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41806
- 條形碼:9787301241806 ; 978-7-301-2418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本書特色
本書由一群為“50+20”愿景共同努力、無私奉獻的學者著成。 關于“50+20”愿景 “50+20”是由全球負責任領導力倡議組織(grli)、世界商學院促進可持續經營理事會(wbscsb)以及負責任的管理教育原則(prme)聯合發起的一項協作倡議。倡議者認為,對商業和管理教育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未來社會中發揮的作用進行批判性反思的時機已經成熟。 管理教育者需要響應服務社會的號召,成為社會的看護人,而不是為遵循20世紀邏輯的組織培訓管理人員。“50+20”項目的參與者認識到,需要提出革命性的、大膽的、嶄新的建議來繪制管理教育的全新藍圖。 未來的管理學院應該可以理解,要改變企業、經濟和社會,需要從其自身的內部轉型做起。接受這一愿景的學校將以身作則,以坦率和包容的態度實現飛躍。 更具體地說,50+20構想管理教育應當履行三項更為深刻、遠大的基本任務: ·educating——教育和培養有全球責任感的領導者 ·enabling——促成商業組織為共同利益服務 ·engaging——參與企業和經濟轉型 更多詳情請登錄http://50plus20.org/查看。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內容簡介
目前我們面臨很多全球層面的問題,比如不可持續增長的經濟模式、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經濟危機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讓人類更安全幸福地生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公民、家庭、企業、ngo,等等,而本書告訴我們,商學院教育者對此的責任就在于讓公眾能明白這個道理,這一努力需要管理學教育者深刻了解未來的向好經濟需要怎樣的領導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企業應該在改變規則上怎樣作出積極貢獻,以及我們如何參與其中。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目錄
1.設想一個宜居的世界
2.設想有益于社會的企業
3.設想為世界而奮斗的領導者
4.設想管理教育者是社會的看護人
第二部分 愿景
5.為了世界的管理教育的愿景
6.教育和培養有全球責任感的領導者
7.促使商業組織為共同利益服務
8.參與到商業和經濟轉型之中
第三部分 落實
9.愿景的落實
10.培養新一代教師
11.建立新型商學院
附錄一 “50+20”全球管理教育調查
附錄二 作者、參與者、審稿人、編輯及其他為本書作出貢獻的人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相關資料
本書作者為我們畫了一幅美好的藍圖:一個世紀以后,經濟增長與人類、生態重新建立了聯系,社會更加多元、自然更加多樣。商業將因有益社會而被稱頌,富有遠見的領導和持續的協作隨處可見,地區性和全球性問題大大減少。教育和研究組織將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知識共享與創新隨處可見……如果您同作者一樣,對全球化給個人、組織、國家帶來的挑戰擁有深刻認識,對啟動變革感到形勢緊迫,并且認同所有人都應對社會轉型負起責任,那么您一定會在本書的字里行間找到共鳴與啟發。
——蔡洪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第五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作為一名院長,我始終認為,管理學院的使命是為各行各業培養領袖人才。這些學生和校友應秉持科學和理性的精神,承諾并實踐對所服務組織及其利益相關者和整個社會的責任,追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應摒棄在商言商的思維,清醒認識到其產品與服務、言行與策略、文化和價值觀都會溢出組織邊界,影響社會關系和文明進程。我們的實踐恰與本書思想一致,即要反思我們對世界的承諾,重塑管理教育體系,培養和塑造承擔未來領導責任的精英人才。
——陸雄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第五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關注社會責任的戰略價值,把符合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作為戰略的一部分,強調企業的公民行為,重視慈善行為,關注利益相關者,強調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商學院是一個教育機構,有責任提倡和傳播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和理念。而把社會責任納入管理教育,關鍵在教師、在學校,所以討論商學院的社會責任具有更根本的意義。本書的出版意義就在于此,它為我國商學院的創新和變革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仝允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第四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霧霾、水污染等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時刻提醒我們一切都需從長遠角度進行思考和行動,人類需要更廣闊的思維與更無間的協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藍圖。本書告訴我們,商學院等教育組織應當發揮更重要或者說是領頭羊的作用,建立符合轉型需要的教師隊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社會擔當的領導者,建設新型商學院,呼吁人們為實現藍圖而行動起來。
——楊斌,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第五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人類進入21世紀以后面臨前所未有的沖突與挑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管理教育如何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本書系統地提出了管理教育應當履行的三項任務:教育和培養有全球責任感的領導者、促成商業組織為公共利益服務、參與企業和經濟轉型,并對管理教育的轉型與變革給出具體的構想和建議。這些構想和建議幫助我們深入思考管理教育的未來。
——伊志宏,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第五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商學院變革的愿景 作者簡介
凱特琳·穆夫,在瑞士洛桑商學院取得了博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從2008年起擔任洛桑商學院院長。在她的領導下,學院的愿景得以在關注企業家精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拓展形成了支持教育和應用研究的三大支柱。 托馬斯·迪利克,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大學代表。 馬克·德雷韋爾,全球負責任領導力倡議組織首席執行官。 約翰·諾思,全球負責任領導力倡議組織項目主管。 保羅·什里瓦斯塔瓦,蒙特利爾肯高迪亞大學教授。 喬納斯·黑特爾,聯合國全球契約辦公室負責任的管理教育原則秘書處主任。 譯者簡介: 周祖城,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組織管理系系主任,管理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全國MBA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課程責任教授,國際企業、經濟、倫理學會(ISBEE)執委會委員。多年來致力于企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和組織行為等方面的研究。 徐淑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杰出客座教授,南京大學榮譽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管理學系創系主任,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創會主席,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管理學家。徐教授執著于所熱愛的科學事業,近年來致力于向年輕學者傳授研究方法和治學精神,為中國管理研究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