發展 /47
二、古越族原生型文化形貌 /53
第四節 青銅時代東南古越族的飲食風情 /59
一、古越族的飲食特色 /59
二、古越族的稻谷主糧 /62
三、古越族的飲食器具 /64
第三章 秦漢至南北朝漢越飲食文化的融合與興起 /67
**節 中原移民與漢越文化的融合 /68
一、秦漢移民與早期漢越文化的初步融合 /69
二、六朝時期的移民浪潮與民族大融合 /71
第二節 民族融合下的飲食資源開發與飲食器具的革新 /74
一、糧食蔬菜的種植和畜禽的飼養 /74
二、水果、甘蔗的栽培與蔗糖的出現 /80
三、油料與茶葉的生產 /82
四、海鹽的生產與發展 /83
五、酒的發明與釀造 /85
六、炊餐用具的革新 /87
第三節 東南社會各階層的飲食生活 /90
一、鐘鳴鼎食的帝王飲食 /90
二、華貴奢侈的貴族飲食 /93
三、“飯稻羹魚”的平民飲食 /95
第四節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98
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 /98
二、中外文化交流對東南飲食文化的影響 /101
第四章 隋唐宋元時期東南飲食文化的發展 /105
**節 經濟重心的南移促進了東南經濟的發展 /106
一、唐宋移民浪潮和珠江三角洲的圍墾開發 /107
二、制糖技術的進步與果蔬業、漁業的發展 /110
第二節 經濟文化交流對飲食文化的推動 /115
一、經濟文化交流與東南飲食文化的發展 /115
二、南禪的創立與素菜的發展 /119
三、 東南瓷器、茶葉的輸出與海外飲食風俗的變化 /121
第三節 唐宋福建的茶葉生產與民間茶俗 /124
一、唐宋時期福建的種茶業 /125
二、茶葉加工和茶具制造 /127
三、茶與民眾的社會生活 /131
第四節 東方國際貿易港—廣州、泉州 /133
一、廣州的繁華與城市飲食文化 /134
二、泉州的崛起與飲食文化生活 /139
第五節 東南多個民系的形成及食俗 /147
一、廣府民系的形成與粵菜的興起 /147
二、福佬民系的形成與食俗 /152
三、客家民系的形成與食俗 /155
四、潮州民系的形成與食俗 /156
五、壯族的形成與民族飲食 /159
第五章 明清東南地區的崛起與飲食文化的興旺 /163
**節 稻果茶酒資源豐富與東南食俗 /164
一、稻米薯芋輔麥糧 /165
二、四時佳果滿東南 /169
三、茶葉飄香傳四海 /172
四、美酒盈樽酒禮多 /182
五、吞云吐霧煙草盛 /189
六、食鹽曬制調味豐 /194
第二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196
一、靠山居—喜食山珍野味 /196
二、在平原—鐘情河鮮陸畜 /199
三、住濱海—嗜好海味魚鮮 /202
四、 十三行富商的崛起帶動了進口海味的高消費 /209
第三節 市鎮興起追求美食美器美境 /213
一、市鎮興起和市鎮美食 /213
二、佛山崛起與鐵鍋制造業的勃興 /217
三、精致食具異彩紛呈 /220
四、美食園林的興起 /225
第四節 東南菜系的成熟定型和壯族飲食文化的發展 /227
一、廣府菜—粵菜精華的薈萃 /228
二、閩菜—特色獨具的濱海飲食風格 /231
三、潮菜—閩粵融匯有創新 /233
四、客家飲食—山區特色重樸實 /237
五、壯族飲食—民族風情多姿彩 /244
第五節 臺灣、海南的開發與飲食文化的變遷 /247
一、臺灣開發與飲食流變 /247
二、海南開發與黎族飲食文化的發展 /256
第六章 清末至中華民國東南的變遷與飲食文化的昌盛 / 2 6 1
**節 東南海港城市的崛起與城市飲食文化 /262
一、澳門興起,中葡飲食齊發展 /263
二、香港崛起,粵菜與西餐共興 /269
三、福州、廈門、汕頭三大城市的飲食特色 /274
四、基隆、高雄,閩粵風格氣象新 /277
第二節 食在廣州 /280
一、“食在廣州”民諺的形成 /281
二、“食在廣州”的飲食特征 /282
第三節 地方小吃盡顯特色,承載多種社會功能 /293
一、用于歲時、婚喪及祭拜 /293
二、用于紀念先人 /294
三、體現多元文化融合 /296
四、本地特產的風味小吃 /297
五、極具地方特色的“餅”與“粉” /299
第四節 藥膳及海外香藥入饌 /301
一、東南人的藥膳進補與保健 /301
二、海外香藥入饌促進了東南菜系的發展 /303
第五節 發酵食品,東南一絕 /307
一、風味獨特的調味品 /307
二、頗具特色的豆制品和醬腌菜 /310
三、聲名遠揚的廣式臘味 /312
第六節 東南特色飲食民俗 /314
一、種蔗煮糖,甜蜜綿長 /315
二、嚼食檳榔,意蘊深遠 /320
