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46615
- 條形碼:9787514146615 ; 978-7-5141-466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 本書特色
由施光耀編著的《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共三篇,分別介紹了轉型升級:業績與市值雙提升的利器、2014年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分析、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品牌評價報告。在《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中了解到,按照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及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的自然人持股市值進行個人持股市值進行了排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以215億元位居榜首,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持有市值201億元位居第二,曾連續七年蟬聯榜首的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持有市值176億元下跌至第三位。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 內容簡介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是國內關于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及資本品牌評價的獨門專業年度分析報告,由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24日在北京發布。報告對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總績效和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和價值關聯度績效以及市值溢價因素等方面作了全景式的分析。此外,報告還針對A股上市公司資本品牌價值變化及其原因做了詳細評述。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 目錄
**章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一、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轉型升級是上市公司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實踐探索
一、轉型升級模式一:產業鏈一體化與混合多元化
(一)產業鏈一體化
(二)混合多元化
二、轉型升級模式二:主動擁抱新技術,積極改變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
三、轉型升級模式三:核心業務板塊的產品服務升級
四、轉型升級模式四:海外并購實現企業經營升級
第三章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市值效應
一、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市值效應的統計分析
二、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市值效應的個案分析
(一)漳澤電力轉型“煤電一體化”模式,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市值大幅增長
(二)宏達高科混合多元化業務驅動公司價值成長
第四章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一、充分利用并購重組促進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
二、制定合理的產業規劃政策,著重關注傳統行業的定位與調整
(一)切實把握傳統產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價值地位
(二)充分利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間的回顧效應與旁側效應
(三)充分考慮傳統產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三、轉換政府在并購中的職能和角色,完善我國企業并購的稅收政策
(一)轉換政府在并購交易中的職能
(二)完善我國企業并購的稅收政策
(三)消除跨地區兼并重組障礙,促進企業整合
四、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績效考核中引人市值指標
第五章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未來展望
一、轉型動力更強、壓力更大、政策環境更好
二、轉型升級路徑多元化,主流模式各顯神通
三、資本市場將成為上市公司轉型升級*重要的平臺
四、投行將在上市公司轉型升級中大顯身手
五、成功轉型將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發揮更顯著作用
中篇:2014年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分析
第六章 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總述
一、績效指標全面向好
二、“國退民進”日益突出
三、新興行業優勢明顯
四、發達地區績效顯著
五、新老公司表現迥異
六、轉型升級有望持續
(一)大力推進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是市值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認真研究政策取向,從政策中探尋市值管理的新空間
(三)混合所有制是國有企業和民營資本的共同機會
(四)讓市值管理考核盡快成為國有企業主要的考核指標
(五)打造創新能力強的高管團隊,進一步推行股權激勵等方案的實施
(六)大力提高上市公司的整合能力
(七)市值管理需要深化和提高
第七章 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百佳榜分析
一、“百佳”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一)百強市值管理績效同比較平穩
(二)茅臺八年入榜百佳,企業更迭達六成
(三)行業熱點輪換,銀行證券跌出百佳
(四)民企強勢崛起,國企持續萎靡
(五)區域分布北京大幅下降,天津顯著增加
(六)深強滬弱,中小股本企業受青睞
二、“百佳”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一)“話題”效應帶動關注熱點
(二)市值增長帶動市值管理績效提升
三、“百佳”市值管理績效提升建議
第八章 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維度分析
一、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行業分析
(一)行業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二)行業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二、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區域分析
(一)區域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二)區域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三、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所有制分析
(一)各所有制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二)各所有制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四、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國資委分析
(一)國資委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二)國資委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五、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派系分析
(一)各派系市值管理績效特點
(二)各派系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六、2014年度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市場板塊分析
(一)總體表現:創業板奪冠,深主板墊底
(二)價值創造:中小板重回榜首
(三)價值實現:整體上升,創業板又占鰲頭
(四)價值關聯度:深市中小板蟬聯冠軍
(五)市場溢價因素:滬主板連續七年奪冠
(六)各板塊市值管理績效原因分析
第九章 2013年年底自然人股東持股市值分析
一、自熱人持有市值總量創歷史之*
二、中小板的盛宴
三、機械設備居榜首,商業貿易跌幅較大
四、廣東蟬聯冠軍,北京首次超越浙江位居第二
五、民營企業蟬聯8連冠
六、2013年自然人持股市值TOP 0首次全部超過百億
(一)“汽車狂人”比亞迪王傳福奪冠
(二)樂視網賈躍亭首次入圍TOP 0
