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69628
- 條形碼:9787510069628 ; 978-7-5100-696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本書特色
本書暢銷40 年,是理解政治學的**讀物。它囊括了政治學領域內的經典文章共53 篇,分為無政府狀態、武力的使用、國際政治經濟學與全球化、世界政治中的當代議題四個部分,將政治核心理論一網打盡,匯聚了世界上*出色的政治學者的觀點,或相互印證,或互為補充,或針鋒相對,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多元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更為廣闊的審視國際政治的視角。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內容簡介
推薦一:暢銷40年的政治學經典讀物:本書在西方暢銷40年,是公眾理解政治學的**讀物,是政治學類書籍難以逾越的學術成果集結。本書得到了數十所世界**大學(如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教授的聯袂推薦。 推薦二:打破學科內派系的限制,將西方政治學核心理論一網打盡:本書囊括了政治學領域內的經典文章共53篇,分為無政府狀態、武力的使用、國際政治經濟學與全球化、世界政治中的當代議題四個部分十六個章節,幾乎將政治學核心理論一網打盡,匯聚了世界上*出色的政治學者的觀點,或相互印證,或互為補充,或針鋒相對,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多元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一種更為廣闊的審視國際政治的視角。 推薦三:注重現實與理論的結合,立足社會熱點:除了介紹政治學領域的核心理論之外,本書還特別關注現實與理論的結合,將與社會熱點相關的研究獨立成篇,重點介紹了關于恐怖主義、國際干預、人權、跨國行為體、全球公地、全球治理、未來發展的問題,向讀者們展現了國際政治學者是如何思考現實世界的,引導讀者學以致用。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目錄
前 言
**部分
**章 治國方略中的權力和原則
第二章 無政府的后果
第三章 無政府狀態的緩解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武力的政治用途
第五章 當代武力的政治功用
第六章 核威懾與核擴散
第三部分
第七章 政治經濟學視角
第八章 全球化的性質
第九章 全球化的批判
第四部分
第十章 國家間的戰爭與恐怖主義
第十一章 內戰與干預
第十二章 人權與國際法
第十三章 跨國行為體
第十四章 全球公地
第十五章 全球治理
第十六章 未來發展
譯后記
出版后記
◆目 錄◆
前 言
**部分
**章 治國方略中的權力和原則
1.1 米洛斯人對話錄
1.2 政治現實主義的六原則
1.3 對摩根索政治現實主義六原則的批判
漢斯摩根索政治現實主義的原則:一種男性的視角?
關于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點?
通向國際關系的女性認識論之路
摩根索政治現實主義的原則:女性主義的重構
第二章 無政府的后果
2.1 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結構
政治結構
排列原則
單元特性
能力的分布
無政府結構和權力均衡
國內暴力和國際暴力
相互依賴和一體化
結構和戰略
無政府狀態的優點
無政府狀態與等級制
2.2 無政府狀態與權力爭奪
國家為何追求權力
國家的行為
侵略的算計
霸權的限制
權力和畏懼
國家目標的等級
國家間的合作
2.3 無政府狀態是國家造成的
第三章 無政府狀態的緩解
3.1 世界政治中合作的條件
引 言
收益結構:共同偏好和沖突性偏好
收益結構和合作
改變收益結構的各種策略
未來的陰影:一次性博弈和重復性博弈
未來的陰影與合作
互惠戰略和博弈條件
強化識別能力和延長未來陰影的戰略
行為者的數目:兩人和多人博弈
博弈者數量與合作
機制化戰略和分解戰略
3.2 進攻、防御和安全困境
進攻防御平衡
技術和地理要素
進攻防御的差異
進攻防御的區分和戰略性核武器
四種世界圖景
3.3 康德、自由主義遺產和外交事務
3.4 聯盟:制衡與搭車
制衡行為
搭車行為
制衡和搭車的含義
何時制衡?何時搭車?
強國對弱國
盟友的可得性
和平與戰爭
制衡與搭車的假設總結
制衡假設
搭車假設
制衡或搭車有利條件的假設
3.5 外交的未來
外交的四項任務
外交的前景:九項原則
四項基本準則
妥協的五項前提條件
結 論
3.6 國際法的用途和局限
3.7 國際制度:相互依賴能否奏效?
