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傳統和文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21068
- 條形碼:9787511721068 ; 978-7-5117-210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和文化研究 本書特色
本成果將中國傳統“和”文化放在全球化的現代背景下,以現代科學成果作參照,揭示其中的普世性價值;根據時代的要求,提出了使其現代轉化的主張,并探索了進行現代轉化的具體原則與途徑。 本成果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而系統地研究中國傳統“和”文化的相關問題。
中國傳統和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提出中國傳統“和”文化理論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的觀點。 中國傳統“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不是零碎的思想片段,而是擁有完整的概念系統或范疇體系。其中,和(和諧)是理想和目標,德、仁、禮是和(和諧)在人們的思想、道德、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體現和保證,而合(和合、合和)、諧、協(協和、和協)、調、中(中和)則是實現和(和諧)的手段和方法,我國傳統“和”文化理論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價值觀和方法論。 明確指出,中國傳統“和”文化不僅擁有優點、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對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還有其自身的不足與缺陷,對中國的歷史與社會曾產生消極影響。 明確提出經過現代轉化的、新時代“和”文化的具體目標與形態。 本成果將中國傳統“和”文化放在全球化的現代背景下,以現代科學成果作參照,揭示其中的普世性價值;根據時代的要求,提出了使其現代轉化的主張,并探索了進行現代轉化的具體原則與途徑。
中國傳統和文化研究 目錄
**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探源
**節 中國“和”字的字源學、語義學探源
第二節 其他相關文字的字源學、語義學探源
第三節 中國古代“和”的基本內涵與價值
第二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
**節 中國古代的地理環境及其所決定的生產方式與中國傳統“和”文化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整體性思維方式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社會狀況
第四節 中國古代德治的政治傳統
第三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的魅力
**節 自然的和諧
第二節 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三節 人的身心和諧
第四節 人與社會的和諧
第五節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
第六節 音樂的和諧
第四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的隱憂
**節 在“和”的宗旨下喪失基本原則
第二節 高揚“家和”旗幟下對于愛情的忽視、對于女性的壓制以及父母對子女的“統治”
第三節 貴和的社會心理加劇了古代中國對法制的輕視
第五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須進行現代轉化
**節 中國傳統“和”文化進行現代轉化的必要性
第二節 中國傳統“和”文化進行現代轉化的可能性
第三節 中國傳統“和”文化現代轉化的指導思想
第六章 中國傳統“和”文化現代轉化的目標
**節 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生態型社會
第二節 人自身的和諧:強健體魄調整心理,塑造身心健康和諧的現代人
第三節 家和萬事興:重塑家庭倫理,建立和美家庭
第四節 構建和諧社會: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創建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第五節 建設和諧世界:緩和國際沖突,促進世界和平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中國傳統和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楊文霞,哲學博士,人民出版社中級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哲學、中國傳統文化等,發表文章十幾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