下篇: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品牌評價報告
第十章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品牌價值分析
一、資本品牌評價總述
(一)大市值公司依然占據價值榜前列
(二)與民生相關上市公司資本品牌價值大幅提升,伊利拔頭籌
(三)戰略新興產業群整體實現資本品牌價值提升
(四)重組效應推升資本品牌價值
(五)投資行為轉變導致市場板塊資本價值此消彼長
(六)轉型升級風險敞口擴大影響資本品牌價值
(七)上市公司危機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資本品牌價值
二、2014年資本品牌價值百強榜分析
(一)新上榜公司近四成
(二)銀行仍是行業百強佼佼者
(三)民企百強顯著增加
(四)滬市主板主導地位不可撼動
(五)京粵滬百強企業占比近六成
第十一章 2014年度上市公司資本品牌溢價分析
一、2014年資本品牌溢價率總體分析
(一)行業品牌溢價差距大
(二)民營企業規模小效率高
(三)創業板品牌遙遙領先
(四)地區品牌起伏多變化
二、2014年資本品牌溢價百強榜分析
(一)百強大換血,連續上榜公司不足兩成
(二)百強溢價效率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三)電氣設備百強激增,銀行酒企退出百強
(四)民營企業占據百強近六成
(五)創業板百強企業數量增長迅速
(六)京粵浙滬占據百強半壁江山
附錄一: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第七版)
附錄二: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品牌評價模型
附錄三:201 4年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百佳榜
附錄四:2014年度上市公司價值創造百強榜
附錄五:201 4年度上市公司價值實現百優榜
附錄六:2013年年底中國行業A股市值總表
附錄七:2013年年底中國區域A股市值總表
附錄八:1990~2002年中國區域A股市值成長表
附錄九:2003~2013年中國區域A股市值成長表
附錄十:1990~2002年各省(區、市)經濟證券化率表
附錄十一:2003~2013年各省(區、市)經濟證券化率表
附錄十二:2013年年底A股個人持股市值(大于1億元)明細表
附錄十三: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總排名
附錄十四:2014年度資本品牌價值排名
2014年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評價報告 節選
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未來展望 中國經濟結構的提升,從根本上依賴于作為微觀經濟基本主體的企業的轉型升級,而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中*有活力的企業群體,將歷史性地擔負起引領中國經濟擺脫舊有的高消耗、低效率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步入高質量增長軌道的歷史重任,上市公司轉型將成為時代的潮流。 一、轉型動力更強、壓力更大、政策環境更好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經濟的完善發展,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產業生命周期逐漸演變,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部分傳統行業發展減緩,而新興的產業也面臨進入者越來越多,利潤率迅速下降的局面。中國很多成功的企業包括許多上市公司在持續快速發展了數年甚至是一二十年之后,原有主營業務已經做到相當規模,邊際利潤下降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才能在核心業務不衰退之前,找到具有競爭優勢的未來主業成為其當務之急,在這種情況下,在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面臨的轉型的壓力會越來越強,在壓力作用下,上市公司轉型的動力也會越來越大。 在轉型動力更強、壓力更大的同時,上市公司轉型的政策環境也會越來越好。黨和政府已經意識到轉型升級對于中國經濟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已將轉型升級提高到國策的高度,各項配套措施也正在加快出臺之中,2014年以來,陸續出臺了多項有利于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包括取消和下放并購重組相關審批、推動商業銀行對兼并重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改善對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服務、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優先股、定向發行可轉換債券作為兼并重組支付方式,研究推進定向權證等作為支付方式等。預計未來隨著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外部政策環境會越來越好。 二、轉型升級路徑多元化,主流模式各顯神通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演變,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環境以及自身競爭力不可避免會產生不同影響,促使上市公司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轉型的背景和動因多種多樣,如原有競爭優勢的衰退,促使上市公司通過組織等的變革,提升企業在產業內的能力;也可能是由于所處行業的衰退,原有主業發展前景黯淡,上市公司不得不主動或者被動地采取產業轉移的戰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此外能源和原材料漲價、建設用地緊缺、節能減排約束加強、人民幣升值和勞動用工成本上升等,均可以成為企業謀求轉型升級的動因。由于轉型背景和動因的復雜性,使得上市公司選擇的轉型路徑必然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我們在本報告中簡要分析了產業鏈一體化與混合多元化、應用新技術改變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核心業務板塊的產品服務升級或再定位、海外并購擴展市場空間或資源供應能力等幾種模式,也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較為常用的幾種轉型模式,這幾種模式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實現轉型的主流模式,新的模式也完全有可能脫穎而出,為上市公司所青睞。 三、資本市場將成為上市公司轉型升級*重要的平臺我國正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創建創新型國家戰略,而實現這一戰略的重要平臺就是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市場;能夠依靠創新科技資源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有效模式,推動我國自主創新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股權分置改革之后,資本市場健全發展,并購體系基本完善,企業面臨發展的歷史機遇。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是未來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所獲得的融資,約1/3投向了新興產業,這個比例遠高于同口徑的銀行信貸,顯示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實現轉型升級*重要的平臺。未來上市公司將進一步借助資本市場通過并購方式獲取先進技術、人才、品牌、渠道等優質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引領作用。資本市場為上市公司提供豐富的資本運作手段,通過收購兼并,不但可以“大魚吃小魚”;通過換股合作、定向增發等,還可以“快魚吃慢魚”,甚至“蛇吞象”。在當前經濟運行的減速時期,利用資本市場,開展收購兼并與擴張,有助于上市公司快速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另外,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也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本市場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并發展成長的,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持續深入,客觀上要求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要求資本市場為推進企業創新轉型提供有效支持,更好地滿足上市公司日益增長的投融資需求。四、投行將在上市公司轉型升級中大顯身手推動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加快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離不開政府以及證券監管部門的支持與引導,也離不開投資銀行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