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39134
- 條形碼:9787516139134 ; 978-7-5161-391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 本書特色
為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決定自2010年始,設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每年評審一次。入選成果經過了同行專家嚴格評審,代表當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水平。 郭志剛、王豐、蔡泳編寫的這本《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精)》是2013年選集,包括:當前中國人口發展現狀與相應的研究狀況;對以往若干出生漏報及生育率估計的評論等內容。
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 內容簡介
該書指出,中國人口發展已經進入低生育水平的新的歷史時期,必須與時俱進,正確把握人口形勢與走向,適時推出新的人口對策。作者大量借鑒了國際學術前沿的新理論、新模型、新方法和新指標,并將其應用于我國實際人口數據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分析,證明現階段中國社會中存在多種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認為中國的生育水平已經過低,低生育水平持續時間過長,已經導致中國人口的少子化和老齡化進程發展過快,這種趨勢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面臨巨大風險。
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 目錄
**章 研究框架與研究內容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點難點及基本研究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的重點、難點與研究思路
三 研究內容與主要成果
第二章 當前中國人口發展現狀與相應的研究狀況
一 人口年齡結構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
(二)歷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齡結構概要統計
(三)近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結果
(四)近年來老齡統計結果上的不一致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較大爭議
(二)人口調查數據反映的生育率下降
(三)在出生漏報和生育率問題上的認識迷茫
三 人口的死亡水平與存活水平
四 人口城鎮化進程及其人口學影響
五 小結
第三章 對低生育率的研究與討論
一 中國低生育率研究的新思路
二 低生育水平的分類
三 中國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響因素
四 當前人口研究中的認識問題
五 關于低生育率問題的討論
(一)生育轉變的下限在哪里
(二)全球低生育率人口在哪里
(三)中國未來人口長期發展以什么生育率為好
(四)長期持續過低生育率會有什么樣的人口后果
(五)如何兼顧人口自身均衡發展與資源環境生態壓力
(六)不應將適度人口的學術觀點誤解為當然的遠期人口目標
六 小結
第四章 對以往若干出生漏報及生育率估計的評論
一 人口研究中思想方法問題的共性
二 依據以往公布出生統計做間接估計不過是重申當年的調整假設
三 用婦女平均子女數當作總和生育率估計是一種錯誤
四 某調查證明小普查嚴重漏報是因統計口徑不可比
五 用回歸方法從平均孩次估計總和生育率的內在缺陷
(一)該研究中回歸方程本身的統計問題
(二)該研究應用回歸估計當前生育率時的問題
(三)在總和生育率上加進度效應就不再是時期總和生育率估計
六 追蹤“五普”低齡隊列人數來證明出生漏報的方法缺陷
七 小結
第五章 對根據教育統計數據估計生育水平的探討
一 研究背景
二 小學入學年齡和學齡兒童的年齡分布
三 小學入學率的問題
四 教育統計數據可靠性的問題
五 用在校小學生人數估計199l一2000年的生育水平
六 小結
第六章 2006年計生調查的“生育率反彈”是因為樣本嚴重有偏
一 2006年計生調查的前前后后
二 對此次調查結果的疑問
三 不同來源的生育率比較
四 2006年計生調查的方法及簡要討論
五 該調查的生育反彈主要反映在*近兩年的孩生育堆積上
六 該調查的樣本嚴重有偏
七 該調查生育率的偏差幅度及其矯正結果
八 小結
第七章 婦女生育子女數與獨生子女狀況的隊列分析
一 婦女終身子女數變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斷降低
二 中國現有獨生子女的數量與變化趨勢
三 終身獨生子女的統計口徑
四 年齡別的屆時獨生子女比例
五 2005年全國終身獨生子女的數量估計
六 小結
第八章 人口流動對當前生育水平的影響
一 研究的背景與目的
二 研究的數據與方法
三 2005年流動人口生育率分析
四 2010年流動人口生育率分析
五 小結
第九章 我國大都市和城鎮的常佳人口年齡和戶籍一流動狀況
一 2005年時的上海人口狀況
二 2010年時的京津滬三大直轄市的人口狀況
三 全國城鄉人口的變化與當前狀況
四 小結
第十章 生育率預測和中國人口的未來
一 聯合國人口預測對中國人口形勢的調整
二 貝葉斯生育率預測模型
三 生育率變化決定中國人口未來
四 人口預測對人口決策的作用:是以數為本還是以人為本
第十一章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簡要分析與年齡別數據估算
一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二 “六普”主要結果的簡要解讀
三 根據“六普”公布的單歲人口金字塔估計相應性別年齡別人口數
四 根據“六普”公布的性別年齡別人數對上述人口估計數的檢驗
第十二章 根據“六普”結果模擬預測以往20年及未來的
人口進程
一 研究背景與目的
二 對人口進程模擬預測的基礎數據
三 人口模擬預測采用的生育模型
四 關于人口模擬各項參數的說明
(一)預期壽命參數
(二)年齡別存活模式
(三)人口城鎮化參數
(四)全國人口性別年齡別的城鎮化凈轉移率
(五)有關出生性別比參數及簡要說明
(六)遞進生育率參數
(七、遞進生育模式
五研究方法與數據
(一)人口模擬預測方法
(二)根據“六普”人口金字塔推計模擬預測的靶標
(三)實際操作的簡要報告
六 預模擬結果與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的對比
(一)2000年人口數及年齡結構比例
(二)對2000年時育齡婦女孩次結構預模擬結果的評估
(三)對2005年時育齡婦女孩次結構預模擬結果的評估
(四)對少兒人口中的獨生子女比例預測結果的評估
七 模擬發現1990年以來生育率受城鎮化進程和推遲生育的影響很大
八 小結
第十三章 “六普”結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計和預測嚴重失誤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二 模擬結果與其他來源統計的比較與分析
(一)前些年高報了出生水平
(二)死亡水平略有高報
(三)高報了人口增長數
(四)以往的人口預測低估了老齡化水平
(五)其他年齡結構指標的問題
(六)長期以來總和生育率一直很低
三 小結
第十四章 中國面臨的主要人口風險是過低生育率和過度的少子老齡化”
一 重新認識人口形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 “六普”結果表明以往人口預測屢屢失誤
三 未來人口決策必須重新認真研究
四 對未來人口發展的模擬預測研究
五 小結
第十五章 低生育水平下我國人口慣性
一 研究背景
二 人口慣性測量方法
(一)總人口慣性測量法
(二)年齡別人口慣性測量法
(三)模型穩定人口慣性測量法
(四)小結與討論
三 中國人口慣性60年的變化
(一)全國總人口慣性
(二)分城鄉總人口慣性
(三)年齡別人口慣性
四 小結
第十六章 全球化環境中的世界人口與中國的選擇
一 改變世界的人口轉變
二 認識低生育率
三 中國面臨的選擇
四 小結
中國的低生育率與人口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
郭志剛 男,漢族,勞動經濟學博士,現為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薪酬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雇傭關系。主研國家課題、省部級課題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余篇。主要講授人力資源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績效與薪酬管理等課程。兼職擔任管理咨詢公司咨詢顧問、企業管理顧問,為多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和培訓服務。 王豐 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社會學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于1982年獲得河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禮會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口變化與社會經濟變化的相互關系、社會不平等、歷史社會人口的國際比較等。曾就這些題目撰寫著作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王豐 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社會學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于1982年獲得河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禮會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口變化與社會經濟變化的相互關系、社會不平等、歷史社會人口的國際比較等。曾就這些題目撰寫著作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蔡泳 畢業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取得統計學碩士學位、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北卡羅來納人口研究所研究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