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53602
- 條形碼:9787509553602 ; 978-7-5095-53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 內容簡介
《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運用可持續發展理論從生態視角來研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書認為,任何企業都是由若干個人所組成的有機整體,企業如同一切生物體一樣,都有一個出生、發展、衰亡的生命運動過程。也就是說,企業應是有生命的機體,像自然界中的某個生物體單元一樣具有一定的生態位。企業生存在由自然、人口、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等組成的宏觀企業生態環境和由企業個體、競爭者、供應商、消費者、媒體公眾組成的微觀企業生態環境,企業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本書借用生態位理論來揭示企業生態位的本質,并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評價方法。 本書《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按照企業的系統結構由外到內,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看作是由社會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生態與法律環境、行業發展與同業競爭、市場環境、技術環境、消費者需求、自然資源、企業戰略、組織結構、企業制度、企業家、企業文化、企業員工、資產狀況、信息技術與知識管理、財務狀況等系統維度為自變量的一個函數,即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D=F(社會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生態與法律環境、行業發展與同業競爭、市場環境、技術環境、消費者需求,自然資源、企業戰略、組織結構、企業制度、企業家、企業文化、企業員工、資產狀況、信息技術與知識管理、財務狀況)二層面16維度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 目錄
**章 緒論
1.1 問題提出
1.2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1.3 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動因、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內涵
2.1 發展思想的演變
2.2 “可持續性”的概念
2.3 “可持續性發展”的內涵
2.4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章 企業可持續發燕尾服競爭機制分析
3.1 從生態學視角研究企業可持續發展競爭機制
3.2 企業生態系統
3.3 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機制分析
第四章 山西民營企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4.1 民營企業概念與發展歷程
4.2 山西民營企業特征
4.3 山西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4.4 山西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4.5 山西民營企業競爭機制剖析
4.6 影響山西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著眼點
第五章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弘評價模型
5.1 總體研究思路
5.2 數據收集與因素分析
5.3 基于生態視角的山西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評價模型
5.4 基于生態視角下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群構建
5.5 企業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
第六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群群內關系實證研究
6.1 實證研究設計
6.2 調查問卷檢驗
6.3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系統指標因子分析
第七章 山西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簡化模型與實證分析
7.1 山西民營企業的競爭環境和競爭能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7.2 企業競爭能轉化為企業競爭力
7.3 企業的競爭能之一:擁有團隊領袖的優秀團隊
7.4 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與山西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7.5 山西民營企業基礎管理工作的調查研究
7.6 山西民營企業的組織變革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7.7 山西民營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7.8 山西民營企業危機處理能力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
第八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能量源——知識場
第九章 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創新源——契約式知識聯盟
第十章 結論與展望
基于生態視角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與評價研究-以山西民營企業為例-山西財經大學學術文庫 節選
(2)企業家因子。企業家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企業家是創新活動的倡導者、實行者和推廣者,是產業結構演進中完成主導部門創立的領軍人物。企業家是一種稀缺的、特殊知識資源的擁有者和運用者,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杰出代表,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經營管理者,都在企業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都是導致企業與企業之間差異的首要因子。企業家的素質高低往往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大量的事實已證明,一個企業的成功往往取決于企業家素質的高低。企業家的表現是一個經濟社會整體表現的試金石。 (3)企業文化因子。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積淀下來的,是企業員工在長期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理念、信念、價值和行為規則以及由此導致的行為模式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幾乎所有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都雄辯地說明了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首先,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有利于提高企業組織效率,有利于個體專用性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其次,作為一種重要的非正式控制機制,企業文化補充了企業的正式控制制度,減少了企業的監督成本。再次,企業文化改善了組織成員個體的偏好函數,使他們趨向企業的共同目標。這種歸屬感降低了企業中個人的談判和討價還價成本。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體現,是企業組織學習與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手段。 (4)組織結構因子。組織結構是從分工與協作的角度來規定企業中各個成員的工作隸屬關系。企業組織日常工作的能力和組織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是企業組織能力的重要內容。組織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著組織的行為,而且也決定了組織運行的效率和績效的高低。良好的組織會促使組織中的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效的、互動的協作系統,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由于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自身組織的不斷變革對于企業尋求自身同環境的協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企業員工因子。企業員工是構成企業這個復雜系統的*基本的主體,一個企業的員工素質和人才儲備的質量不僅影響企業當前能否高效有序運轉,而且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員工是知識的載體,是企業知識的發明創造者,是先進知識的運用者和傳播者。企業員工是企業發展和競爭中關鍵的、可再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是企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本。 (6)信息技術因子。信息技術的集成化和網絡化的不斷發展,使企業在信息資源的獲得上占據優勢,不僅能在內部形成網絡,做到信息共享和知識擴散,使企業組織整體高效協作,而且企業還能通過外部網絡與外界溝通,形成互聯網絡,為企業捕捉外部信息、發布信息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它也是企業組織管理和溝通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對企業持續發展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7)資產狀況因子。資產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它是企業擁有或者能控制的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的總和。它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資產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條件,資產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經營活動的進程,甚至會造成企業的成敗和興衰。 (8)知識管理水平因子。知識管理是將組織可得到的各種來源的信息轉化為知識,并將知識與人聯系起來的過程。知識管理是對知識進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識的產生、獲取和重新利用。企業知識管理不僅可以增加整體知識的存量與價值,而且可以協助組織發展核心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知識管理的平臺依賴于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 (9)財務狀況因子。財務狀況因子始終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個企業必須具有能從資金市場獲得其發展所需資金的能力,同時必須具有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籌劃能力。資金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血液”,它的中斷必然會導致企業的“休克”。對于企業而言,企業的所有投資活動都必須建立在資金流合理控制的基礎上。在現實中,由于資金管理失誤而導致企業退出市場競爭的例子比比皆是。 ……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