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815028
- 條形碼:9787564815028 ; 978-7-5648-150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本書特色
祝樹金、肖皓、謝銳所著的《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遵循“現狀分析—模型構建—評估應用—對策研究”的思路,在總結和分析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選擇和構建評估我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方法和模型,根據不同自貿區類型,有針對性地選取我國已建或擬建的自貿區以及重點產業進行評估研究,以期為我國推進不同類型的自貿區建設提供定量依據和政策建議。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內容簡介
《開放型經濟研究叢書: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遵循“現狀分析-模型構建-評估應用-對策研究”的思路,在總結和分析我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選擇和構建評估我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的方法和模型,根據不同自貿區類型,有針對性地選取我國已建或擬建的自貿區以及重點產業進行評估研究,以期為我國推進不同類型的自貿區建設提供定量依據和政策建議。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區域貿易自由化福利效應研究的文獻綜述
1.2.1 理論研究文獻綜述
1.2.2 經驗研究文獻綜述
1.3 研究思路及內容框架
2 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現狀及特征
2.2 后危機時代中國推進自貿區建設的趨勢分析
3 自由貿易區建設福利效應評估的動態CGE模型
3.1 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
3.1.1 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的基本框架
3.1.2 Monash-湖南大學動態CGE模型的宏觀閉合
3.2 歷史基線和預測基線
3.2.1 歷史基線
3.2.2 預測基線
3.3 自貿區建設福利效應評估的模擬模塊
3.3.1 自貿區建設的貿易自由化模塊
3.3.2 自貿區建設的投資自由化模塊
3.3.3 自貿區建設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模塊
3.3.4 自貿區建設的動態福利模塊
3.3.5 自貿區建設產出效應的分解
4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4.1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現狀及結構特征
4.1.1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及其產品結構
4.1.2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
4.1.3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內貿易分析
4.2 中韓電子信息產業貿易自由化的模擬場景設計
4.3 完全競爭假設下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4.3.1 宏觀經濟效應
4.3.2 產業經濟效應
4.4 不完全競爭假設下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4.4.1 宏觀經濟效應
4.4.2 產業經濟效應
5 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5.1 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現狀及結構特征
5.1.1 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現狀
5.1.2 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結構特征
5.2 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模擬場景設計
5.3 中日韓機電產業貿易自由化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
5.3.1 宏觀經濟效應
5.3.2 對機電產業的影響效應
6 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日韓對華投資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6.1 日韓對華投資的現狀及特征分析
6.1.1 日韓對華投資的變化趨勢
6.1.2 日韓對華投資的行業結構特征
……
7 投資自由化背景下新加坡對華投資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8 中澳貨物貿易自由化影響中國農業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9 中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動態福利效應分析
10 結語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節選
而在兩國之間,2008年10月23日,經過8輪艱苦而坦誠的磋商,中國和新加坡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協定涵蓋了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人員流動、海關程序、貿易救濟、技術性貿易壁壘等諸多領域,該協議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協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雙邊自由貿易關系與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協議中,新加坡承諾在2009年1月1日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產品關稅;中方承諾于2010年1月1日前對97.1010的自新進口產品實現零關稅;雙方還在醫療、教育、會計等服務貿易領域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諾! 2009年8月15日,中國-東盟又簽訂了全面經濟合作的《投資協議》,該協定包括27個條款,規定雙方要相互給予對方投資者國民待遇、*惠國待遇和投資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資相關法律法規的透明度,向投資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護,為雙方投資者創建一個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的投資環境,從而促進雙方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該協定從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生效。新加坡作為東盟成員國之一,《投資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國-新加坡的自貿區建設向深度一體化更加邁進了一步,有利于雙方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對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2010年10月29日,在第十三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雙方共同簽署了《(中國一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第二議定書》。議定書簽署實施后,雙方企業將更方便地使用自貿區優惠關稅政策,從自貿區中得到更多利益;同時,議定書中關于允許使用第三方發票的規定也使中國-東盟自貿區能夠惠及香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進一步推進周邊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7.1.2新加坡對華投資的階段變化趨勢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的出口處,國土面積僅有647.5平方公里,人口大約459萬,華人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三。