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界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8633
- 條形碼:9787101078633 ; 978-7-101-0786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向界碑 本書特色
能夠獲得范長江新聞獎的記者,必定有與眾不同的傳奇。杜獻洲的傳奇始于大漠邊關,寫在雪域高原。閱讀這本收錄新聞報道的《走向界碑》,它將召喚讀者透過記者親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走近那些栩栩如生的邊關軍人。
走向界碑 內容簡介
杜獻洲,1995年畢業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1980年11月入伍。現任解放軍報社后備力量建設宣傳部副主任,大校軍銜,主任編輯。從事軍事新聞工作二十余年中,不畏艱險親歷報道海邊防官兵事跡,現場報道重大事件,采寫新聞報道數百篇。《兒子,請喊聲爸爸》、《遲到的家書抵萬金》、《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22座“風雨亭”矗立北部邊防》4件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激情出征》獲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作品獎,《小湯山定點醫院記者守望札記》獲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作品獎,曾獲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這本《走向界碑》收錄的就是由他撰寫的新聞報道,共計100多篇。
《走向界碑》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走向界碑 目錄
所得盡在親歷中(代序)兵不厭高——來自西北邊防的報道 冰雪初消紅山嘴 火焰山下練耐熱 走向界碑七晝夜 附:生命鑄就的篇章 水乳交融生死相依 遲來的家書勝萬金 代職手記 一、必要的形式不能丟 二、從六到四十七 三、帶兵人要敢唱黑臉 四、不能天天像過年 送退伍老兵(選) 一、踏上返鄉路 二、傾城待老兵 三、謝謝“成都四組” 四、閃光句號劃在告別軍旅時 五、一路殷殷兄長情 六、真想再當一次兵 七、從七天看三年 附:吃苦必有回報 軍官休假新景觀 直升機首次巡邏 下連當兵札記 一、戰士特別能忍耐 二、大風伴我守邊防 三、換種方式面對寂寞 四、暸望哨望見了什么 揮手何依依 守歲大西北 特別伙食費 西北邊防行 一、冰雪無情更顯愛兵情深 二、姜世軍高原巡邏創紀錄 三、嫂子邊防軍人理解你 四、戰友我們今年無緣相見 五、當兵當到天邊邊 六、建功高原“天路” 七、珍惜上級關懷自我管理從嚴 八、特殊的歷史特別的情 九、喀喇昆侖哨卡歷險記 十、回眸西北萬里路 三泉映月寄相思 走萬里邊防 觀千年滄桑——關于西北邊防的歷史思考 構筑嶄新的邊關——關于西北邊防的再思考 走向海拔五千米以上邊防哨所 一、神仙灣哨卡的英雄神話 二、天文點哨卡:雪山“上甘嶺” 三、空喀山口哨卡:斷菜的日子 四、紅山河機務站:通信線牽出的故事 難忘的人物 風雪大坂一個兵 兒子,請喊聲“爸爸” 功建西部“開關”時 “防凍大王”的期待 臉上滿是幸福 “雪山鐵人”的情感世界 “生命禁區”綻放燦爛花朵山岳疾行——來自西南邊防的報道 甘巴拉雷達站:今夜是否難眠 悲壯的營救 目擊無人區文化奇觀 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 附:生命的體驗 高山之巔建家園 墨脫路上,戍邊軍人永遠向前 軍人的氣概高于山 “無名哨所”,期待更多關注 在那遙遠的哨所 巡邏路上生死情 走近“綠色的邊關” 難忘的人物 勇士一去不回頭 熱血浸染祖國版圖 兩進海島的胡玉文 巡邏*多的士官 小專家廖國金 云霧中的哨長寒風吹徹——來自東北邊防的報道 漠河,感受“三九”嚴寒 烏蘇里江:一條大河靜悄悄 在冰河哨位上 難忘的人物 冰河巡邏探路人 “慈母”李鞍 “山東父親” “包公團長”藍色呼喚——來自南沙西沙的報道 南航行途中訴心聲 孤礁六日 南沙:分分聚聚都是為了你 大海·藍天·雪山的對話 天涯不再遙遠 再見,可愛的西沙 點擊戰士“文件夾” 那海,那島,那人 難忘的人物 “標兵”擇業記沙場烽火——來自重大事件的報道 “聯合—2003”反恐演習 一、反劫機演習驚險逼真 二、跨越國界的“戰斗友誼” 三、實兵演習驚心動魄 伽師地震 平安信今天發出 第七次強震這一天 抗擊非典 特殊戰場五晝夜 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昨夜收治首批病人 小湯山守望札記 平凡崗位的抗非典瞬間 戰斗間隙的歡笑 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 附:在決戰非典的戰場上 神五發射 親人為你壯行 蒼穹定會報佳音 老專家打開存了30年的茅臺酒 教官黃偉芬說,我給他打一百分 忘不了,父老鄉親長河掠影——關于重大主題宣傳的報道 從身邊事看50年(選) 邊防的“眼睛” “秀才”的話題 軍馬“診所”的變遷 千里邊關一日還 從粉筆到多媒體 喜人的數字變化 追不上的新聞 接力長征日記 紅色瑞金追尋紅軍足跡 雩都河畔寄深情 三位老紅軍的傳奇 照顧紅軍傷員的大娘們 踏訪**道封鎖線 長征路上犧牲的**位紅軍師長 中央紅軍從這里出發 目標,永遠是人民利益 始終保持紅軍那么一股子氣 兩會日記(2001—2006選) 在金燦燦的陽光里 輕風帶來陣陣暖意 尚不知讀者滿意乎? “十五”就要出發 掌聲難忘 《報告》很短 今天的“中心” 兩幅“畫” “春光無限” 不要說再見 形容詞越來越少 沉重不是壞事 初識張學東 掌聲,再次熱烈響起 選票比導彈還重 心中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暢所欲言 實話實說 “我的農民情結很重” 較真才能進步 敢于正視自己 又見張學東 各抒己見求共識 發言是一種責任 這些,你能理解嗎? 人人都有緊迫感 讓老百姓氣順了 真話有魅力 心愿 號角已吹響 溫情的“互動” “忠于職守”老話不老 軍人的激情 感受知識更新 “給咱孩子的” 為了神圣的使命附錄 親歷報道淺談——《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獲中國新聞獎體會 毋忘士兵——在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表彰會上的發言 愿做那塊靜靜的界碑——杜獻洲訪談錄后記
展開全部
走向界碑 作者簡介
杜獻洲,1963年7月生,河南內黃人。1995年畢業于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1980年11月入伍。現任解放軍報社后備力量建設宣傳部副主任,大校軍銜,主任編輯。從事軍事新聞工作二十余年中,不畏艱險親歷報道海邊防官兵事跡,現場報道重大事件,采寫新聞報道數百篇。《兒子,請喊聲爸爸》、《遲到的家書抵萬金》、《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22座“風雨亭”矗立北部邊防》4件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激情出征》獲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作品獎,《小湯山定點醫院記者守望札記》獲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作品獎,曾獲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2003年獲“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優秀記者”榮譽稱號,2004年被授予“全國新聞出版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榮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次。是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