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8067586
- 條形碼:9787108067586 ; 978-7-108-0675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本書特色
這里沒有一本正經(jīng)的科普,只有諸多歷史碎片的交錯、重構(gòu)與拼貼。作者旁征博引,真誠地融入思考與情感,以現(xiàn)代規(guī)劃師的視角,拼出鮮活溫暖的中國古代城市生活。帶你穿越時空,回到舊時城市:東京夢華、洛陽伽藍(lán)、長安月下
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內(nèi)容簡介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對東京繁阜盛景的回憶,跨越千年,直指人心,一字一句,仿佛眼前之物。雖不得再見,卻要不厭其煩,將城中賞心樂事一一說與人聽,落筆之時,不知是笑是淚。同樣歷數(shù)過長安寺塔光影的段成式,說“當(dāng)時造適樂事,邈不可追”的時候,大約是和孟元老一樣的心情。
讀罷《東京夢華錄》,我迷上了賞游舊時帝京。因是賞游,少了一本正經(jīng)的科普,只由著性子尋樂,冷不防便遇上了園林建筑、天文考古、自然災(zāi)害、軍事政治、詩詞歌賦、音樂舞蹈、書畫筆記、文人八卦、正史年譜……原來,這些線索絕非孤立,而是自有聯(lián)系。于是,我試著將它們拼貼在一起,慢慢顯現(xiàn)的,是古代中國城市的完整生活圖景。
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目錄
自 序
上篇 帶你去游北宋東京城
東京上元夜狂歡指南
看那滿城煙花散盡
春游才是正經(jīng)事
五個男人和他們的城
宮
清明的隱情
醉是東京逛酒樓
蘇軾的東京故事
糕員外的浮生一日
靖康!靖康!
中篇 埋在土里的先秦都城
無邪的青銅時代——甲骨文里的商都碎片
周公旦和他的理想國
平原君,在被圍住的邯鄲城
他們眼里的郢都
臨淄:稷下學(xué)宮的日常
下篇 只能馬行的唐長安城
長安春風(fēng)醉
二十七歲的宇文愷和他的龍首原
《大明宮詞》你錯了!
——太平公主應(yīng)該這樣與薛紹相遇
朱雀大街五公里
在西市,活捉一只五陵少年郎
長安妖魔鬼怪地圖
那些在廟里消磨的光陰
醴泉坊的米國人
盛唐的雪
京兆尹能有多厲害
京城居不易
參考資料
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節(jié)選
高雅的文章有韻味,像冬日雪天溫一壺酒,慢慢品出味道,有從內(nèi)而外的舒服。她筆下的文人和城市,有市井煙火的生動,也有大歷史下難以言傳的滄桑,讓人了解非常多不為人知的文化與城市細(xì)節(jié),豐富我們對歷史的認(rèn)知。—— 郝景芳 童行學(xué)院創(chuàng)始人、作家 規(guī)劃師高雅以恣意的文筆帶著我們回到古代的都市,從歷史的塵埃中喚醒生活的細(xì)節(jié),促使我們思考城市的意義,以及必須堅守的價值。——王軍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作家 都城是國家政治文化之標(biāo)征,是文明進步的綜合結(jié)晶。高雅的寫作賦予都城街巷空間和市井生活生氣和細(xì)節(jié),可以為城市規(guī)劃史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武廷海 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教授《大明宮詞》你錯了!——太平公主應(yīng)該這樣與薛紹相遇
不知有多少少女對“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理解是這樣的。
是年少懵懂的你,和母親賭氣不肯回家,拉上閨密偷偷跑出去玩耍。恰逢上元夜的長安城,你們戴上了昆侖奴面具,玩得不亦樂乎,卻在人頭攢動中走丟了。你急了,這是你次闖入外面的世界,所有的人看起來都那么猙獰和不確定。于是你哭著一張張掀開那些面具。一次次地失望后,你掀開后一張。
駭人的面具下卻是這樣一張臉龐。
似乎用什么詞匯都難以形容這樣一張臉。必須發(fā)生在那時那刻,必須是出現(xiàn)在你無措的時候,必須出現(xiàn)在這座迷人都市的迷人夜晚。人潮依然在身邊涌動,耳邊是爆竹的聲響,一切卻都仿佛不存在了,影像連同聲音,集體缺席。眼前是這樣的一個男子,劍眉星目,溫潤謙恭,他同你柔聲講:“公子,你認(rèn)錯人了。”
即使再不飽讀詩書,你都會在心里默念“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忘了拭去臉上的淚水,忘了走丟的小姐姐,心幾乎要從嗓子眼里出逃。長安變成一場美妙的夢境。不管是繁華街景,還是從未見過的華燈異彩,都不及眼前這一張臉。
在《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就是這樣遇見了薛紹。我們也是。
可是很抱歉啊,我同你講,在當(dāng)時的長安城,他們不該這樣相遇!
