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人生不過18洞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351023
- 條形碼:9787302351023 ; 978-7-302-3510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不過18洞 本書特色
高爾夫如人生,本書從人生前9洞的高爾夫經歷,試圖解構小白球的方方面面。為什么迷戀高爾夫?高爾夫pk是怎么回事?那些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是如何努力做到*好的?那些朋友圈里的業余球手是如何享受其樂趣的?孩子為什么選擇高爾夫學院?80多歲老人為何常年馳騁在球場?高爾夫是“高而富”嗎?人生有沒有hole in one?高爾夫生活的價值美學體現在哪? 對于高爾夫熟悉或陌生的讀者,都可從書中得到生活的感悟,教子的方法,生死的體驗,人生的快意。本書的文字猶如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各色各樣的思緒從心底涌起。
人生不過18洞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本人文高爾夫書籍,書中記錄了作者與王石、柳傳志、馮侖、王志綱、孫宏斌等近百位時代巨子相處相知的過程,講述了偉大企業家們諸多鮮為人知的的企業經營和人生修為的天價法則。 球場即道場,高爾夫即人生。作者以高爾夫作為觀察視角,用華彩的文字描繪出一幅磅礴的人生畫卷,讓我們有機會與大師們面對面,靜心感悟他們的經營智慧和欣賞他們的大美人生。人生不過18洞,每洞皆有乾坤,閱讀本書能夠讓我們收獲秘而不傳的企業經營法則,同時亦能領悟出行走人生路的章法。
人生不過18洞 目錄
1 為什么喜歡golf /03
人生何處不土鱉 /04
再不打球就老了 /012
找到老家的感覺 /017
2 從迷戀到pk段位說 /027
孔子好學期:不可不思,不可想太多 /028
韓非子好戰期:永不抬頭,決不發力 /035
莊子逍遙期:小即是大,簡單也是豐富 /041
3 一個人的運動,ob思考 /047
一個人的享受 /048
ob之后慢慢來 /056
讓ob活過來 /063
4 與孩子在球場friendship /073
不讀死書的啥專業 /074
土鱉與紳士的相處 /081
兒子讓老爸臉紅 /087
5 人生沒有holein one /099
hole in one點亮人的性格 /101
“中大彩”改變人的命運 /105
人生不想hole in one/111
6 千萬里追尋高球“雄風” /121
“雄風”,冬天里的春天 /123
大友誼?大健康?大快樂 /127
沒有恨只有愛的“帥爺” /135
高球令失望中的他煥發神采 /140
自信人生一百一 /143
7 golf產業的“高而富” /151
限令下“高而富”競走 /153
高爾夫利潤點不僅在高爾夫 /158
從“高爾夫之父”到“勤二代”產業擴張 /168
8 高爾夫價值美學 /175
價值,為什么花這么多錢 /177
美學,讓人生有了智慧 /181
想起魏晉風流、風骨、風格 /184
9 歌之舞之,glof旅行 /195
南來北往名星竟說高爾夫 /197
民間組隊遠甚國內賽事 /201
帶著球包去旅行 /210
高爾夫small tips/221
高爾夫時間 /221
打高爾夫的人死亡率低 /222
水調歌頭·高球怨 /222
女“童鞋”的高爾夫對話 /222
高爾夫和老婆的共同點 /222
落水的高爾夫球 /223
高爾夫《三字經》 /223
高爾夫禮儀 /225
步行的十二種驚人效果 /231
佛學與高爾夫 /233
高爾夫小要領 /234
高爾夫新名詞 /235
球場*佳流行語 /236
球場流行口語 /237
高爾夫智慧名言 /237
練球有方,高爾夫該如何練? /241
全球十大*佳18洞 /243
中國人適合打高爾夫 /243
降低桿數的球場攻略 /245
斯科特大師級建議——慷慨介紹6項擊球技巧 /248
高爾夫常用術語 /250
高球·人生·智慧 /254
高爾夫的無厘頭段子 /258
高爾夫政治經濟論 /260
高爾夫有十恨 /260
后記 /261
人生不過18洞 相關資料
先后有《工人日報》、《中國房地產報》、《深圳晶報》、《領御航空》雜志、《風凰網》對本書及作者進行了報道。
《百戰歸來再讀書》
文/全忠
從1996年在深圳第一次跟袁昆因工作原因認識算起,到現在已經滿18年了。袁昆與我的職業交集比較多,他在房地產企業任職、編企業內刊、創辦房地產顧問公司,我的軌跡也大致如此。唯一交集不多的是對于運動的態度和能力。與他的運動天賦相比,我是好靜不好動,對于各類運動敬謝不敏。早年他是乒乓球高手,十年前他開始喜歡高爾夫球。兩個球大小接近,但運動的特點相去甚遠。袁昆不僅自己喜歡高爾夫,還培養出一個在國內讀完高爾夫本科,又去國外讀高爾夫研究生專業的兒子。可謂子承父業、后繼有人。
袁昆是一個勤奮的人,無論是工作、打球還是寫作。與大多數高爾夫愛好者不同的是,他有功底深厚的文字能力。他也因此自詡為“地產圈里球打得不錯的,高球圈里文字較為出色的”。這位左手執筆、右手揮桿的“企業界里的文化人”,去年用了6個月的碎片時間,把十年的高爾夫體驗轉換成了一本27萬字的書,并由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正式出版,書名定為《人生不過18洞》。
