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打造一流中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097554
- 條形碼:9787564097554 ; 978-7-5640-9755-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打造一流中層 本書特色
只有卓越的中層班子才能帶出穩定的團隊,只有穩定的員工隊伍才能支撐起一個企業,因此帶隊伍的能力也就成了*考驗中層管理者的一項能力。 想一想我們的企業,當員工有意見時,他會向誰**個提出? 當員工有情緒時,誰能**時間給他疏導? 當員工犯錯誤時,誰能**時間發現并給予指導? 當員工表現出色時,誰能**時間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揚? 當員工之間發生矛盾時,誰能**時間解決? …… 上情下達、戮力同心,讓老板滿意,讓員工敬佩,中層崗位好看不好做。 我覺得我已經用盡全部力氣了,為什么領導還是不待見,員工還是不滿意? 為什么別人的團隊跟打了雞血一樣,我的員工卻不推不動、推也不動? 為什么我努力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大家卻都跟我抱怨不公平? 別人的員工進步神速,我也天天搞培訓、輔導,效果卻依舊這么差? 為什么我天天都在管理,天天都在救火,整個團隊仍舊一團糟? …… 優秀的中層靠天賦,一流的中層靠修煉。汲取名家智慧,解決管理難題,實現自我的成長與突破,成為一流中層,從閱讀本書開始……
打造一流中層 內容簡介
中層覺得自己*苦*累,高層覺得中層執行不力,基層覺得中層瞎指揮,中層怎么辦? 20年商業智慧,10年培訓心得,許陽老師集中層培訓教典之大成,回歸管理一線,成一家之言…… “拼爹”不如“拼自己”, 中層崗位給你起飛的高度,本書給你飛翔的翅膀!
打造一流中層 目錄
迷失的中層管理者
維持現狀就是*大的風險
好中層三大標準:眼界、胸懷、超越預期
企業中層的三重認知:替手、替身、替心
偉大從自我管理開始
中層經理需要具備的兩種心態
第二章 設定目標:目標是一切管理的基礎和開始
每一項工作都必須為達到總目標而展開
用目標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樹立目標是否真的有用
成功目標管理的六個特征
設定目標的七大步驟
目標管理實施的兩個關鍵
第三章 流程管理:沒有規范流程,管理一切為零
沒有標準流程,規范管理就是一句空話
只有標準方成流程,只有流程才可復制
優化流程,才能讓管理和執行更簡單、更高效
流程好壞的判斷標準
建立面向流程的考核體系
第四章 績效考核:績效是中層*大、*嚴肅的挑戰
沒人會做你期望的,只做你檢查的
中層經理在績效考核中的角色和作用
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標準
績效觀察的五大障礙
績效打分中常見的四大誤區
績效面談的流程和步驟
績效考核結果的六種運用技巧
第五章 向上溝通:上司是你一生中*大的客戶
上司可以是你無法逾越的高山,也可以是給你*大支撐的堅墻
與上司打交道的四原則:價值度、默契度、執行度、忠誠度
不要議論上司的是非:合理地堅持,圓滿地溝通
補臺而非拆臺,永遠不要搶上司的風頭
上司溝通三技巧之匯報:上司要的是結果
上司溝通三技巧之建議:站在上司的立場思考
上司溝通三技巧之請示:請上司做選擇題
第六章 向下領導:不懂領導力,你就只能自己干到死
販賣夢想,傳達目標
推功攬過,以心換心
你不是權威,別搞“一言堂”
用獎賞激勵人心
如何與各種不同類型下屬相處
第七章 培訓輔導:成功就是復制無數個和你一樣優秀的人
用輔導強化領導:打造企業的骨干力量
優秀的下屬是培訓的結果
培訓從確認需求開始
培訓總有益,但一定要“匹配”
企業培訓體系的建立
第八章 業績修煉:中層管理知易行難,所有行為的結果就是完成業績目標
只有提升公司的業績,才是真正的公心
誰偷走了你的業績:業績不佳的五種壞習慣
總有一部分付出是沒有回報的
超越細節,向管理要效益
完美蛻變:中層管理者職業生涯的三次轉型
打造一流中層 作者簡介
許陽,清華大學卓越企業管理課題發展中心特邀研究員、 聚成集團特聘講師、C8(中國)機構專業講師、 中國頂尖銷售流程管理實戰專家、 美國IMTA國際培訓系統專業講師、國際經理人訓練協會會長、 中國企業聯合會認證高級咨詢師、六西格瑪綠帶 國內大型刊物《經理人》《人力資本》《財智》等雜志專欄作家。 近10年來在全國各地舉辦公開課與為企業做內部培訓近千場。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