根據(jù)電視劇的描述,時年十四歲的太平公主因為和母親鬧別扭,住在溫泉宮里不愿意回大明宮去。上元佳節(jié)當(dāng)日,她和韋姑娘一起穿上小太監(jiān)的衣服,一路走到東市或西市去看燈并巧遇薛紹,之后在北市吃餛飩時,被皇宮里的禁衛(wèi)軍帶回大明宮。
溫泉宮確有此地,正是我們熟知的華清池,其歷史久遠(yuǎn)在此不一一細(xì)說。總之太宗時期此地還叫湯泉宮,恰好在高宗時改名為溫泉宮。溫泉宮位于驪山西繡嶺北麓,距離長安城大約三十公里。姑且不較真兩個小姑娘究竟是如何從溫泉宮走到長安城的,既然是劇情需要那就去吧,也許是馬快呢;也不較真寒冷的冬天如何竟能用兩件單衣御寒……
《大明宮詞》你錯了!——太平公主應(yīng)該這樣與薛紹相遇
不知有多少少女對“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理解是這樣的。
是年少懵懂的你,和母親賭氣不肯回家,拉上閨密偷偷跑出去玩耍。恰逢上元夜的長安城,你們戴上了昆侖奴面具,玩得不亦樂乎,卻在人頭攢動中走丟了。你急了,這是你次闖入外面的世界,所有的人看起來都那么猙獰和不確定。于是你哭著一張張掀開那些面具。一次次地失望后,你掀開后一張。
駭人的面具下卻是這樣一張臉龐。
似乎用什么詞匯都難以形容這樣一張臉。必須發(fā)生在那時那刻,必須是出現(xiàn)在你無措的時候,必須出現(xiàn)在這座迷人都市的迷人夜晚。人潮依然在身邊涌動,耳邊是爆竹的聲響,一切卻都仿佛不存在了,影像連同聲音,集體缺席。眼前是這樣的一個男子,劍眉星目,溫潤謙恭,他同你柔聲講:“公子,你認(rèn)錯人了。”
即使再不飽讀詩書,你都會在心里默念“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忘了拭去臉上的淚水,忘了走丟的小姐姐,心幾乎要從嗓子眼里出逃。長安變成一場美妙的夢境。不管是繁華街景,還是從未見過的華燈異彩,都不及眼前這一張臉。
在《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就是這樣遇見了薛紹。我們也是。
可是很抱歉啊,我同你講,在當(dāng)時的長安城,他們不該這樣相遇!
