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56508
- 條形碼:9787503956508 ; 978-7-5039-565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 本書特色
阿甲,中國當代著名戲劇編劇兼戲曲理論家、表演和導演藝術家。《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匯集了戲曲理論家阿甲先生在戲曲理論研究方面的研究論文、評論文章近50篇,對戲曲程式、戲曲美學、戲曲時空、戲曲表演、戲曲表導演、戲曲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
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戲曲理論家阿甲先生在戲曲理論研究方面的研究論文、評論文章近50篇,對戲曲程式、戲曲美學、戲曲時空、戲曲表演、戲曲表導演、戲曲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研究。。
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 目錄
生活的真實和戲曲表演藝術的真實
——談舞臺程式中關于分場、時間空間的特殊處理等問題
再論生活的真實和戲曲表演藝術的真實
——關于現代戲繼承傳統和發揚傳統的問題
談戲曲表現現代生活
關于戲曲舞臺藝術的一些探索
戲曲導演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在中國戲曲學院導演進修班上的報告
關于戲曲表導演的一些問題
偉大的時代,必然產生嶄新的戲曲
——論戲曲藝術革新的幾個基本問題
戲劇藝術的真和美
——在《新建設》編輯部召開的美學問題座談會上的發言
體驗和技巧
續談戲曲表演藝術的問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與中國的戲曲表演
談談京戲藝術的基本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為了研究現代京戲的改革
戲曲程式的運用
論中國戲曲導演
進一步探索戲曲藝術規律的問題
筆下竹入神米釀酒變性
戲曲創作·觀眾·社會效果及其他
戲劇審美心理及其他
——在全國話劇座談會上的發言
戲曲舞臺藝術虛擬與程式的制約關系
——談戲曲藝術的內部關系
戲曲的程式問題
無窮物化時空過不斷人流上下場
——虛擬的時空,嚴格的程式,寫意的境界
戲曲藝術*高的美學原則
——戲曲程式的間離性和傳神的幻覺感的結合
戲曲美學中的幾個問題(提綱)
關于戲曲現代戲
漫談師承
藝術評論
從《四進士》談周信芳先生的舞臺藝術
——為反對京戲中的形式主義而作
談《將相和》的人物思想與表演藝術
評《新大名府》的反歷史主義觀點
向《十五貫》的表演藝術學習什么
看廣東粵劇團《搜書院》的演出
談諷刺喜劇《祭頭巾》的優秀表演
《虎符》——成功的演出
——略論關于學習戲曲表演的方法問題
論莫成的悲劇
——一段戲的導演分析
我們怎樣排演京劇《白毛女》
李少春的表演藝術
看日本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演出
舞臺上出現了大戲劇家關漢卿的動人形象
——略談話劇向戲曲學習問題
真實,還要夠味幾
——看《蔡文姬》演出后隨談
紅旗高舉,人杰地靈
——評青年藝術劇院的《降龍伏虎》
看日本歌舞伎表演有感
《一仆二主》的演出及喜劇藝術
笑著和封建特權的殘余告別
——看京劇《徐九經升官記》
從昆劇《爛柯山》談張繼青的表演藝術
——兼談生活體驗和戲曲舞臺體驗的關系問題
時代造就人才
——山西蒲劇青年演員演出觀感
“小城市包圍北京”
——川劇《芙蓉花仙》觀感
送南昆出國
——兼談昆劇表演藝術家張繼青的舞臺創作
行當程式的意義
——看京劇《冼夫人》有感
將軍莊寓諧人民理寓情
——京劇舞臺看三位老帥青年時代的趣聞
京劇“馬派”創始人馬連良杰出的表演藝術
——兼談戲曲表演的創作
衣缽真傳也要發展
——宋丹菊的表演和她的審美見解
青年演員藝要精德要好
博而能精立像傳神
——川劇小生余開元表演析
阿甲論戲曲表導演藝術 作者簡介
阿甲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1907年生于江蘇武進。著名戲曲導演、理論家。自幼隨父讀書,習書畫,生性聰穎,在當地有“十靈童”之稱。1938年春,他奔赴延安,考入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始用藝名“阿甲”。畢業后,任該院平劇(京劇)研究團團長,專門從事戲曲的編導演及理論研究工作,開始探索京劇的改革實踐。1942年,任延安平劇研究院院務委員、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院長。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藝術處副處長、中國戲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國京劇院總導演、中國京劇院副院長兼藝術室主任。20世紀80年代起,歷任中國京劇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及戲曲理論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晚年定居無錫,任江南書畫院名譽院長。1994年12月24日病逝于無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