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083863
- 條形碼:9787203083863 ; 978-7-203-083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 本書特色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由朱軍獻著,本書作者長期致力于區域經濟歷史學研究,多年來對河南鄭州、開封、朱仙鎮三座城市的經濟歷史變遷進行了扎實細致的調查與研究,取得了極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現將其主要學術成就結集出版。本書史料豐富翔實,大都為珍貴的**手資料,對于中原地區經濟和社會歷史研究及當前的經濟建設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 內容簡介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由朱軍獻著,借鑒布羅代爾的區域整體史觀,把區域中心城市的變動更替放置于區域系統環境的整體變遷中予以研究,重點考察了近代中原地區舊的區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開封、經濟中心城市朱仙鎮與新興的區域中心城市鄭州之間發生更替的歷史理路與軌跡,由此揭示出影響區域中心城市更替、城市結構關系發生變動的深層次力量、動因及規律,《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為今天構建協調穩定的區域城市體系與促進區域城市的均衡發展提供了理論與歷史借鑒。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 目錄
導論
一、百年滄桑,近代中原地區區域中心城市之變動
(一)舊的區域中心城市的衰落:朱仙鎮、開封
(二)新的區域中心城市的興起:鄭州
二、研究現狀
三、本書的創新之處
(一)布羅代爾的視野與本書的創新之處
(二)關于極化問題
(三)關于衰落城市研究
四、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中原地區
(二)區域中心城市
(三)循環累積
五、寫作思路與資料來源
(一)寫作思路
(二)資料來源
**章 空間之“力”
**節 中原地區的地理空間結構
一、中原地區的宏觀地理空間特性
二、中原地區的微觀地理空間結構
第二節 區域中心城市的區位變遷
一、先秦以前
二、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隋唐五代宋金時期
四、元明清時期
第三節 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布與地理空間結構之間的關系
小結
第二章 黃河之影響
**節 十二世紀后黃河的泛濫與影響¨
第二節 對開封、朱仙鎮水運體系的破壞
一、開封水運體系的衰落
二、賈魯河水運的興起與衰落
第三節 開封、朱仙鎮周邊腹地土壤的沙化
第四節 對中原地區近代陸路交通的影響¨
小結
第三章 經濟作物的種植與集散
**節 土壤沙化的影響
一、花生的大面積種植
二、其他農作物收獲的貧瘠
第二節 棉花的種植與集散
一、豫陜晉三省棉花的產地分布
二、各中轉市場的區位分布與集散數量
三、各大棉花終點市場的區位分布
小結
第四章 商業中心的變遷
**節 朱仙鎮的絕對衰落
一、商業的衰落與功能的轉換
二、衰落程度分析
第二節 開封的商業變遷
一、城市商業功能的轉化
二、城市商業的腹地范圍
第三節 鄭州的商業發展
一、商業功能與商業性質
二、鄭州棉花市場區位的形成
三、其他行業的發展與城市商業的腹地范圍
小結
第五章 工業發展的差別
**節 發展現代工業的區位優勢
一、影響現代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二、原材料區位優勢
三、礦產分布區位的影響
四、市場與交通
第二節 朱仙鎮——傳統工業的衰落
第三節 鄭州——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
一、發動型工業:棉紡工業
二、其他工業的發展
第四節 開封——現代工業的有限發展
一、榨油工業
二、面粉及其他工業
三、開封現代工業的邊緣地位
小結
第六章 政治因素的影響與政治中心的變動
**節 朱仙鎮
一、“市”的興起對“城”的帶動作用
二、朱仙鎮的行政設置與影響
三、朱仙鎮城市空間結構與“寨”的建設
四、政治、商業與朱仙鎮之“神”
第二節 開封
一、多層級合一的區域政治中心
二、政治力量的支撐作用
三、政治都會的安全與城市的空間結構
第三節 政治中心之變動
一、近代以前鄭州的行政建制與城市建設
二、近代開封、鄭州行政建制的變動與省會的遷移
三、省會遷鄭之后的影響
小結
第七章 城市內部結構的變動以及新動因的形成
**節 城市社會結構的變動
一、朱仙鎮
二、開封
三、關岱外
第二節 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動
一、朱仙鎮:城市空間的收縮與解體
二、鄭州:城市規模的擴大與不同功能區域的形成
三、開封:較弱的發展動力與城市空間的有限突破
第三節 新動因的形成與差距的加大
小結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因革之變:中原區域中心城市的近代變遷 作者簡介
朱軍獻 男,1976年出生,河南南陽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美術史和中國近現代社會史,近三年內在《史學月刊》、《城市規劃》、China City Planning(《城市規劃》英文版)、《中州學刊》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參加和主持省部級、地廳級科研項目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