根據(jù)電視劇的描述,時年十四歲的太平公主因為和母親鬧別扭,住在溫泉宮里不愿意回大明宮去。上元佳節(jié)當(dāng)日,她和韋姑娘一起穿上小太監(jiān)的衣服,一路走到東市或西市去看燈并巧遇薛紹,之后在北市吃餛飩時,被皇宮里的禁衛(wèi)軍帶回大明宮。
溫泉宮確有此地,正是我們熟知的華清池,其歷史久遠(yuǎn)在此不一一細(xì)說。總之太宗時期此地還叫湯泉宮,恰好在高宗時改名為溫泉宮。溫泉宮位于驪山西繡嶺北麓,距離長安城大約三十公里。姑且不較真兩個小姑娘究竟是如何從溫泉宮走到長安城的,既然是劇情需要那就去吧,也許是馬快呢;也不較真寒冷的冬天如何竟能用兩件單衣御寒……
為意難平的只是,電視劇里,太平和小韋二人是從門洞比人高不了多少的宣德門出來的!宣德門……(前情回顧:“宣德門是北宋東京汴梁皇宮的正南門。”)大明宮的正南門明明……明明是丹鳳門啊!而且,丹鳳門是皇帝出入的通道,平時緊閉不開。唐人詩云:“丹鳳樓門把火開,先排法駕出蓬萊。棚前走馬人傳語,天子南郊一宿回。”描述的正是皇帝從丹鳳門出南郊祭天的場景。百官出入大明宮通常是在丹鳳門西側(cè)的建福門,宦官則大多從大明宮西宮門右銀臺門出入。因此,她們應(yīng)當(dāng)是混在宦官的隊伍里,從右銀臺門溜出了大明宮。
至于薛紹,他既不是懵懂的平頭百姓,更沒有所謂的妻子蕙娘。薛紹是太平公主的嫡親表兄,在他三十年的短暫人生里,只有太平公主這一個妻子,七年婚姻,四個兒女。即使沒有電視劇里過于戲劇化的編排,也完全可以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薛紹(658—688)的母親城陽公主(630—671)乃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所生嫡女。城陽公主初被嫁給杜如晦的兒子杜荷。杜荷跟隨太子李承乾謀逆被誅之后,城陽改嫁薛瓘。讓女兒嫁給功臣之后,本帶有籠絡(luò)功臣的意圖,結(jié)果卻連累女兒守寡。在城陽改嫁之前,也許是因為愧疚,著名“兒女奴”李世民特意為女兒的婚事占卜,出來的結(jié)果卻是:“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同悴。若晝?nèi)招泻蠋勚Y,則終吉。”意思是此夫婦二人初會同享富貴,后卻會共赴悲戚,只有在白天舉行婚禮才能破此命數(shù)。為了女兒的幸福,太宗馬上決定將婚禮改在白天進行,后來因為馬周的上諫而作罷。
這次占卜的結(jié)果之后赫然應(yīng)驗。當(dāng)了駙馬后,薛瓘被封了從三品的左奉宸衛(wèi)將軍。夫婦兩人共育有三子:薛顗、薛緒和薛紹。麟德初年(664),城陽公主被控有巫蠱之罪,薛瓘受累,被貶官為房州刺史,公主隨他一起赴任。咸亨二年(671),城陽公主薨于房州,在此之前薛瓘已經(jīng)病逝。城陽死后,唐高宗親自在顯福門舉哀,“哭之甚慟,五日不視事”,并派人去房州奔喪,許公主和駙馬的靈輦回京。城陽公主終陪葬昭陵。不知太宗如果泉下有知,是否會后悔當(dāng)初聽從了馬周的諫言。
薛氏即河?xùn)|薛氏,與裴氏、柳氏并稱河?xùn)|三姓,亦是關(guān)西六大姓之一,魏晉之際由蜀地遷徙至河?xùn)|。河?xùn)|薛氏分為南祖、西祖兩支,其中南祖偏武,西祖偏文,薛瓘一系便是來自河?xùn)|薛氏西祖第三房。與高門大姓攀親雖是當(dāng)時風(fēng)尚,各重臣都未能免俗,皇家卻不吃這一套,唐初公主便不流行下嫁山東舊族。如太宗喜愛把女兒嫁給功臣之后,這才有了城陽嫁杜如晦之子杜荷、高陽嫁房玄齡之子房遺愛、襄城嫁蕭瑀之子蕭銳等等。也有不少駙馬屬于親上加親,直接從長公主的兒子,即皇帝的外甥中選取。太宗時有長樂公主嫁給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新城嫁長孫詮。唐高宗則為心愛的太平千挑萬選,鎖定了親外甥
薛紹。
這樁婚姻固然是父母之命、門當(dāng)戶對、順理成章,但也不妨大膽猜想,也許正是在上元夜的長安城,公主遇見了表哥。
至于他們?nèi)绾蜗嘤觯紫软毩私猱?dāng)時上元夜的正確打開方式。
上元觀燈是從唐中期才開始形成固定的慣例,之前雖已有觀燈的習(xí)俗,但時間并不固定。唐高宗時期,由于高宗與武后篤信佛教,在上元夜會舉行佛事活動。觀燈活動亦偶見于詩歌記載中。如“薄晚嘯游人,車馬亂驅(qū)塵。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便寫了唐高宗調(diào)露二年(680)東都洛陽的上元盛況,可見當(dāng)時上元夜已有觀燈活動。“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則是蘇味道描寫的中宗時期上元夜景。