三、廣東涼茶,解癘除瘴 /325
四、茶樓茶俗,別樣風情 /329
五、佳節美食,喜慶祥和 /335
第七節 東南地區的飲食詩詞及文獻著作 /342
一、東南食苑詩詞美 /342
二、茶樓酒家對聯新 /351
三、主要的飲食文化著作 /354
四、地方志和其他文獻 /360
五、孫中山與中國飲食文化 /362
第七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飲食文化的蓬勃發展 /365
**節 改革開放前的東南地區飲食生活 /367
一、新中國初期溫飽型的飲食生活 /367
二、“大躍進”時期的飲食生活 /368
三、定量供應制度下的飲食生活 /371
第二節 改革開放后的東南飲食盛潮 /374
一、飲食資源得到極大豐富 /374
二、多元、快捷、綠色的飲食消費 /378
三、東南飲食業的空前繁榮 /380
四、飲食文化研究方興未艾 /387
第三節 東南飲食文化的反思與借鑒 /389
一、關于吃的反思 /389
二、學習與借鑒 /390
參考文獻 /393
索引 /402
后記 /408
編輯手記 /410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相關資料
《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飲食文化史》以地域為序,記述了中華民族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偉大創造,描述出其上綻放的絢麗多彩的飲食文化之花,呈現了專家學者的最新科研成果。著名農學家盧良恕院士高度評價它的價值:這部學術專著的出版,填補了中國飲食文化無大型史著的空白,開啟了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新篇章,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鴻篇巨制,是一件功德無量的歷史性文化工程。它的出版,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飲食文化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最新科研成果的一次大梳理、大總結,將對傳播、振興民族文化,重建中國飲食文化在國際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輕工版《中國飲食文化史》分卷的地域特色,改變了其他類似出版物以漢族為中心的一般做法。輕工版的這部文化史對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飲食文化都有比較完整的反映,與此同時,我們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到一條鮮明的人文思想的主線,由此,我們見到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特性,特別是諸如“天人合一”的生態觀,“藥食同源”的保健觀,崇尚和諧的人文情懷,“和而不同”的思維方法,以及“尊老”的農耕文化習尚等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
《科學與出版》:歷經20余年的艱辛努力,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并聚集國內20多位一流的飲食文化史學者共同參與撰著的大型學術專著《中國飲食文化史》,于癸巳年末問世,這是中國學界值得共襄盛舉的學術大事。該著作總計10冊,洋洋約400萬字,是迄今為止字數最多、分量最重的中國飲食文化史著述,是第一部由國人撰寫的中國飲食文化史,在國內實屬首次。它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該研究領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正如盧良恕先生和李學勤先生評價的那樣,這是一部繼往開來的鴻篇巨制以及填補學術空白的大書。
東南地區卷-中國飲食文化史 作者簡介
冼劍民,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嶺南文史,明清廣東經濟史。 周智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思政學院教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