理論與現實(19191989)
*近的爭論(19891995)
當下的辯論
克服民主赤字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武力的政治用途
4.1 武力的四大功能
武力的用途是什么?
4.2 暴力外交
強力與強制之別
痛苦和破壞的戰略作用
核武器對恐怖和暴力的作用
4.3 什么是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為何如此難以界定?
區別是一種界定的方法
結 論
第五章 當代武力的政治功用
5.1 武力的可互換性
權力資產:比較與困惑
權力資產的比較
充足性與可互換性的混淆
武力如何取得可互換性
溢出效應
聯動政治
5.2 自殺式恐怖主義的戰略邏輯
自殺式恐怖主義的邏輯
界定自殺式恐怖主義
自殺式恐怖主義的強制邏輯
自殺式恐怖主義檔案(1980 年至2001 年)
時機
民族主義者的目的
以民主國家為目標
恐怖分子對自殺型恐怖主義的評價
評價標準
自殺式恐怖主義的明顯成績
自殺式恐怖主義的局限
自殺式恐怖主義不太可能實現其野心勃勃的目標
遏制自殺式恐怖主義的政策建議
5.3 新舊戰爭
第六章 核威懾與核擴散
6.1 針對一個核武備就緒的伊朗做好準備
6.2 核武裝的伊朗:困難但非無法可解的政策問題
經濟強制
預防性軍事行動
“大戰略”伊朗與美國
核武裝伊朗的四大威脅
一個更加冒險的伊朗
源于伊朗的直接威脅
伊朗與非國家行為體
伊朗與以色列
源于核武裝伊朗的其他問題
地區核擴散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風險
結 論
第三部分
第七章 政治經濟學視角
7.1 政治經濟學的性質
政治經濟學的含義
三種政治經濟觀
經濟關系的性質
經濟活動的目標
國家和公共政策
經濟與政治的關系:變革的理論
為什么會有國際經濟?
本文作者的視角
結 論
7.2 對外經濟政策的國內根源
政策偏好
貿 易
外國投資
匯率
制 度
選舉和代表
7.3 地球村中的巨大鴻溝
正在擴大的收入差距
隨波逐流
一國兩制
大鴻溝
確保制度的正確性
西方如何獲勝
奮起直追
展望未來
第八章 全球化的性質
8.1 經濟的全球化
衡量經濟一體化的兩大基準
根據1900年的標準評判2000年的全球化
根據完美的國際一體化標準去評判2000年的全球化
經濟一體化的統計學標準
套利消除商品價格國際差異的能力
貿易中導致母國偏向的因素
金融市場一體化的標準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貿易對實際收入水平及其提高的影響
貿易對其他社會目標的影響
結論概要
8.2 世界為什么不是平的?
10%推定
一個強大的國防
開倒車
8.3 離岸經濟:下一場工業革命?
重議爭論
相對優勢的現代化
三場工業革命
個人時刻
無法救治的疾病
有備無患?
并不完美的前景
第九章 全球化的批判
9.1 虛幻的貿易
借口,借口
自由的權衡
亞洲神話
好得難以置信
增長始于國內
9.2 為什么反全球化是愚蠢的
“全球化意味著大公司的勝利”
“全球化正在破壞環境”
“全球化使地理因素變得不相干”
“全球化意味著美國化”
“全球化意味著一種將勞動標準降到*低的競爭”
“全球化使權力集中于世貿組織之類的非民主結構”
9.3 金融體制變革?
體系震顫
緊縮的原因
政府的回應
信用和信譽
共識的消亡?
對模式再思考
第四部分
第十章 國家間的戰爭與恐怖主義
10.1 主要大國和平的時代
中心問題
持續的威脅
安全共同體是否會繼續下去?