由于國土狹小,自然資源缺乏,新加坡為了更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與世界接軌,所以其很早就開始了海外的經濟合作與投資。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始于中國政府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見圖7.1): **階段(1979-1984年)。1979年我國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在利用外資方面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國內投資環境并不理想。為了改善國內經濟環境,該年我國開始頒布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是首部規范我國利用外資的政策法律法規。此時的新加坡在經歷了兩次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后,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由于國土面積小,勞動力缺乏,使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也隨之上升,迫使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不得不向海外轉移。1984年,由新加坡政府領導的財團在赤灣原油供應基地公司投資540萬美元,并擁有其30%的股份,此次事件標志著由新加坡政府參與的公司開始涉足對華投資。這一階段是新加坡對華投資的起步階段,所以總體來說投資項目比較少,目的在于利用中國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并且大多是出于兩國血緣和文化方面因素的考慮。第二階段(1985-1990年)。1985年和1988年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兩次訪華,1985年11月和1986年4月兩國政府相繼簽訂了《關于投資保護協定》和《關于避免雙重征稅和偷漏稅協定》,1986年2月又簽訂了《關于旅游、民航及展覽合作的協定》,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兩國關系開始實現正;。該階段期間,新加坡國內產業進一步升級,對外投資、轉移低產業鏈的愿望更加強烈。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利用外資政策逐步完善,投資環境有了較大改善,這也為新加坡來華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此階段新加坡投資商對華投資中的“鄉土”因素開始淡化,市場導向作用越來越明顯,一些大型的制造商也開始了對華的試探性投資,為今后進一步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做好準備。第三階段(1990-1998年)。1990年之前新加坡對華投資總量為1.79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新加坡對華投資迅速增長。1990年10月兩國正式建交和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極大地刺激了新加坡對我國的投資熱情,1993年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訪華時指出“兩國的貿易關系已提升為投資關系”,僅1992年這一年的時間,新加坡在華投資等于過去13年的總和。在李光耀的推動下,從1994年開始新加坡與中國政府及許多省市合作在中國興建了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代表的一大批工業園開發合作項目。這一時期新加坡在華投資成績顯著,合同金額累計達310億美元,實際金額累計121億美元,在該階段我國吸引外資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五。同一時期,我國國內利用外資進入了全面深化的階段,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進一步激發和便利了新加坡大規模來華投資! 〉谒碾A段(1999-2006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9-2001年期間新加坡對華投資連續三年下跌。2002年隨著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經濟得到了更為快速的發展,面對這一形勢新加坡政府提出“搭中國經濟順風車”的戰略,鼓勵該國企業來華投資,把中國作為其經濟發展的第四引擎,并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中國建立新加坡總商會,在中國北京、上海、大連、成都等地設立代表處,派遣官員赴華進修等,受此鼓舞新對華投資又逐漸有了新的起色!
中國自由貿易芡建設的動態福利效應 作者簡介
賴明勇,男,1965年出生,江西吉水人。經濟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際貿易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級教學團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負責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物流系統工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1項,出版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SCI、SCI收錄國際期刊論文20余篇。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10余項! 垇啽螅,1965年出生,湖南岳陽人。經濟學博士,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及“985”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主要學術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全球生產網絡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技術進步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8項,出版專著2部,在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 祝樹金,男,1974年出生,湖南隆回人。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后,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留學英國牛津大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第15屆“湖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CGE建模及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2部,在World Development、《世界經濟》等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其他省部級獎勵多項。 肖皓,男,1983年出生,江西安福人。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博士后,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CGE模型開發與應用、國際貿易政策、能源政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6項,參編專著2部,在《世界經濟》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x銳,男,1983年出生,江西興國人。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濤研究所博士后,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CGE模型開發與應用、區域貿易自由化、環境政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6項,參編專著2部,在《統計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軟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