唐中宗便曾與韋后一起,于上元夜微服出宮觀燈。這個時期上元夜已經(jīng)相當(dāng)熱鬧了,據(jù)《大唐新語》卷八記載:“貴游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游。車馬駢闐,人不得顧。”及至睿宗朝,曾有胡僧婆陁申請夜開城門,燃燈百千炬,持續(xù)了三天三夜。直到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三月,玄宗頒布敕令,規(guī)定“每載依舊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開坊市門燃燈,永以為常式”。自此上元燃燈的習(xí)俗正式固定成為一種制度,持續(xù)傳至后世。
上元夜,可觀燈,可踏歌。城內(nèi)燈火連綿,光耀整個夜空,把清冷月亮的風(fēng)頭悉數(shù)奪走。唐代的燈主要分為宮燈和花燈兩種。宮燈中有動物形狀的燈,還有燈籠、燈樹、燈婢等。玄宗年間,韓國夫人曾經(jīng)在高處點燃百枝燈樹,百里之外都能看見其光芒萬丈。花燈中有影燈,由五色蠟紙和菩提葉造成,燈面繪有人物,通過燈燭燃燒產(chǎn)生的熱力使其旋轉(zhuǎn)。更為勾人魂魄的是燈樓,據(jù)《明皇雜錄》記載,東都洛陽曾有匠人毛順用絲綢制成三十間、高一百五十尺的燈樓,樓上懸掛著珠玉金銀,微風(fēng)一吹,叮當(dāng)作響。
踏歌即女子攜袖,以歌載舞,起源于北齊時的“踏搖娘”。據(jù)《朝野僉載》卷三記載:“睿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于花樹。宮女千數(shù),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萬錢,裝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貫。妙簡長安、萬年少女婦千余人,衣服、花鋏、媚子亦稱是,于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二十丈(約六十米高)的燈輪下,數(shù)千名華服少女踏歌三日三夜。這般宏大而歡樂的慶祝場面,也只能發(fā)生在長安城了。
為了更好地鋪墊即將發(fā)生的那場相遇,姑且暫從睿宗朝的記錄中腦補高宗朝的場景。
假設(shè),踏歌還是在安福門發(fā)生,此門位于太極宮南橫街的西端,往西便是輔興坊和頒政坊。頒政坊曾是太平公主的故居。幼年的小太平因為要替外祖母祈福,被安排出家做小道姑。后來為了躲避吐蕃的和親要求(吐蕃直接提出要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后索性在宮外修了座道觀,為太平舉行了正式的受戒儀式。太平觀初便興建在頒政坊,后來才移到大業(yè)坊的道觀(原宋王李元禮宅)內(nèi),頒政坊的觀址則改稱太清觀。
那是高宗調(diào)露元年、公元 679 年的上元夜。太平公主年方十四,正在太平觀做自己的小道姑。薛紹二十一歲,距離他跟隨父母靈柩回到長安已有數(shù)年。
他們可以這樣相遇。
其實上元夜宮里也會張燈,然而這位嫌皇家宴席太悶的小丫頭,仗著父母寵愛編了個理由不進宮,決意進城玩耍。她換了身男裝,輕騎簡從,從大業(yè)坊出發(fā),直奔安福門而去。
是夜,長安城坊門大開。燈火充斥眼簾,香氛蕩漾鼻尖,管弦聲與歡笑聲交織,誰又能舍得入眠?朱雀大街上馬蹄翻飛,踏出漫天塵土,卻怎么都擋不住眼前錯過的流光溢彩。盛裝美人們充斥天街,錦幛有如彩霞;倜儻公子則交馳大道,雕鞍華麗似月。歡樂似乎是沒有盡頭了,夜也盡管如此去吧。
行至安福門,踏歌已經(jīng)上演,擠得水泄不通。太平縱身下馬,將馬交給隨從。她在人群中瞬間搶得有利地形,正瞪圓眼打算好好看會兒熱鬧時,只聽得有人在近處說話。那聲音低沉舒緩,在狂歡的聲浪里顯得有些突兀,她忍不住回頭張望,于是看到了薛紹。
似乎用什么詞匯都難以形容這樣一張臉。必須發(fā)生在那個夜晚、那條街道、那個時刻。周遭一切都不復(fù)存在,燈輪、歌聲、笑鬧,都隱去了。只剩下人群中那個長身玉立的少年,站立在世間所有的夢境之中。太平呆立片刻,隨即開口問身邊人道:“這是誰?”
