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09617
- 條形碼:9787515509617 ; 978-7-5155-096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本書特色
俞武松編寫的《藝術哲學讀本》回顧了中、西方藝術哲學和藝術發(fā)展的歷史,分析了中、西方藝術哲學不同的內在特點和藝術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介紹了藝術的本質、類別和作用。通過對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品和藝術欣賞的理論分析,以人的生活為基礎,勾勒出了藝術(審美)活動與藝術存在方式的主要輪廓;并結合書法、電影、流行音樂、服飾和網絡藝術等幾種常見的藝術形式,進一步探討了中西藝術匯通、藝術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美與真)、藝術的批判人本主義原則(美與善)等問題。
《藝術哲學讀本》既注意用哲學來研究藝術,也注意在研究藝術的過程中發(fā)現和研究哲學問題,將哲學思辨融入到藝術分析中,在藝術分析中深入探討哲學問題,力求藝術分析有哲學深度、哲學思辨有藝術魅力。
藝術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內容簡介
在藝術的長河里,跳躍著無數美麗的浪花;在哲學的星空中,閃耀著許多璀璨的巨星。當我們凝神靜氣,觀賞著星光下搖曳的浪花,遙望著浪花里點點的星光,心靈會變得更加澄明清澈,人生會變得更加透徹明了。這是浪花的魅力還是星光的魔法?伴隨著這樣的疑問,藝術在自己的絢爛中追尋著永恒,哲學在自己的永恒中綻放著絢爛,人們在藝術之夢為哲學和哲學之夢為藝術的交織中探索。 俞武松編寫的《藝術哲學讀本》回顧了中、西方藝術哲學和藝術發(fā)展的歷史,分析了中、西方藝術哲學不同的內在特點和藝術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介紹了藝術的本質、類別和作用。
藝術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目錄
**節(jié) 藝術哲學的前世今生
一、中國藝術哲學發(fā)展的“三教合流”趨勢
二、西方藝術哲學發(fā)展的“兩希源頭”特點
第二節(jié) 藝術哲學的全貌真身
一、藝術哲學的浴火涅槃
二、藝術哲學的內容范圍
第二章 藝術概述
**節(jié) 藝術的起源
一、勞動的吶喊
二、巫術的迷狂
第二節(jié) 藝術的本質
一、再現的鏡子
二、表現的明燈
第三節(jié) 藝術的類別
一、藝術分類的不同標準
二、空問藝術和時間藝術
第四節(jié) 藝術的作用
一、認識作用
二、審美作用
三、教化作用
第三章 藝術創(chuàng)造
**節(jié) 藝術創(chuàng)造的起點
一、情感
二、生活
第二節(jié) 是什么讓藝術家成為藝術家?
一、藝術敏感
二、藝術想象力
三、藝術技巧
第三節(jié) 從“無”到“有”的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
一、眼中之竹
二、胸中之竹
三、手中之竹
第四節(jié) 藝術再創(chuàng)造
一、什么是藝術再創(chuàng)造
二、表演者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
第四章 藝術品
**節(jié) 藝術品的結構
一、物質結構
二、技巧結構
三、意義結構
第二節(jié) 藝術品如何溝通現實與心靈
一、藝術品的時代性
二、藝術的民族j陛
三、藝術的地域性
四、現實與心靈溝通的實現
第五章 藝術欣賞
**節(jié) 哪些人可以成為藝術欣賞者
一、藝術欣賞者是誰
二、藝術欣賞者要具備的條件
第二節(jié) 藝術欣賞的過程
一、接觸
二、進入
三、延留
四、評判
第三節(jié) 藝術欣賞的標準
第四節(jié) 藝術欣賞的視角
第六章 幾種常見藝術的分析
**節(jié) 書法:靈動的線條
一、漢字的發(fā)展簡介
二、漢字書寫工具的演變
三、書法藝術的“自覺”
四、書法藝術的分析
第二節(jié) 電影:光影的魔力
一、電影發(fā)展簡介
二、電影的分類和評價
三、電影魅力的分析
四、電影對藝術發(fā)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流行音樂:流淌的情韻
一、音樂發(fā)展簡介
二、如何理解流行音樂
三、流行音樂的分析
四、從流行音樂看藝術的俗雅之辨
第四節(jié) 服飾:炫美的翎羽
一、從無到有的服裝和從有到無的時裝
二、時裝的時尚內涵
三、時裝與身體
第五節(jié) 網絡藝術:虛實的交響
一、計算機網絡的誕生和發(fā)展
二、網絡藝術的粗線條描繪
三、如何理解網絡藝術
四、網絡藝術改變了什么
第七章 藝術和藝術哲學的展望
**節(jié) 藝術終結的“魔咒”
一、藝術終結論及其引起的討論
二、中國藝術的“通變”觀
三、藝術之路在哪里
第二節(jié) 藝術與**生產力
一、技術與藝術的親密接觸
二、機械復制的是藝術還是藝術品
三、藝術的魅力還是技術的炫耀
四、技術進步還是進攻
第三節(jié) 藝術與經濟基礎
一、資本對藝術的作用
二、藝術產業(yè)
三、政府投資——種特殊的資本
四、藝術面對資本的選擇
參考書目
藝術哲學讀本-大眾哲學叢書 作者簡介
俞武松,1981年2月生,安徽滁州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美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文化、中國美學、藝術哲學等。曾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