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4810
- 條形碼:9787010124810 ; 978-7-01-01248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基于中國語境與全球視野展開的,《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哲學前沿研究叢書》從德育學與課程論兩個學科維度。探索中國特色的大學德育課程的創新之路。在當前信息網絡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的內在結構與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拓寬了自己的教育空間。作者運用系統論方法、歷史文獻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大學德育課程的歷史前提、社會前提、本質特點、路徑選擇、教材建設等方面的內容,為改善中國大學德育教學效果提供理論基礎,并力圖為大學德育課程學的創立提供研討框架。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哲學前沿研究叢書》作者彭小蘭。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教育發展,德育為首。德育課程是德育的核心內容,中國大學德育課程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具體化,是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反映,具有實踐性、政治性和社會性,包括日常生活課程、政治需要的課程和社會再造的課程三種主要類型。縱觀中國教育史,德育課程的開設是一種歷史傳承的需要,也是現實意識形態建構的需要。橫向看外國教育史,德育課程的發展隨著技術革命的推進成為國家、民族再造的重要路徑。再看近代中國大學誕生以來,德育課程對大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都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從中國語境和國際視野兩個維度研究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的發展具有現實性和歷史必然性。這需要學界關注人的現代化和公民社會的萌芽兩個自變量對中國大學德育課程這一因變量的作用機理,深入把握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的現代轉型。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 目錄
緒論 信息時代大學德育的選擇
**節 作為新興研究領域的大學德育課程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研究路徑
**章 中外大學德育課程研究比較
**節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研究
第二節 外國大學德育課程研究
第二章 大學德育課程概念及其本質
**節 大學德育課程相關概念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本質
第三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形成前提
**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社會前提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文化前提
第四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歷史變遷
**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艱難開創:1895—1919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多元并存:1919—1949
第三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徘徊前進:1949—1978
第四節 大學德育課程的漸進發展:1978—2013
第五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現實困境
**節 大學生思想的新變化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創新困境
第三節 大學德育教師素養困境
第四節 大學德育教材困境
第六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結構
**節 大學德育課程目標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內容
第三節 大學德育課程實施
第四節 大學德育課程評價
第七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模式
**節 德目主義的德育課程
第二節 全面主義的德育課程
第三節 隱性德育課程
第八章 大學德育課程的發展路徑
**節 大學德育課程資源優化
第二節 大學德育課程內容發展
第三節 大學德育教師專業發展
第四節 大學德育教學方法發展
第五節 大學德育課程評價發展
第九章 大學德育教材發展
**節 大學德育教材編制
第二節 大學德育教材組織
第三節 大學德育教材轉化
第四節 大學德育教材評估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中國大學德育課程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彭小蘭,江西吉安人,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講師,師從中山大學李萍教授并于2006年和2009年分別獲得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教育研究》、《南京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方面的論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等雜志全文轉載;目前主持教育部課題一項,廣東省廳級課題一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兩項;曾多次參加國際道德教育會議和亞太道德教育會議。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