即使沒有打過高爾夫的人,大抵也知道一個標準高爾夫球場是18個洞。一場球總是要從第1個洞打起,到第18個洞結束,一般歷時4個小時左右。我去過高爾夫球場,但卻從未下過場。袁昆幾年前送過我一個球包,但至今也未開過包。我對于高爾夫沒有太多的認知,只是聽過一些諸如“小鳥”、“老鷹”、“一桿進洞”的中英文單詞。每每聽一些喜歡高爾夫的朋友在一起切磋球技的時候,總是不能感同身受。
從體驗和感悟人生的角度看,任何的活動、運動、愛好之中,都可以悟出人生哲理,所謂“道在屎溺”。雖然,有人喜歡蒔花弄草、有人喜歡養狗喂貓、有人喜歡登山潛水、有人喜歡跑步健身、有人喜歡打牌下棋、有人喜歡旅游讀書。以無益之事,遣有涯之生。但浸淫既久,反觀乎人生,不免會有諸多體會。若欲公諸同好,著書為文是最佳路徑。
與其他運動相比,高爾夫最大的特點是以進洞桿數為勝負。洞穴是人類最早的棲息地,上百萬年的洞穴生活讓人類對于洞有了太多的思考。世事洞明、洞若觀火、洞幽察微、洞幽燭遠、洞隱燭微、洞徹事理、洞鑒古今、洞心駭耳,與“洞”有關的成語,似乎均與思考、觀察、感悟有關。至于那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的名句是否有更多的隱喻,則是見仁見智了。
我曾將最喜歡的兩句詩集聯自勉:萬物靜觀皆自得、百戰歸來再讀書。前句出自宋人程顥之《秋日偶成》,后句源于清人曾國藩之名聯。青年時,一路狂奔,一日看遍,一往無前,容易忽略人生道路上的風景,容易為了事業目標,顧此失彼。年長些,開始真正的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希望做一個平衡的人。
從正向的角度看,所謂人生感悟,多與堅持、專注、耐心、勝負、得失、尊嚴等有關,所謂情同此理、以己度人。袁昆說,以高爾夫18洞作為一個全過程類比,他的人生才走過前9洞。對于人到中年的我們,的確人生剛剛進入下半場。能否活出精彩的第二人生,是這個年齡段人群的集體命題。好在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了財務自由,越來越多的生活方式供大家選擇,越來越多的觀念成為大家的共識,那就是生命的長度固然是重要,但更有價值的是生命的厚度和寬度。再過十年,袁昆的后9洞的人生感悟或許會如期與我們分享,書名會不會叫做《人生豈止18洞》
《哥打的不是球》
文/丁時照
事業焦慮,打球去!情感折磨,打球去!人生掙扎,打球去!何以解憂,唯有打球。
高球是個舶來品,問世將近600年,進入中國不過百年,一球風行則是近20年的事。傳入的早期帶有奶香味,時至今日五味雜陳,可以貼上的標簽一大堆,但以 負面居多,包括“占用耕地”、“污染環境”、“畸形高消費”、“腐敗溫床”等。公務員在公眾場合絕對不會說自己和高爾夫有關系;民營企業家則相反,可以在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津津有味地談論。它由蘇格蘭人發明,讓中國人發瘋,高球在國人眼里基本沒球樣,很不純粹。
袁昆是“企業界里的文化人,藝術圈里的生意人,地產圈里球打得不錯的,高球圈里文字較為出色的。”這點和王石很相像,袁昆談高爾夫,就像王石談登山,實際 上是在談人生。王石給袁昆的書序是《我不喜歡高爾夫》,不喜歡還能提筆寫序,就像“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王石不喜歡高爾夫,但 他尊重袁昆喜歡高爾夫的自由,這是王石的可愛之處。
另一位給袁昆作序的人是原國家建設部部長林漢雄。80多歲的老人不像在位的領導說話左顧右盼,他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高球的喜愛:打一桿,煩惱少一點;再打一 桿,煩惱又減少一點。有條件的,把身體鍛煉好,好好活著;沒有條件的,同樣要把身體鍛煉好,更要好好活著。“好好活著,這是我從小的立志;鍛煉身體,這是 我現在的信念。”喜歡就表達,愛要說出來,這是林漢雄的可愛之處。
一個是率性的企業家,一個是帥氣的老年人,說話接地氣,做事不彎彎繞,沒有讓人討厭的做作和官腔,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一個標準高爾夫球場一般有18個洞。一場球下來,前9洞再后9洞,人生亦如斯。袁昆說,人生走完9洞,在轉場的時候,寫了這部書。
如果點贊袁昆文字相當有趣,語言滿是機鋒,熟悉他的人可能不滿意,因為這是大家公認的。他本來就是個詩人,激情滿懷,感覺敏銳,觀察細膩。詩人該有的優點 他都有,詩人沒有的長處他也有,因為他打球,打完后還像哲學家一樣盯著一個洞一個洞低頭品味,也像哲學家一樣仰望星空,琢磨“天空沒有圓圓的痕跡,但球兒 已經飛過”的道理。袁昆的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高爾夫人文書籍,讀完后讓人明白,人生是一場修行,球場就是道場。只有不停地揮桿,才能敲響晨鐘暮鼓,才能聞 聽到大海潮音,才能在滿世的喧囂里找到心靈長駐的綠島。
