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內部控制審計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48653
- 條形碼:9787509548653 ; 978-7-5095-486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內部控制審計論 本書特色
基于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委托代理過程的監督這一根本認識,姚剛博士編著的《內部控制審計論》從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和實現機制出發,提出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是鑒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據以發表審計意見。進一步地,他從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定義及其價值判斷標準、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評估、審計意見的形成,以及內部控制審計政策環境出發,論述了內部控制審計的實現機制。這些觀點對于我們當前開展的內部控制審計實務、內部控制審計執業標準的建設,無疑具有很強的方法論指導意義。
內部控制審計論 內容簡介
《內部控制審計論》主要的研究內容如下: **章,“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變遷”。《內部控制審計論》將對美國和我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發展過程進行梳理和歸納,并對當前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要爭論和觀點進行評述。同時,對美國薩班斯法案404條款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跟蹤研究,以向讀者展示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在美國的實施情況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第二章,“一種新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對委托代理過程的監督機制”。這是對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理論解釋。本章將從委托代理關系和審計的產生出發,對委托代理機制運行的本質,即委托代理激勵機制和委托代理監督機制進行剖析。進而從經濟制度的變化研究了委托代理關系的異化所導致的傳統委托代理監督機制的失靈。由此,揭示內部控制審計是委托代理監督機制創新,即在對委托代理結果監督的基礎上,增加對委托代理過程的監督,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委托代理過程進行監督,這是一種新的內部控制審計觀,也是《內部控制審計論》的立論。進一步地,對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學屬性進行了分析,論證了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合理性。 第三章,“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及其實現機制”。本章將對內部控制的概念進行辨析,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內部控制的本質進行了再認識,并導出了內部控制的目標。在對內部控制再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進而提出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實現機制。 第四章,“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價值判斷標準”。本章將依據第三章提出的內部控制及其目標的觀點,研究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定義;并依據內部控制契約觀,研究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測度,為下一章開展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奠定基礎。本章還將對現有主要的內部控制標準,即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價值判斷標準進行介紹,并對如何在內部控制審計中采用上述標準進行評價。 第五章,“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與審計結論形成”。本章將基于評價學的基本理論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評價特征進行分析,并從評價學的角度,討論如何在基于契約觀的內部控制測度下開展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路徑選擇和約束條件。還將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常見方法進行總結,并從方法論的角度對各種方法的使用進行評價。*后本章將以內部控制降低交易費用目標為判斷標準進行內部控制缺陷評估,并討論內部控制審計結論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出具。 第六章,“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實現的保證措施”。本章從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問題、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問題、審計成本與審計質量問題以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法律責任問題四個方面,闡述了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保證措施。
內部控制審計論 目錄
導論
**章 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變遷
**節 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發展
第二節 有關內部控制審計制度觀點之爭與述評
第三節 薩班斯法案404條款實施的跟蹤研究
第二章 一種新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對委托代理過程的監督機制
**節 從委托代理關系到財務報表審計
第二節 經濟制度演變與傳統委托代理機制的失靈
第三節 一種新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對委托代理過程的監督
第四節 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學屬性
第五節 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化的合理性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及其實現機制
**節 內部控制本質及目標的再認識
第二節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確定
第三節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實現機制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價值判斷標準
**節 內部控制有效性
第二節 基于契約觀的內部控制有效性測度分析
第三節 內部控制標準——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價值判斷尺度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與審計結論形成
**節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二節 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定性評價方法
第三節 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定量評價方法
第四節 基于內部控制契約觀的有效性認定與審計結論形成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內部控制審計目標實現的保證措施
**節 獨立性問題
第二節 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問題
參考文獻
內部控制審計論 節選
(四)對上述觀點的評價 內部控制的制度觀、過程觀和系統觀反映了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內部控制的不同理解,也反映了內部控制的動態發展過程。 內部控制制度觀主要從“控”、“制”的規定性上出發,較少探討內部控制制度的邊界,而是當然地將內部控制限定在企業內部的某一個環節和崗位,更多地強調政策、程序、方法、措施以及流程。這種觀點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會計、審計等職業界和相應的政府監管組織中。毫無疑問,這是對于內部控制*直接的解釋,反映了會計、審計界對內部控制的影響。控制手段也主要是會計控制、財務控制。控制目標主要是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查錯防弊、會計記錄的準確性等。控制內容限于崗位分工、賬目核對、業務標準化控制和程序控制。其局限性在于,內部控制制度觀停留在內部控制的“制”上,而較少研究“控”,同時也是一個靜態的觀點。 內部控制過程觀則主要從“控”、“制”的運行和結果出發,開始涉及除了會計控制之外的管理控制的內容,同時內部控制的邊界也開始涉及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強調內部控制的動態過程。這種觀點主要集中在管理學界、銀行界和有關內部控制研究組織(如CO-SO委員會等)中。毫無疑問,這種觀點反映了內部控制的管理需求.強調了內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和結果。這是管理學界對于內部控制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的結果。這也是企業發展理論對于當前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經營風險日益加大,企業越來越強調風險控制的回應。這種觀點將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新增為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目標。這是內部控制發展歷程上的一個分水嶺,由于對“控”的重視,為內部控制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控制內容中除了包括“制”的因素,如業務標準化控制、程序化控制、決策機制外,還開始包括“控”的因素,如激勵機制等。 內部控制系統觀則主要從內部控制的邊界出發,試圖解釋“內部”和“外部”的關系;同時運用系統理論,強調“控”和“制”以及系統內外部關系的平衡性,強調內部控制作為一個系統的目標規定性。這種觀點主要集中在管理學界和經濟學界。毫無疑問,這種研究是把企業的經濟運行本質作為內部控制研究的落腳點,認為內部控制是企業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這種研究的角度站在資源配置效率上,具有革命性意義,為內部控制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遺憾的是,這些研究沒有能夠深入到企業契約理論,如怎樣保護企業產權等,而只是觸及到了表面。 這些觀點反映了對內部控制考察的不同視角,但沒有反映內部控制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的本質。基于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委托代理過程進行監督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對內部控制的本質及其目標的研究,就必須把內部控制放在委托代理關系中進行考察,結合企業契約理論,探索企業本質和內部控制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作用,才有可能準確把握內部控制的本質和目標。 一、內部控制契約觀:內部控制本質是企業不完全契約的補充 基于上述分析,本書將從委托代理關系出發,考察內部控制在委托代理過程的作用,進而揭示內部控制的本質。 (一)企業是一個不完備的契約組織 按照科斯定律和企業產權理論,企業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企業作為一種契約組織而存在,這些契約就是委托代理關系的具體體現。企業這種組合有助于降低交易費用,從而使企業成為市場的替代者。 ……
內部控制審計論 作者簡介
姚剛,1973年7月出生,湖南桃源人,獲中南大學管理學(會計學)碩士學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管理學(會計學方向)博士學位,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CICPA)、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ACA)、澳大利亞注冊會計師(CPAAustralia)和香港注冊會計師(HKICPA)資格。先后任鐵路系統技術員和團委書記、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人,現任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為財政部會計(注冊會計師)領軍人才、中國成本研究會理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懲戒委員會委員、中國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專家庫專家,曾擔任多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審計、內部控制以及資本市場IPO與并購重組等領域。曾兩次赴英國交流,學習公司治理、金融市場、會計監管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等專題。先后在Ⅸ審計與經濟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與編寫專著3部,參加國家、省部級課題10余項,多項研究報告收錄于中國注冊會計師發展研究資料庫。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