對安全共同體的解釋
社會建構主義
自由主義
現實主義解釋
一種全方位的互動解釋
意 義
共同體內部的國際政治
對于戰爭原因理論的含義
10.2 美國和中國的崛起
權力轉移和安全困境的動力
10.3 終結恐怖主義
檢討恐怖主義活動如何結束
抓捕或殺死領導者
用武力粉碎恐怖主義
實現戰略目標
走向合法的政治進程
內部崩潰和失去民眾支持
轉向其他惡性形式
反對恐怖主義的意義
第十一章 內戰與干預
11.1 人道主義干預
導 言
演進的概念
公正和中立
軍事干預
主權規則遭遇侵蝕
軍事力量
主要的干預
干預失敗
效益的障礙
意料之外的結果
道德風險
結 論
11.2 族群內戰的可能和不可能的解決方案
如何結束族群內戰
族群戰爭的動力
族群戰爭中的安全困境
有關族群和平的理論
除隔離以外的其他選擇
族群隔離
如何結束族群戰爭
解決族群內戰的干預
設計解決方案
干預戰略
對族群隔離和分裂的反對意見
隔離促使國家分裂
人口遷移導致苦難
隔離只是以國際戰爭代替內戰
殘存的國家將難以延續
隔離不會消除族群仇恨
結 論
11.3 解構國家的構建
第十二章 人權與國際法
12.1 世界政治中的人權
我們擁有哪些權利?
國際人權機制
人權和外交政策
文化和人權
第三世界的指責
12.2 關于干預的反思
12.3 國際法:國際規范的試驗
新的現實 新的理念
新的形式 新的參與者
新的執行戰略
合法性問題
新的聯系
第十三章 跨國行為體
13.1 跨國活躍者網絡
跨國宣傳網絡如何運行?
信息政治
符號政治
杠桿政治
問責政治
13.2 跨國有組織犯罪與國家
跨國有組織犯罪和國家
跨國有組織犯罪和弱國
跨國有組織犯罪和腐敗
結 論
第十四章 全球公地
14.1 公地悲劇
公地上自由的悲劇
污 染
怎樣控制立法?
生育自由不能縱容
良知即自我消滅
基于雙方商定的相互強制
認知“必需”
14.2 對公共人的暴政
14.3 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數據、利益和機制
合作的需求
合作的支持:數據
組織合作:機制的角色
邁向新的融合
第十五章 全球治理
15.1 聯合國與國際安全
超負荷的問題
正發生改變的沖突的性質
大國間的有限和諧
安理會的問題結構
組織強制性實施行動的問題
集體安全的前景
15.2 全球化與治理
國家的狀況
國際政治中的國家
15.3 崛起的大國和全球機制
新興國家和國際秩序
15.4 微型多邊主義
15.5 政府網絡與全球治理
橫向網絡
縱向網絡
分解的國際組織
結 論
政府網絡與全球公共政策
國家對政府網絡的支持
分解的主權
第十六章 未來發展
16.1 2025 年全球趨勢
摘 要
經濟增長推動新興大國崛起
新的跨國議程
恐怖主義、沖突和核擴散的前景
一個更為復雜的國際體系
美國:主宰地位受到削弱
2025年那將是怎樣的未來?
16.2 正在形成的多極化:我們為什么關注?
多極時刻
權力的擴散
持久的競爭
穩定的問題
16.3 歷史的回歸
16.4 我們地緣政治未來的人口地圖
人口結構轉型
地緣政治的意義
譯后記
出版后記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相關資料
本書將國際關系領域內最優秀的作品匯集成冊,涵蓋了該學科里的核心理論,書中所選的一流的作品深入淺出,展現了不同的、甚至針鋒相對的學術觀點。本書向讀者展現了國際關系學者是如何看待身邊的現實世界的,這是一本完美的國際政治學啟蒙書籍。
——約翰·j·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
如果這書并不存在,那么也會出現相同內容的另一本書,但誰能像阿特和杰維斯做得這么好?作為一本介紹國際政治學科經典理論與爭議的作品,本書的地位是無法超越的。
——羅伯特·o·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
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政治的細節(第10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羅伯特·J·阿特(Robert J. Art),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哈佛大學博士,專長于國際關系、美國對外政策和國家安全政策研究。2006年榮獲國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頒發的杰出學者獎。 羅伯特·杰維斯(Robert Jervis),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學者。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政治學博士,先后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執教。美國科學進步協會會員,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1988 —1989 年任美國政治學會副會長,2000 —2001年擔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 譯者簡介 陳積敏,男,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著有《非法移民與美國國家戰略》。 聶文娟,女,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講師、法學博士。 張鍵,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