袁昆對高球有個著名的“三段論”:孔子好學期——韓非子好戰期——莊子逍遙期。繼而,他又以煙為喻,列出類似的高球“三段論”:紙煙期——雪茄期——煙斗 期。順著他的思路,還可以直接套用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為“治球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 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可以將參禪的“三重境界”應用到高爾夫上感受“禪球一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 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樣的組合和命名是個開放性的話題,可以不斷地進行下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之 中必有人生,打球如此,做事一樣,做人皆然。事業焦慮,打球去!情感折磨,打球去!人生掙扎,打球去!何以解憂,唯有打球。他通過打球感悟到:在快的時 代,學會慢;在贏的時代,接受輸!球打到這個份上,是開悟。
袁昆是個鐵桿高爾夫球迷。當有人說高爾夫是個小眾運動時,他急忙找來馮小剛的觀點反擊。馮小剛認為,高爾夫是一個少數人的運動,但是給多數人誘惑。一個年 輕人路過一片綠草如茵的漂亮場地時,他就會告訴自己要努力,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才有可能進入球場里打球,這是對很多年輕人的鞭策。
曾經,有一篇《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字引起眾多人的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斗,才取得和大都會里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3 年后,又一篇《我奮斗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人注目,一切言之過早,18年又如何?再豐盛的年華疊加,依舊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分歧和 不可逾越的鴻溝,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又是3年后,再一篇《我奮斗18年,和你或者咖啡沒有任何關系》的文字才真的讓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們一 樣都在這個世界上奮斗,一樣都在為了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而進行打拼。心態放平和一些也就好了,生命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相同的物質生活條件,如果你用1 年,那我就用3年好了。
用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來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來分辨兩者。這就像袁昆說的,幸福可以來得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如果用高球行話表述,就是打到甜蜜點,分泌幸福素。有了這些墊底,就能明白尼采說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冷血的人輸血給別人,會讓人凍死;熱血的人輸血給別人,會讓人沸騰。文字就是精神的血液,有著強烈的個體印記。打了10余年的高爾夫,袁昆越發覺得“高球 與人生相通”。他說:“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一個人,約他打一場球就很容易知道了。”我也來學舌一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一個人,看他寫的書就很容易知道了。 “很多人背負生存壓力,活得無奈;總有些人活得精彩,贏得尊嚴!人生不過18洞,你走過了第幾洞?”這是袁昆之問,不管你打不打球,都繞不開。如果連想都 沒有想這個問題,那么,趕緊找個洞鉆進去。
人生不過18洞 作者簡介
袁昆 生于湖北,隨軍湖南,家居深圳;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修的是企業管理專業。1992年,由共青團湖北省委調入深圳國貿大廈“物業集團”,相繼在深圳星河地產,云南俊發地產出任職業經理人,曾參與操作全國數個明星樓盤。 1999年,出任云南俊發第一任總經理,貼身接受王石指導(萬科王石當時擔任公司獨立董事)。2002年創辦深圳百思勤投資有限公司,從事房地產業20載,其間愛上高爾夫已有10年,是企業界里的文化人,藝術圈里的生意人,還是地產圈里球打得不錯的,高球圈里文字較為出色的。現如今人生走到前9洞,感悟這9章,準備迎接后9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