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十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39018
- 條形碼:9787301239018 ; 978-7-301-239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十七輯) 本書特色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17輯)》圍繞文藝學研究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其中有“西方文化與詩學”“中國古典詩學”“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文論翻譯”“漢學述評” “書評”等論題,是我們了解文藝學研究*新動態的重要窗口,書中收入的理論文章和書評,反映了文藝學研究的核心以及重要問題,對于教與學都有啟發意義。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十七輯)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文藝學研究的前沿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其中有“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古典詩學”、“域外學術”等論題,是我們了解文藝學研究*新動態的重要窗口,書中收入的理論文章和書評,反映了文藝學研究的核心以及重要問題,對于教與學都有啟發意義。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十七輯) 目錄
西方文化與詩學
《法禮篇》的遺教與斷想王柯平
后馬克思主義話語接合論及其批評價值陶水平
意義論:文學研究的知識學主軸馮黎明
也談林同濟的美學概念“虔恪”
——論《寄語中國藝術人》與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淵源
楊俊杰
伊夫林·沃的天主教敘事張欣
中國古典詩學
禮者體也:先秦典籍中關于身體與禮的討論何建軍
嵇康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價值新探賈奮然
論郝經的學術取向張炳尉
詮釋學循環的反轉
——戴震“由字以通其辭”的解讀李暢然
論胡應麟的唐詩變化觀方錫球
羅根澤與古代文論研究新理念
——兼與郭著文學批評史比較鄭偉
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
胡適、周作人與中國抒情傳統論徐承
歷史的要求與個人的訴求
——從《梅志彭燕郊來往書信全編》看彭燕郊的文化選擇
易彬黃園
純真的失陷
——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詩學批判趙霞
……
文論翻譯
漢學述評
書評
《法禮篇》的遺教與斷想王柯平
后馬克思主義話語接合論及其批評價值陶水平
意義論:文學研究的知識學主軸馮黎明
也談林同濟的美學概念“虔恪”
——論《寄語中國藝術人》與尼采《悲劇的誕生》的淵源
楊俊杰
伊夫林·沃的天主教敘事張欣
中國古典詩學
禮者體也:先秦典籍中關于身體與禮的討論何建軍
嵇康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價值新探賈奮然
論郝經的學術取向張炳尉
詮釋學循環的反轉
——戴震“由字以通其辭”的解讀李暢然
論胡應麟的唐詩變化觀方錫球
羅根澤與古代文論研究新理念
——兼與郭著文學批評史比較鄭偉
20世紀中國文藝研究
胡適、周作人與中國抒情傳統論徐承
歷史的要求與個人的訴求
——從《梅志彭燕郊來往書信全編》看彭燕郊的文化選擇
易彬黃園
純真的失陷
——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的詩學批判趙霞
……
文論翻譯
漢學述評
書評
展開全部
文化與詩學-2013年第2輯(總第十七輯) 作者簡介
童慶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編,編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導,作者也多為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相關教授,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和文藝美學,發表文章及專著見《文化與詩學》已出版各輯及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國別研究叢書。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