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346037
- 條形碼:9787509346037 ; 978-7-5093-46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本書特色
人類波瀾壯闊的經濟金融史既是各國自身經濟金融發展史,也是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不斷深化的歷史,既是發達國家博弈的歷史,也是列強掠奪殖民地國家、發達國家控制發展中國家的歷史。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就是在發達國家既定的國際貨幣體系下艱難求生的歷史。但是,在當今的全球格局中,發展中國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和被玩弄于股掌間的玩偶。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迅速崛起,正在改變全球經濟格局。 本書上篇對轉型國家、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商品貨幣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及其歷史后果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發現發展中國家除了受到武力掠奪外,也受制于既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受制于殖民地國家和發達國家對貨幣主權的侵略,受制于殖民地國家和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集團的掠奪,還受制于國際貨幣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損失。核心在于以前的英鎊霸權和后來的美元霸權。但是,國際貨幣秩序的改變絕非一時之功。 本書下篇分析了中國的貨幣戰略選擇歷史和未來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可能。歷史上曾飽受侵略、歷經磨難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后迅速崛起,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中國成為關鍵貨幣國,制衡美元霸權,*終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對于中國如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并成為關鍵貨幣國,下篇提出了一些獨特的建議。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內容簡介
縱覽各國貨幣戰略歷史,總是于無聲處聽驚雷,可見霸權博弈和弱國夾縫求存的刀光劍影。中國要成為世界性強國,必須具備大國的全球戰略思維,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否則極有可能迷失在當前的輝煌中。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目錄
前言
上篇 轉型與新生
**章 轉型國家的貨幣戰略選擇
**節 俄國的工業化、戰爭與貨幣戰略
一、俄國貨幣制度革命
二、俄國的財政革命:財政與國家信貸合一
三、俄國的金融體系革命:銀行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發展
四、具有后發優勢的工業革命
第二節 蘇聯的強大與衰落和貨幣制度選擇
一、蘇聯的輝煌與崩潰
二、“一戰”后的通貨膨脹和**次貨幣制度改革
三、“二戰”后貨幣制度和匯率制度改革
四、蘇聯外貿金融關系中的困境
第三節 新興商品貨幣國俄羅斯的貨幣戰略:自由兌換
一、俄羅斯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立以來改革成果
二、盧布匯率制度的革命與自由兌換戰略的實現
三、俄羅斯金融體系革命和資本外逃的遏制
第四節 獨聯體國家貨幣匯率體制改革與貨幣戰略未來
一、短暫的盧布區:盧布區解體及其原因
二、中亞國家新貨幣制度的建立及貨幣制度改革
三、獨聯體關稅同盟獲進展¨;
四、獨聯體貨幣聯盟的前景并不樂觀
第五節 東歐轉型國家的貨幣戰略:自由兌換與融入歐盟
一、經互會的貨幣戰略選擇與缺失
二、東歐的匯率革命
三、東歐經濟轉型前后的表現和債務危機
四、東歐融入歐元區的貨幣戰略及其挑戰
第二章 拉美貨幣戰略選擇
**節 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及其貨幣戰略選擇
一、拉美資源經濟的問題與前景
二、獨立后貨幣戰略的發展
三、“二戰”后20世紀70年代拉美匯率制度和發展戰略選擇
四、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的“美元化”與“去美元化”
第二節 “拉美病”和主要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結果
一、墨西哥貨幣戰略選擇的后果
二、巴西貨幣戰略選擇的結果
三、阿根廷貨幣戰略選擇的結果
四、委內瑞拉的貨幣戰略的結果
五、拉美三國的貨幣戰略選擇后果
第三節 拉美一體化的坎坷路和貨幣一體化展望
一、拉美一體化的進展及限制
二、較為成熟的東加勒比貨幣同盟
三、美洲玻利瓦爾聯盟并不能真正擺脫“美元的獨裁”
四、拉美經濟金融發展與拉美貨幣戰略展望
第三章 非洲的貨幣戰略選擇
**節 非洲法郎區的貨幣戰略選擇
一、非洲法郎區的演變
二、法郎區的貨幣運行機制和貨幣危機
三、非洲法郎區的弱小
四、西共體的貨幣一體化
第二節 南非及南非貨幣同盟的貨幣戰略選擇
一、南非貨幣匯率制度選擇與經濟潛力空間
二、南非經濟金融實力不強
三、南非蘭特區擴展至南共體并不容易
四、南共體、東非共同體和東南非共同市場的未來
第三節 非洲貨幣聯盟的前景展望:開發式貨幣聯盟
一、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
二、非洲經濟總量不大國際收支失衡國際資本實力極弱
三、非洲發展的理性選擇
第四章 亞洲的貨幣戰略思維
**節 印度貨幣制度的選擇
一、印度殖民地經濟為何無緣工業革命?
