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12-挑戰與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4955
- 條形碼:9787100094955 ; 978-7-100-09495-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2-挑戰與變革 內容簡介
通過考察研修活動,研修班撰寫了美國文化產業考察報告,參加研修班的“四個一批”人才結合考察情況和我國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分別撰寫了專題研究報告。為便于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更好地推動文化產業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我們將有關研究成果匯編為《挑戰與變革——美國文化產業考察與思考》并出版。《挑戰與變革:美國文化產業考察與思》包括“美國文化產業考察報告”和“啟示與思考”兩部分,從多側面、多角度對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進一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探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12-挑戰與變革 目錄
上篇:總論
一、由美國見趨勢
二、美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做法
三、現階段美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四、幾點思考
下篇:專題
五、美國電影業:危機下的生機
六、廣播電視產業:顯示與新媒體天然近親的優勢
七、報刊危機:敢問路在何方?
八、新媒體:新機會
九、博物館:通向未來的鑰匙
十、美國演藝業:藝術即市場
十一、美國出版業:符合出版規律的轉型
第二部分 啟示與思考
一、興才·旺業·富民·強國
新華社《嘹望》周刊社總編輯
二、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競爭地位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三、文化“細節”一瞥
中國教育電視臺臺長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出版業
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五、中美電影產業的差異
中國電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六、從大都會歌劇院看美國演藝產業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七、軟實力有哪些硬道理
天津日報傳媒集團秘書長
八、《福布斯》的啟示及其經驗借鑒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九、加快推進報刊業數字化進程 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市場化改革
吉林日報社社委委員
十、美國“新經濟”成長的引擎
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
十一、廣電傳媒文化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江蘇無錫廣電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臺長
十二、從迪士尼商業模式看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山東電視臺臺長助理
十三、美國報刊業發展現狀及其啟示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特別關注》雜志社社長
十四、舞臺文化藝術產品的運營模式與市場拓展戰略
云南山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五、從紐約到長安
陜西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十六、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情況,開發特色文化產品
青海西寧新之奇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后記
12-挑戰與變革 節選
沈望舒就此指出,倘若能有被人類廣泛認知、認同的主導信念,能有各族群都向往之、追求之的倫理規范,各種和諧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可是如此信念或倫理的“抓手”式內容何在?怎樣做才能“化”作復雜社會中個人乃至人群的精神主導呢? 沈望舒說,以色列的例子可以對我們有所啟示。“以色列”在希伯來語中意為“與神角力者”。這個猶太民族至今已經出現了很多人類文明史上的佼佼者:哥倫布、達爾文、愛因斯坦、馬克思、卓別林、基辛格、門德爾松、伯格森……真可謂在科學、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等等領域群星閃耀。 上世紀90年代初,我也曾訪問過以色列,那里給我留下過很深的記憶。猶太民族之所以能成就“不大卻強”的奇跡,是與他們塑造價值觀的路徑,以及他們用滲透式教育傳承財富信念的做法密切相關的。根據沈望舒的觀點,這個總量不大、高度分散、實質強悍之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主要體現在三個價值取向上:財富觀、民族凝聚力以及對教育的重視。 猶太人視智慧為個人和民族唯一財富的觀念歷久彌堅。漫長受迫害的歷史,使物質財富經歷無數次的瞬間消失,土地、房產、珠寶、金銀都曇花一現。因此,猶太民族具有對財富排序的共識:危難之時可以依次舍棄金子、寶石、房子和土地,但到*后一刻也不可出售書籍。因為一個人的偉大源自對智慧的無上推崇,智慧是民族的唯一財富。所以猶太社會普遍認為學者遠比國王偉大和值得尊重;他們認為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有可能失而復得,唯有智慧的人生無價,是永恒的財富,可以引導人走向成功,且永不貧窮。這樣的財富觀塑造出一個將智慧視為高于一切的強競爭力群落,一個卓越人物輩出的民族。 猶太人視民族為生命共同體和親情基礎的意識堅定。危機四伏的環境、復雜殘酷的現實,讓猶太人民族奉獻感強烈,形成團結奮斗、不怕犧牲、能為整體利益拼死抗爭的合力。半個多世紀以來前赴后繼,為慰藉民族冤魂而全球追捕納粹余孽,盡力使每一具戰友尸體回歸鄉土,在非洲營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同胞……都讓世界印象深刻。猶太人有矛盾、有分歧,但更有血濃于水的民族家庭文化真情。 猶太人視道義教育、傳承為義務與使命,這種觀念滲透于民間,貫穿整個人生。猶太民族的價值觀和民族心來源于一代代的文化自覺。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教授謝艾倫說: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父母送給孩子*寶貴的禮物。猶太人教育孩子,重點放在學會把知識作為進取的力量,把智慧作為唯一的財富,把賺錢當作自己的天職,把勤儉當作**的素養,學會在靈活處事和善待他人中贏得別人的信任,學會在正確駕馭自我的同時勇敢面對逆境的挑戰……父母、學校、社會,構成道義觀一以貫之的鮮活民族文化。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