見多識廣的小宮女必須在此時答道:“這是城陽公主的三公子,您的表兄薛紹呀。”
太平可不是只知潸潸落淚的小丫頭。一日,她身穿“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礪”,1 在父母親面前獻舞。紫袍玉帶,乃男子常服;折上巾,即幞頭;紛礪,則是佩刀、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等七件物品,原為武吏佩飾,后來成為裝飾。高宗及武后大笑問道:“女孩子又做不了武將,你為什么要穿成這樣啊?”太平回答道:“那把這賜給我未來的駙馬可以嗎?”
《新唐書》里留下了這段記載。也許正是在這段話之后,她揚眉抬頭,朗聲說道:“阿耶阿娘(對父母稱謂),我要薛紹做我的駙馬!”
然后就走到了永隆二年(681)七月,太平公主下嫁薛紹。她身穿花釵翟衣,坐著厭翟車,駛出了大明宮。萬年縣衙是她的婚館,為了讓寬大的翟車通過,不得不拆毀了縣衙的圍墻。那一夜啊,從大明宮的興安門南直到萬年縣衙所在的宣陽坊西街,數(shù)公里的距離,密密麻麻全是火把,烈焰甚至燒死了路旁的槐樹,就這樣照亮了十六歲的太平的出嫁之路。
唐高宗親自寫詩描繪當(dāng)時的情景,七月流火,他鐘愛的公主出嫁了:“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婆輝。玉庭浮瑞色,銀榜藻樣徽。云轉(zhuǎn)花縈蓋,霞飄葉綴旅。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醋申芳宴。環(huán)階鳳樂陳,取席珍羞薦。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鼓戚,慶葉慶初姻。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太平真正的人生從這里開始,未知的命運卻分明帶著幾分已知,誰叫她是皇家女?她重復(fù)了既是婆婆也是姑母的城陽公主的命運。七年后,因受兄長參與謀反連累,薛紹被武則天杖責(zé)一百后餓死在獄中。這年,太平才二十三歲。丈夫死于母手,該是怎樣的心情?之后被母親輾轉(zhuǎn)嫁給武攸暨,不過都是政治。之后的人生,什么用增加食邑來安慰,什么鎮(zhèn)國太平公主,什么神龍革命、先天之變,也不過是政治罷了。
開始總是好的。我們只需要記得紫袍玉帶,記得七年的舉案齊眉,記得永隆二年的夏天,被火把照亮的出嫁之路。或者干脆像我一樣,腦補出一種合理的相遇。完全可能發(fā)生,對不對?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女和命中注定的少年,長安月下,燈火之中。
東京拼貼:重構(gòu)中國古代都城歷史現(xiàn)場(八品-九品) 作者簡介
高雅,城市規(guī)劃師,碩士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城市規(guī)劃系,業(yè)余時間從事城市歷史寫作,喜歡用現(xiàn)代視角解讀古代城市,作品多發(fā)表于專欄“經(jīng)緯·巷陌”和“城市史話”,用戶名“糕員外”。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xué)評論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隨園食單