二、1947-1991年印度的外匯管理
三、1991年匯率制度改革及其后的發展
四、印度自由兌換貨幣戰略需要亞洲一體化支撐
第二節 東盟主要國家貨幣制度選擇:盯住美元
一、印尼的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二、馬來西亞的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三、泰國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四、菲律賓貨幣匯率制度選擇
五、越南貨幣匯率制度選擇與越南危機
六、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三節 韓國出口導向戰略和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
一、以出口導向為戰略的工業化路徑
二、韓國匯率制度的演變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三、韓國國際資本實力有限難以支持其自由兌換的貨幣戰略
第四節 新興亞洲貨幣戰略選擇:從盯住美元走向亞元
一、亞洲金融風暴后清邁協議:區域金融協作的開端
二、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正式建立:區域金融協作的落實
三、亞洲經濟實力的全球比較
四、亞洲國際資本實力并不強
五、新興亞洲區域貨幣戰略選擇:尋求共識打好基礎
第五章 商品貨幣國家的貨幣戰略
**節 加拿大的貨幣戰略選擇:高息強勢貨幣
一、加拿大資源豐富但經濟金融實力整體并不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貨幣與匯率的演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匯率制度的演變
四、浮動匯率制度是貨幣政策機制的有效支撐
第二節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貨幣戰略選擇:高息強勢貨幣
一、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特殊的經濟結構
二、澳大利亞貨幣和匯率制度的發展
三、新西蘭的貨幣制度的演變與資本賬戶自由化
四、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貨幣戰略:高息強貨幣
第三節 新興商品貨幣:海合會和阿盟的貨幣選擇
一、石油美元與中東金融發展
二、海合會現狀與展望
三、海合會拒絕不穩定國家走向經濟一體化
四、阿拉伯國家聯盟較長時期內難以建成貨幣同盟
第四節 土耳其貨幣戰略:融入歐盟和歐元區
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地理大發現
二、土耳其金融貨幣改革和金融危機
三、土耳其經濟較為脆弱
四、土耳其國際資本實力與融入歐盟和歐元區的貨幣戰略
下篇 屈辱與崛起
第六章 明清民國北洋政府的銀本位制及金融主權的喪失
**節 銀本位制以前中國貨幣制度的演變
一、中國貨幣的開端及貨幣經濟的確立
二、兩漢的貨幣制度演變及信用的發展
三、晉到隋的貨幣與信用的發展
四、唐代的幣制及貨幣經濟的情況
五、兩宋的幣制和金銀貨幣化職能的演變
第二節 銀本位制的確立和信用的發展
一、金元時期銀本位制貨幣制度的初步嘗試
二、明代的貨幣制度
三、明代的貨幣購買力和通貨膨脹
四、明代信用制度和機構的發展
第三節 清代銀本位制的貨幣制度及物價的變化
一、清代錢幣制度的革命
二、清代銀本位制的發展入
三、清代鈔票的發展
四、清代貨幣數量與貨幣購買力
五、中外物價的比較
第四節 鴉片戰爭后清朝金融主權的淪陷和嘗試性恢復
一、傳統金融機構未能實現自身的革命
二、帝國主義在中國設立銀行侵犯中國的金融主權
三、本國銀行發揮的作用有限
第五節 民國北洋政府的銀本位制和金融主權的旁落
一、兩元之爭與“兩元并用”
二、帝國主義在華金融勢力的擴張和金融控制權的維系
三、北洋政府中交兩行的改革
四、兩次停兌風潮
五、“信交風潮”
第六節 清末到北洋政府時期的貿易、賠款與金銀流動
一、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和清代對外賠款的影響
二、外債和外商投資情況
三、國際收支失衡和中國貨幣體系面臨的壓力
四、英國在國際上推行金本位制實屬有意為之的國際貨幣戰略
第七章 國民黨政府金融主權的淪落與未及完成的金融革命
**節 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金融主權和中國的幣制改革
一、國民政府“廢兩改元”為法幣制度的實行打下了基礎
二、美國收購白銀的貨幣戰爭
三、帝國主義轉嫁經濟危機控制中國金融主權
四、東北金融殖民地化
五、法幣制度改革是中國貨幣制度革命的嘗試
第二節 官僚資本金融壟斷體系的建立和初步的金融革命
一、設立中央銀行
二、國民政府壟斷金融體系的初步形成
三、銀行間市場的發展
四、上海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戰
一、日本帝國主義對關內淪陷區的金融掠奪
二、國民政府設立四聯總處,加強政府對金融的戰時管制
三、抗戰期間嚴重的財政收支失衡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四、抗戰期間失敗的黃金和外匯政策
第四節 內戰始的惡性通貨膨脹和金融主權的再度旁落
一、接收敵偽銀行和清理敵偽鈔券
二、官僚資本銀行壟斷地位空前加強
三、美國全面支配了國民黨政府并控制了中國的金融主權
四、濫發法幣加劇惡性膨脹
五、法幣繼續惡性膨脹下黃金政策和外匯政策的破產
