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78100
- 條形碼:9787534778100 ; 978-7-5347-7810-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 本書特色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主要內容包括:文明對話與文明沖突、《炎黃文化研究》與文化走出去戰略、葛天氏與葛天氏之樂、炎帝文化蘊含的官德思想及其時代價值、個人尊嚴、國家尊嚴、民族尊嚴與華人文化交流、泛化文化空間視角下炎黃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模式與策略等。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 內容簡介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是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黃帝陵基金會、炎帝陵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文化叢刊。本輯設“專論”、“炎黃二帝及其時代”、“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思潮與學派”、“文化叢談”、“文物與考古”、“文獻整理與研究”、“探索與爭鳴”、“中華學人”、“學術訪談”、“書評”等多個欄目,共收入30余篇論文,圍繞中華文化這個主題,深入探討了中華文化的性質、作用及其當代價值,當代炎黃文化研究及有關問題,歷代的思潮與學派等。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 目錄
要對話,不要對抗
文明對話與文明沖突
《炎黃文化研究》與文化走出去戰略
炎黃二帝及其時代
葛天氏與葛天氏之樂
炎帝文化蘊含的官德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
個人尊嚴、國家尊嚴、民族尊嚴與華人文化交流
文化的轉型、抉擇與發展——對中國17世紀以來文化演進歷程的回眸與思考
泛化文化空間視角下炎黃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模式與策略
思潮與學派
“八佾舞于庭”——春秋戰國之際“樂崩”現象論析
王船山《黃書》與近代尊黃思潮的興起
論當代中國儒學發展前景的兩大問題
論孔老不爭思想對當代價值觀的意義
文化叢談
臺灣民間神農信仰及其特點
明代八股文與明代的思想文化
文物與考古
殷商林業考
秦公諸器的研究瑣談
大辛莊遺址的遺址保護調查與研究
文獻整理與研究
論清華簡《金滕》武王崩年及病因
反求諸己與散見于事——“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釋義
探索與爭鳴
酋邦與社會分層理論的貢獻與不足
《文心雕龍》與“有無之辨”——劉勰儒家崇有論思想探析
嬗變——兩漢“人虎母題”圖像的時代特征與風格演變
中華學人
馮友蘭先生的生平及思想
祖父陸宗達的其人其事
學術訪談
國學是“理論”還是“看法”?——“中西馬”對話實錄(四)
炎黃文化研究-第十六輯 作者簡介
趙德潤,吉林長春人,曾任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新華社河南分社社長,現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長期從事新聞宣傳工作。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