第五節 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后兩次幣制改革
一、金元券幣制改革
二、銀元券的發行與破產
第八章 新中國金融主權確立和金融革命
**節 貨幣制度革命
一、人民幣的誕生和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二、收兌和肅清國民黨政權發行的貨幣
三、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和私相買賣
四、嚴禁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加強外匯管理
五、大陸貨幣的統一和貨幣制度革命的完成
六、1979-1989年的外匯兌換券
第二節 金融體制革命
一、1993年前金融體系的發展
二、中央銀行的革命
三、銀行體系的革命
四、金融市場的革命
五、金融監管的革命
第三節 財政革命
一、1993年前財政體制的變革
二、1993年的財政革命
三、財政革命的深化方向
第四節 匯率革命
一、1993年前不斷調整的匯率制度
二、1993年的匯率革命
三、2005年以來的匯率革命
第五節 人民幣匯率調整和工業革命的初步實現
一、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創造了中國的經濟潛力空間
二、中國經濟周期的獨特性
三、中國初步實現了工業革命
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增加了經濟金融實力
第九章 港澳臺的貨幣匯率制度及貨幣戰略選擇
**節 香港幣制的統一和聯系匯率制的發展
一、香港銀本位制的確立用了70余年
二、香港從金屬貨幣向紙幣過渡
三、美國收購白銀導致的香港1935年幣制改革
四、香港浮系匯率時期的貨幣發行
五、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運行與發展
第二節 澳門特區貨幣匯率制度演變
一、澳門的貨幣發行局制度
二、澳門貨幣的地位
第三節 臺灣幣制的演變和貨幣戰略選擇
一、日本占領時期的幣制
二、二戰后幣制改革
三、臺灣匯率制度的演變及其貨幣戰略選擇
四、臺灣地區盯住美元的貨幣戰略選擇
五、臺灣地區經濟金融實力不斷上升
第十章 中國貨幣戰略選擇:關鍵貨幣國
**節 中國資源戰略之人民幣國際化
一、中國的資源稟賦
二、中國對外部資源的依賴不斷上升
三、中國如何走出資源困境
第二節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和香港發揮的作用
一、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初步進展
二、香港是*重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三、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地位面臨挑戰
四、離岸人民幣發展與中國資本賬戶開放
第三節 新時期國際戰略之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
一、全球國家貨幣戰略選擇的經驗與教訓
二、厘清新時期中國的國際戰略方向
三、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重在制衡美元霸權
四、樹立全球藍海觀大力推進全球化戰略
第四節 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貨幣戰略定位
一、貨幣戰略選擇的法則
二、中國貨幣戰略方向:全球關鍵貨幣
三、人民幣成為關鍵貨幣的階段
第五節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并成為關鍵貨幣的路徑
一、大中華貨幣區戰略:中國統一的大戰略
二、推動東盟走向人民幣貨幣區
三、充分利用區域一體化促進中亞西亞走向人民幣貨幣區
四、以部分或全部人民幣資金設立非洲開發基金
五、金融合作推動人民幣在拉美地區的應用
六、以資源儲備和金融博弈推動人民幣在發達國家的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全球貨幣戰略-大國崛起 作者簡介
方明,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銀行公司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在中國銀行從事銀行業務和研究工作13余年,曾參加博士服務團在地方掛職。在宏觀經濟、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和國別風險等領域頗有建樹,先后從事宏觀經濟研究、金融市場分析、銀行業務發展戰略研究,以及出口信貸業務、“走出去”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在主要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和金融市場分析文章,主持和參與多個重要國際國內研究課題,為一些政府部門和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提供過咨詢服務,并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路透電視和新華08等媒體采訪。有專著《蝶變:從金融風暴走向全球共治》和譯著《美國企業之父的管理藝術》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